人物簡介
孫堅
字:文台
諡號:武烈皇帝
生卒:公元154 —公元191(38歲)
終屬:吳
籍貫:揚州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
容貌:容貌不凡
官至:破虜將軍、豫州刺史、烏程侯、謚曰武烈
父親:孫鍾母親:未知
配偶:吳夫人、吳國太
子女: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孫尚香
兄弟姐妹:孫羌、孫靜
少年英雄
孫氏世代在吳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墳在城東。史載孫堅出生前,孫氏祖墳數有光怪。五色雲氣,上連於天,蔓延數里遠近。附近的人都去觀望。父老們都說:“這不是一般景象,孫家恐怕要強盛起來了。”孫堅的母親懷著孫堅時,曾夢見腸子從腹中拖出,環繞吳地昌門。醒來後很害怕,對鄰居的老太太訴說。老太太說:“說不定還是吉兆呢!”等到孫堅出生,果然容貌不凡。
孫堅少時為縣吏,性闊達,好奇節。他十七歲那年,隨其父一起乘船去錢塘,途中,正碰上海盜胡玉等人搶掠商人財物,在岸上分髒。商旅行人,一見此情此景,都嚇得止步不前,過往船隻,也不敢向前行駛。孫堅見狀,對父親說:“此賊可擊,請討之。”他父親說:“非爾所圖也”(《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
孫堅,據傳為孫武的後代,縣吏出身,因勇敢又有謀略被官府賞識,提拔為軍官。孫堅參軍後多次成功平定漢末叛亂,又隨朱俊征討黃巾,立下許多功勞,被東漢朝廷封為長沙太守、烏程侯。後董卓亂政,孫堅聯合袁術,參加了諸侯聯軍,征討董卓,表現最為積極,數次擊敗董卓的部隊;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兵洛陽,修復被董卓破壞的皇陵後返回魯陽。不久,孫堅受袁術派遣與劉表交戰,擊敗了劉表部下黃祖,卻在一次追擊中被黃祖的士兵射殺。孫堅的兒子孫策、孫權後來創建了東吳政權。
命運
孫堅,於漢末征討黃巾有功,被拜為長沙太守。董卓亂政之際,孫堅為“十八路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為諸侯聯軍的先鋒,表現得十分活躍,但因袁術存在私心,拒不發糧,而被董卓將華雄擊敗;後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駐洛陽,意外發現傳國玉璽,遂起私心,藏匿玉璽返回,不料事情泄漏,因此與袁紹、劉表結仇。不久,孫堅在與劉表手下黃祖的交戰中,中埋伏而死。
歷史評價
陳壽評論說:“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
歷史事件
英雄年少
孫氏世代在吳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墳在城東。史載孫堅出生前,孫氏祖墳數有光怪。五色雲氣,上連於天,蔓延數里遠近。附近的人都去觀望。父老們都說:“這不是一般景象,孫家恐怕要強盛起來了。”孫堅的母親懷著孫堅時,曾夢見腸子從腹中拖出,環繞吳地昌門。醒來後很害怕,對鄰居的老太太訴說。老太太說:“說不定還是吉兆呢!”等到孫堅出生,果然容貌不凡。
孫堅少時為縣吏,性闊達,好奇節。他十七歲那年,隨其父一起乘船去錢塘,途中,正碰上海盜胡玉等人搶掠商人財物,在岸上分髒。商旅行人,一見此情此景,都嚇得止步不前,過往船隻,也不敢向前行駛。孫堅見狀,對父親說:“此賊可擊,請討之。”他父親說:“非爾所圖也”(《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
孫堅提刀,大步奔向岸邊,一面走,一面用手向東向西指揮著,好像正分派部署人眾對海盜進行包抄圍捕似的。海盜們遠遠望見這情形,錯認為官兵來緝捕他們,驚慌失措,扔掉財貨,四散奔逃。孫堅不肯罷休,追殺一海盜而回,其父親大驚。孫堅卻因此聲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職。
時會稽郡人許昌在句章興兵作亂,自稱陽明皇帝,與其子許韶一起四處煽動諸縣,聚集起同夥數以萬計。孫堅以郡司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壯士千餘人。會同州郡官兵,協力討伐,擊潰了這股勢力。這一年,正是漢靈帝熹平元年(172年)。刺史臧曼向朝廷呈報了孫堅的功勞,於是,孫堅被任命為鹽瀆縣丞,數年後,又相繼改任盱眙縣丞和下邳縣丞。
