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保山

吳保山

吳保山(1915-1972),江西省贛縣人。是原福州軍區副政委,他1930年參加革命,1934年由團轉黨。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建國後擔任了瀋陽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總參謀部三部政委等職。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共青團贛縣縣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第九軍團地方工作科長,第32軍地方工作部部長、組織部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120師359旅718團組織股股長,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大隊政治委員、大隊政治委員,延安軍政學院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八路軍留守兵團隴東警備5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4縱11師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41軍122師政治委員。參加了新開嶺、遼瀋、平津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121師政治委員,第41軍政治部主任、41軍副政治委員,第46軍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6軍政治委員。1960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戰役系。後歷任瀋陽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總參謀部三部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72年1月24日逝世,終年57歲。

革命生涯

吳保山 吳保山

吳保山原名巫寶山,1915年生於江西贛縣石蕪潭廣教寺村一貧苦的農民家庭,七八歲時就開始放牛、砍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10歲以後,在親戚的資助下,他斷斷續續讀過兩年私塾,學過《孟子》、《論語》、《幼學》、《增廣賢文》等古書,打下了一些認字、寫字的文化基礎。1929年贛南農民革命鬥爭形勢迅速發展,村鎮裡舉起了紅旗,成立了農民政權。1930年4月,保山的家鄉組建了各種民眾團體,他被推舉為兒童團長。他帶著兒童團員們到處去打菩薩,斗土豪,毀神像,收煙槍,捉吃鴉片煙的人,同時還訓練大家上課下操。同年初冬,經鄉主席江德順和黨支部書記巫秀元介紹,保山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9月起,保山先後任鄉團支部書記、區團委書記和縣團委書記等職。由於他工作積極肯乾,在擴大紅軍和建立青年團的工作中成績顯著,1934年4月,組織上調他到瑞金的中央黨校學習,學的是中國革命基本問題、政治常識和黨的建設3門課。這些知識對於剛剛離開農村、沒有多少革命知識的保山來說十分新鮮,他如魚得水,刻苦學習。在黨校學習期間,保山由團員轉為黨員。7月,從中央黨校畢業的保山被調到贛南省雲都城任少先隊部政治訓練員,除了做少先隊工作外,主要是做擴大紅軍的工作。

1934年10月,保山從雲都調回中央團委,被分配到紅一方面軍九軍團任中央工作團團員。大部隊出發時,保山不知道是長征,只知道是打游擊。當時,李富春在全體團員大會上作了形勢報告,指示大家不要小包袱去,大包袱回來,意思是不準亂拿東西。會後,保山和其他團員一起到九軍團政治部報到。在那裡,他認識了羅炳輝、黃火青等同志,以後就隨軍參加了偉大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吳保山二萬五千里長征

長征路上,除打仗外,白天黑夜都是行軍,要求一定跟上大部隊走,不能掉隊,保山年紀小體力差,每天都感到十分疲倦,但他堅持不掉隊。由於他是中央工作團團員,每次大部隊出發前,別的同志還在睡覺,他就得與先頭部隊的戰友一起早早地上路了,負責做好沿途的發動民眾工作。部隊駐紮休息時,保山也不能馬上休息,他還要聯繫當地民眾,宣傳和組織動員民眾支援紅軍,了解民情、敵情等等。

部隊行進到貴州後,中央工作團名稱撤銷,合併為九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保山任科員。當時除打仗外,地方工作部的任務主要是宣傳黨的政策,協同部隊籌集糧草,擴大紅軍,調查、沒收和分配地主財產給當地民眾,以及安置傷員等。打土豪時,因時間緊迫,保山他們難以進行細緻的調查工作,只是見到房子高大華麗的就貼上布告,處理完後很快又要行軍打仗。部隊打到雲南宣威時,他們曾將火腿公司里的大量火腿沒收分給當地民眾,民眾非常高興,踴躍地參加紅軍。儘管當時部隊犧牲減員較多,但仍能不斷地得到補充。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7月,保山所在的九軍團改稱第三十二軍。8月,紅軍總部制定進軍甘肅南部的夏(河)洮(河)戰役計畫,並把紅一、紅四方面軍混合編為右路軍和左路軍。保山隨三十二軍被編入左路軍,由朱德、張國燾、劉伯承率領集結北上,經過草地到阿壩,再到班佑與徐向前、陳昌浩、葉劍英率領的右路軍會合。紅軍過雪山草地,是長征征途中艱苦卓絕,雄偉壯烈,堪稱奇蹟的一段征途,它經歷的時間最長,達16個月,占紅軍兩年長征時間的五分之三強。由於張國燾反對黨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堅持向川康藏邊境退卻,保山所在的部隊被迫三次過草地。

