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元

吳士元,字肇乾,一字萬資,號披雲,張莊集(今淮濱縣張莊鄉)人。在他的教育下子孫多有建樹,他的五個兒子有兩個貢生,一個舉人(曾任知州),一個廩生,一個庠生,四個孫子中有一個進士,任戶部主事、安西州知州,一名拔貢,任中書。

吳士元(1702-1776),字肇乾,一字萬資,號披雲,張莊集(今淮濱縣張莊鄉)人,弟兄九人,士元行七。雍正十三年(1735年)中舉,乾隆十三年(1748年)任福建汀州府武平縣知縣,乾隆十七年,(1752年)調任彰化縣知縣。是年,因處理案件與上司不合,被降職調離,後經太吏奏請皇帝,準於起復原職,但銓選之期遙遙,士元遂回家鄉教子讀書,不再為官。
十元年少好學,天資聰穎,過目成誦,名譽鄉里,任職期間,為官謙明,遇事機警果斷頗有正績。
武平縣有陳公書院,年久失修,頌圮不堪,士元修葺一新,藉此為當地培養人才。
武平縣東團鄉常因爭水而訴訟不止,士元親至現場,觀察地勢,指導人民興修水利,既解決了矛盾,雙使上、下田均得灌溉,當地民眾無不心悅誠服。
風山縣僻處台灣南部,少數民族雜居,又常潛入內地殺人,極難治理,內地民間仇殺,往往藉此製造少數民族殺人的假象,歷任知縣多不能明察,士元蒞任後,有黃仲、馬賜在瓜棚內被人焚殺一案,亦冒少數民族作案之相,士元經過調查,實為徐相坎等仇殺,遂繩之以法。製造少數民族殺人假象之風遂息。風山縣有軍工場,專司造船,木料出自少數民族居住的傀儡山,因而軍工場常遭其襲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士元多次,冒險進山,召見少數民族頭領。講明道理,曉以利害。少數民族被他的真誠所感動,從此再也不襲擾軍工場和內地,當地民族關係亦漸漸融洽。
士元不僅精通文墨,亦擅長醫學,並以此為當地人解憂排難。武平縣產斷腸草,誤食必死,民眾誤食後即求神投醫,常為狡獪者所騙,士元一面令禁止騙詐行為,一面傳授羊血解毒之方,民眾不但可以避免狡獪者的敲詐行為,且誤食後也可以救治。
士元在任,輕型簡政,揚善除惡,同僚中每遇疑難案件,皆倚重十元載決,為感激他的恩德,武平縣百姓為他建立生祠,以示紀念。
士元回鄉後,不僅向子孫傳授知識,還把族中無力入學的少年領到自己家中學習,在他的教育下子孫多有建樹,他的五個兒子有兩個貢生,一個舉人(曾任知州),一個廩生,一個庠生,四個孫子中有一個進士,任戶部主事、安西州知州,一名拔貢,任中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