孫堅歷任三縣縣丞,所到之處,甚有聲望,官吏百姓也親近順服。同他往來的人,常常達到數目。這裡有鄉里耆舊名人,也有任俠好事的少年。孫堅對他們,像對待子弟親友一樣。接待撫養,盡心盡力。
鎮壓黃巾軍
在三十六方一旦俱發的起義聲威面前,東漢統治者惶恐不安。他們調動一切力量,對起義軍進行鎮壓。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朱儁奉調威圍剿脅洛陽的黃巾軍波才部。朱儁奏請孫堅擔任 佐軍司馬。孫堅在淮、泗一帶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隨他在下邳縣當差的同鄉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此後,孫堅便率領這一千多士兵,隨朱儁南征北戰。
孫堅作戰悍猛,常置生死於度外。一次,他乘勝追敵,單騎深入,失利,受傷墮馬,臥於草中。當時,軍眾分散,不知他在什麼地方。虧得他所乘戰馬跑回軍營,咆哮嘶鳴。將士們隨馬找去,才在草中發現了孫堅。孫堅回營養了十幾天,傷勢略好,又奔赴疆場。
汝潁的 黃巾軍,處於困境,無路可走,固守宛城。孫堅領兵進攻,他獨當一面,親冒矢石,率先登上城牆。他的部眾受此鼓勵,紛紛緊隨其後,於是,攻下了宛城。朱儁把孫堅的事跡全部呈報給朝廷,朝廷任命孫堅為別部司馬。
勸殺董卓
邊章、 韓遂在涼州製造騷亂,中郎將董卓前往抵禦討伐,未見成效。中平三年(186年),朝廷派司空 張溫代理車騎將軍,西討邊章等亂兵。張溫奏請孫堅參軍事。
張溫率部駐紮長安,用詔書召見董卓,董卓拖延時間,過了好半天才來。張溫責備他,他應對時,出言不遜。當時,孫堅正好在座,見此情形,便走到張溫旁邊,跟張溫耳語,勸他誅殺董卓。孫堅說:“明公親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賴於卓?觀卓所言,不假明公,輕上無禮,一罪也。章、遂跋扈經年,當以時進討,而卓雲未可,沮軍疑眾,二罪也。卓受任無功,應召稽留,而軒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將,仗鉞臨眾,未有不斷斬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斬莊賈,魏絳戮楊乾。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張溫仍然不肯採取行動,對孫堅說:“君且還,卓將疑人”(《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
邊章、韓遂聽說張溫大軍將至,手下的烏合之眾馬上星落雲散,請求投降。張溫奏凱班師。朝廷因為張溫的部隊未同敵人作戰,於是也就沒有評功論賞。但好多人聽說孫堅指陳董卓三條罪狀,勸張溫誅殺他,都為之嘆息。於是,朝廷拜孫堅為議郎。
戰功累累
中平四年(187年),長沙人區星起義,自稱將軍,聚眾一萬多人,攻圍城邑。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往剿滅。孫堅到郡,檢選循吏,使之治民,並且明白交代:“你們只管好好對待善良百姓,好好處理官曹文書,按規矩辦事。至於郡中盜賊,交我負責好了!”他說到做到,立即率領將士,謀劃方略,僅一個月的工夫,就打敗了區星,郡中震服。 當時, 周朝、 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陽一帶起義,與區星遙相呼應。孫堅就越過郡界,前往征討。這樣一來,三個郡都得到了平定,秩序井然。
據 《吳錄》記載,廬江太守 陸康的侄兒當時任宜春縣令,被敵兵所攻,派人向孫堅求救。主簿勸孫堅不要越界征討。孫堅回答:“太守我沒有什麼文德,只以征伐為功。越界征討,是為保全郡國。倘若以此獲罪,我無愧於天下!”於是,整頓部伍,起兵馳援,敵人聽說孫堅要來, 聞風逃遁。漢衛朝檢錄孫堅前後戰功,封他為烏程侯。
滅王睿殺張咨
公元189年, 漢靈帝 駕崩,董卓專權,在京城橫行跋扈,恣意妄為。孫堅聞知,拊膺長嘆:“如果當年張溫聽了我的話,朝廷哪會有這場浩劫!”
天下諸多州郡,紛紛興兵付伐董卓。孫堅也參與其事。 孫堅起兵不久,便做了兩件大事。兵到荊州,逼死了荊州刺史 王睿;兵到南陽,殺掉了南陽太守 張咨。
王睿曾和孫堅一起平定零陵、桂陽。因為孫堅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談中,常常流露輕蔑之意。對此,孫堅甲就心存不滿。
王睿又與武陵太守曹寅合不來。這次舉兵討伐董卓,王睿宣稱要先殺 曹寅。
曹寅害怕被殺,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祿大夫 溫毅的檄文,下達給孫堅,檄文中數說王睿的罪過,命令孫堅將他處死。 孫堅領受檄文,立即起兵前往。
王睿聞知有軍隊到來,登樓觀望,並派人詢問這些兵來此的意圖。孫堅的前部回答:“我們長久奔波在外。勞苦不堪,所得的賞賜,還不夠做衣服呢!這次來,不過是想請您開恩,再賞些財物。”王睿信以為真,說道:“這有何難,我做刺史的,難道還去吝嗇嗎?”當下傳令打開庫藏,讓兵士們自己進去,看還有什麼東西可資用度。
等到來兵涌到樓下,王睿才發現了孫堅,大驚,忙問:“士兵們自來請求賞賜,孫府君怎么也在這裡?”孫堅回答:“奉案行使者檄文,特來取你的首級。”王敘又問:“我犯了什麼罪?”孫堅回答:“坐無所知!”王睿走投無路,刮金飲之而死。
孫堅逼殺王睿之後,引軍到達南陽。下公文給南陽太守張咨,請他供應軍糧。當時孫堅部下已有數萬人,袁術也已上表,奏請以孫堅為假中郎將。張咨問手下人應該如何對待。手下人說:“孫堅不過是鄰郡的一個太守,他無權調發我們的糧餉。”張咨認為言之有理,於是,對孫堅不加理睬。
孫堅以牛酒為禮物去拜訪張咨,張咨第二天只好也來答謝。孫堅設宴款待,酒酣,孫堅的主簿進來稟報:“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張咨見勢頭不好,想要離去。但四周已布滿士兵,根本無路可走。一會兒工夫,主簿又進來向孫堅請示:“南陽太守 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討,請收出案軍法從事”(《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說著,便令部下將張咨推出軍門斬首。南陽郡府官員大為震驚,從此,孫堅的部隊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冬,在 魯陽稍事休整,孫堅便想進軍討伐董卓。出發前,他派長史 公仇稱帶兵去催促軍糧,為此,他在魯陽城東門外集合官屬,設帳飲酒,給公仇稱送行。董卓聽說孫堅要起兵,派東郡太守胡軫引兵赴魯陽迎戰。孫堅正和部屬飲酒談笑, 胡軫的先遣騎兵突然襲來。孫堅命令部隊整頓陣容,不得妄動,自己則飲酒談笑自若。敵人的騎兵越來越多,孫堅這才慢提起身離開席位,引導將士們有條不紊地進入城內。孫堅對部將們說:“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諸君不得入耳”(《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 胡軫見孫堅兵馬整齊、紀律嚴明,鬥志旺盛,不敢攻城,撤兵離去(參見 魯陽之戰)。孫堅遂不戰而屈人之兵,顯示了其善於用兵的膽略和才能。
有勇有謀
東漢初平二年(191年)2月,孫堅率豫州兵十萬人向梁東(今河南省臨 汝縣東)進發,輾轉攻打洛陽。不料被徐榮包圍,豫州兵全軍潰敗,孫堅和十幾個騎兵突圍逃出。孫堅平日常戴一頂赤廚幘( 頭巾),梁東突圍時,由於形勢緊張,情狀狼狽,只好脫下此幘,讓親信部將祖茂戴上,吸引敵人。董卓騎兵以為戴赤 罽幘的是孫堅,紛紛前來追逐。孫堅這才有機會從小道逃出重圍。 祖茂被迫兵搞得狼狽不堪,幾乎無路可走。後來,他心生一計,跳下馬來,把赤罽幘蒙在墳墓前的一根燒柱上,自己則伏在草叢中不動。董卓的騎兵遠遠見到赤罽幘,以為孫堅在此,便將這地方層層包圍起來,走到跟前,發現哪有什麼孫堅,只是個燒柱而已。這才撤兵離去。孫堅遭此大敗,幾乎喪生,但並未灰其心志。他一路收集散兵,進占太谷陽人(今臨縣西),嚴加戒備,準備伺機再戰,以雪恥辱。董卓聽說孫堅進占陽人,立即派胡軫為大都護、呂布為騎督,帶五千人馬,前往迎擊。胡軫性急,出兵時預先揚言:“這次去,要當斬一青綬,部隊才會整齊紀律。”諸將聽他這樣說話,心中頗為不快。部隊行到廣城,離陽人城還有幾十里。天已經很晚了,士馬勞累,應當駐軍休息,而董卓預先制定的作戰計畫,也要求在廣成住宿,秣馬厲兵,養精蓄銳,然後再乘夜進兵,天明時分攻城。但諸將都嫌忌胡軫,想敗壞他的大事,不想讓他成功。於是, 呂布等人便說:“陽人城中敵兵已經逃跑,應該快點去追趕,尋求戰機。否則,就沒有機會了。”胡軫便率軍連夜進發。到陽人城下,城中守備十分嚴密,偷襲不可能成功。這時,軍隊饑渴困頓,士氣低落。加上是在夜間,沒有塹壕工事防禦。將士們剛剛解甲休息,呂布又令人傳布謠言,說堅率城中將士乘夜來襲。軍眾黑夜中,不明真假,擾亂奔逃,棄盔甲,失鞍馬,十分狼狽。孫堅乘勢出城追擊,胡軫全軍潰敗,部下督華雄也被斬殺。孫堅陽人一役獲勝,名聲大起,威望更著。被害
陽人戰後,有人乘機挑撥袁術,說:“孫堅倘若占據洛陽,發展勢力,將難以制約。如果任其發展,豈不是除卻一狼,又增一虎嗎?”聽了挑撥之言,袁術真的懷疑起孫堅來,不給孫堅運送軍糧。孫堅軍中無糧,焦慮萬分。當時,孫堅駐地陽人距離 袁術所居魯陽一百多里,孫堅連夜乘馬,直奔魯陽,拜見袁術。在袁術帳中,孫堅心情異常激動。他在地上畫來畫去,分析形勢和各方面的利害關係。並且說:“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慰將軍家門之私仇。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 譖潤之言,還相嫌疑”(《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袁術心中懷愧,不能自安。孫堅接著說:“現在大功即將告成,然而軍糧卻供應不上。這形勢,跟吳起灑淚西河,樂毅功敗垂成,完全一樣!請將軍明察、深思,早做決斷!”袁術馬上下令給孫堅調撥軍糧,孫堅立即回營。董卓懼怕孫堅的勇武威猛,派部將 李催前往勸說,想與孫堅結為婚姻之好,並且讓孫堅開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單,答應保舉任用他們。在利誘面前,孫堅一身正氣,他義正辭嚴地說:“卓 逆天無道,盪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當即下令向大谷進軍。部隊一直挺進到距離洛陽九十里的地方。 孫堅拒絕董卓,不僅表現了他卓犖不群的英雄氣概,也使得董卓大有感觸。董卓曾對長史 劉艾說:“關東的部隊屢遭失敗,都怕了我,只有孫堅,頗能用人,應該告訴將領們,讓他們有所防範。當年我和 周慎到金城去征討邊章、韓遂,我曾請示張溫,希望率部駐紮在後,為周慎作後續部隊,以備萬一,張溫不聽。我當時便上書,說明形勢利弊,並預料周慎一定不會成功。這些,台閣中均有記載。事情還沒有結果,張溫又派我討伐先零叛羌。以為這樣一來,西土就可一舉掃平了。我明知此事不會成功,但又無法阻止。只好領兵出發,不過,我留了一手,讓別部司馬 劉靖率領四千軍隊駐紮在安定,營造聲勢,以為呼應。所以,當叛羌要截斷我的歸路時,我運軍輕輕一擊,他們便讓開了道路,因為他們害怕,因為我在安定地方有軍隊策應。叛羌以為我們在安定有幾萬人馬,其實不過是劉靖那四千人罷了!孫堅當時跟著周慎,也曾向周慎獻計,願意自己率兵一萬,先到金城,而讓周慎引兵二萬駐紮在後,以為接應。邊章城中糧食不多,要到外面運糧,他們害怕周慎後續大軍,一定不敢輕易與孫堅交戰,而孫堅的兵又足以斷絕他們運糧的道路。當時,如果採用孫堅之計,或許能夠平定涼州,可惜周慎小兒,未用其計。張溫不用我的計謀,周慎又不聽孫堅的建議,結果終於失敗。當時,孫堅小小一個佐軍司馬,見解與我大致相同,確有過人之處,其才可用!”劉艾說:“孫堅雖然時出奇計,但到底不如李催、郭汜。聽說他在美陽亭北,率領一千多人與敵合戰,差一點丟了命呢!”董卓說:“孫堅當時率領的是烏合之眾,兵不如虜精,且戰有利鈍,不可完全以成敗論。不過,這回他跟從諸袁小兒,倒真是自尋死路了!”董卓還說:“只要殺掉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然會服從我!”
董卓親自引兵與孫堅交戰,遭到孫堅重創,他留下呂布掩護,自己轉守澠池和陝城。孫堅揮兵,進攻洛陽,與呂布接戰,呂布敗走,孫堅進入洛陽。當時洛陽空虛,數百里內沒有煙火。孫堅入城,見此慘狀,無限惆悵,潸然淚下。他命令清掃漢室宗廟,用太牢之禮祭祀。一個偶然的機會,孫堅得到了漢王朝的傳國玉璽。據裴松之《三國志》注引《吳書》記載,孫堅當時駐軍洛陽城南,附近的甄官井上,早晨有五彩雲氣浮動,眾軍驚怪,沒人敢去汲水。孫堅命人下到井內,打撈出了傳國玉璽,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缺一角,文字是“受命於王,既壽永昌。”人們說,這是當年張讓等作亂,劫持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璽人投到井中的。孫堅整飭部隊,分兵出新安、澠池間進擊董卓。 為防孫堅再來進擊,董卓也分兵駐守各處險要,自己則人鎮長安。孫堅修復被董卓挖掘的漢室陵墓,引兵回到魯陽。他對董卓奮勇作戰,充分顯示了他的英雄氣概,也使得別的軍閥心生忌限。當時,關東州郡長官,為了擴大勢力地盤,紛紛兼併割據。袁紹、袁術雖為兄弟,可互相也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袁術派孫堅去攻打董卓,作戰在外,袁紹卻改派周昂(一說為周禺)為豫州刺史,率兵襲取曾作為孫堅豫州刺史治所的陽城。
孫堅得此訊息,十分感慨:“我們同舉義兵,目的是為了挽救江山社稷。如今逆賊將被掃滅,內部卻如此爭鬥起來,我跟誰戮力同心,回天轉日呢?”說完,仰天長嘆,淚如雨下。事到如此,孫堅只好揮師攻打周昂,周昂潰敗遁逃。
中箭身亡
初平二年(191年),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復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死。孫堅有四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後來孫權稱帝,追謚孫堅為武烈皇帝。孫策十七歲時,將孫堅的靈柩運回,葬於曲阿縣(今江蘇丹陽縣)。
高陵
高陵是武烈皇帝孫堅之墓,是 丹陽墓葬史上最早的帝王之墓。目前已被列為 鎮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三國時期, 丹陽為吳國腹地重鎮。孫堅在為吳國創基業時就曾在此打過多次戰役,並最終歸葬於此;吳國大都督 周瑜也曾在練湖為備戰" 赤壁之戰"而練水軍。有資料和碑文記載:高陵,俗稱大墳,為孫堅之墓。孫堅為三國時代吳主孫權之父,字文台,他以鎮江為根據地開創江東大業,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孫堅征討荊州牧劉表,被黃祖軍士射殺於襄陽峴山,歸葬丹陽,時年三十七歲。尊堅廟於始祖,墓曰“高陵”。高陵現存高大的封土堆,底徑約30米,頂高約15米,保存基本完好。《三國志》載:“孫堅死後,孫策將他葬在曲阿”。 元代 《至順鎮江志》載:“吳高陵,在吳陵港。孫堅征丹徒,為黃祖所殺,還葬曲阿。後孫權稱尊號,追謚武烈皇帝,墓曰高陵。土人至今稱為孫墳,以其最大異於他墳,故又呼為大墳”。在司徒,有關孫堅家族的歷史遺址還不止高陵這一處。在集鎮北側的至 德崗村,古時曾建有“孫氏宗祠”,雖遭到破壞,但有塊寫有“敕賜先賢孫公祠”的石門額保留至今,但2007年1月份時被盜走。在司徒白 鶴山鍾離村,還有一口“孫鍾灌瓜井” 抗日戰爭時堵塞,尚存井圈,白帆石質,表面雕刻有八葉荷瓣。此井為孫堅之父、孫權之祖—— 孫鍾當年種瓜之用,孫鍾原籍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後寓居於此,在此鑿井開畦,以種瓜為業。有古詩曰:鶴去青山老,僧房樹里開。瓜畦草空綠,懷古獨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