吳保山二萬五千里長征

第一次過草地時,保山已擔任地方工作科長。有一次,他帶領幾個科員去籌糧,在地廣人稀的草地,籌糧已很困難,不巧的是途中還遇上了土匪,形勢非常危險,他們幾人一面打一面撤,後來還是部隊趕來才解了圍。還有一次,保山他們遇到了一條約30多米寬的河,河上沒有橋,附近也沒有船,也不知道河水有多深,能不能徒涉過去。怎么辦?大家都很著急。當時,有位同志提出,會游泳的人下河試試水深。好幾個人自告奮勇前去探路,其中一位游到河中央水深處時撲騰了幾下就不見了,其實不是他不會游泳,而是因為長時間忍飢挨餓,體力太差了。犧牲了一個同志,大家很難過。這時,保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讓探路的人抱住一根碗口粗的樹幹,再將連線起來的背包繩捆在他的腰上,以便隨時將他拉回來。就這樣,經過幾次試探後,終於找到了一條能趟水過河的路徑,大家手拉著手慢慢地過了河。

後兩次過草地比第一次更困難了,別說糧食,附近的野菜都被挖光吃光了,保山連皮帶都煮來吃了。而且,就在這時,他得了瘧疾,開始時他還能拄著棍子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到後來就完全走不動了,最後是戰友們用擔架把他抬出了草地。當時他畢竟年輕,抵抗力強,吃點草藥,病也就慢慢好了。在與病魔作鬥爭的同時,保山還與張國燾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立場堅定地站在黨中央的一邊,敢於在軍政治部的會議上提出自己的意見。

草地的環境雖然艱苦,但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是戰勝困難的武器。保山就覺得過草地時的露營生活別有風味。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地勢稍高,比較乾燥的地方,就是保山他們最理想的宿營地。當落日的餘輝照得草原泛著金光的時候,紅軍戰士面黃肌瘦的臉上,都顯出愉快的神情。隊伍一停下來,有的同志端著盆子去找水;有的用樹枝掘坑搭灶,要是地面堅硬,用樹枝掘不動,就用乾牛糞來壘。盆子在戰士們手裡,真是“物盡其用”了:端水用它,拾乾牛糞(當柴燒)也用它,等火點燃了,把它往灶上一放,就成了燒水做飯的鍋。一切準備好了之後,一個同志燒火,其餘的人就一面閒談,一面挑選沿途采來的灰灰菜,準備晚餐。身強力壯的人,則自動去接掉隊的同志。這時,一縷縷炊煙裊裊上升,縈繞在草原的上空。草原就像一個擁有很多人口的村鎮,充滿著蓬勃的生命力。

吳保山二萬五千里長征

炊煙給保山他們帶來了愉快,勞累了一天,看到它就會想到吃東西、休息。可在草地上,這炊煙來之不易。乾牛糞不易點燃,燒火的同志惱火極了。先是蹲在地上,伏下身子去吹,累得頭暈眼花也不行。後來就索性趴在地上,把嘴湊在牛糞跟前吹。煙燻得人眼淚直流,牛糞的氣味嗆得人直噁心,大家看著干著急,使不上勁,因為誰也沒有燒牛糞的經驗。往往是在“飯”快做好的時候,掉隊的同志也趕到了。大家總是一躍而起,帶著愉快和友愛,跑上去抱著,拉著,讓出最好的位置叫他們休息,就像迎接久別重逢的親人。

晚餐了,保山他們圍在一起吃野菜,雖然還帶著炒麵,但不多。不到找不到野菜的時候,誰也捨不得動。可是對於身體弱、有病的同志卻表現得非常慷慨!即使他們不吃,大家也得像發命令一樣叫他們咽下去。吃完了就睡覺。真是,走在雪山上,保山他們“頂天立地”;而睡在草地上,保山他們又是“鋪地蓋天”了。遼闊的草原上,燃著一堆堆的篝火,宛如天上的繁星,閃閃發光。戰士們圍著火堆橫七豎八地躺著。在寂靜的夜裡,除了呼嚕嚕的鼾聲外,聽不到別的動靜。有人逗趣地把李白的詩《思鄉》後兩句改了4個字:“睜眼望明月,低頭入睡鄉。”用來形容當時的情景。要是在大樹林裡宿營,那就是保山他們最大的幸福,但這只是快出草地的時候才遇到過的。在樹林裡,拾柴、做飯、取暖都比較容易,而且樹枝茂密,又遮露又擋風,像個天然的大房子。一堆一堆的火光,把樹林子照得通紅,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來:

我們是抗日的先鋒,我們是戰鬥的英雄,

吳保山二萬五千里長征

這嘹亮振奮人心的歌聲,此起彼落,四處飄蕩,好像在參加一個盛大的聯歡晚會,大家忘卻了一天的疲勞,整個森林草地,充滿一片歡樂的氣氛。遇到這樣的夜晚,保山他們就吃它一頓“上等飯”。所謂“上等飯”,就是白水煮牛肉,煮的時候香味撲鼻,很想要吃它幾大碗解解饞。喜歡吃辣椒的同志,拍著大腿直後悔:“早知道有煮牛肉,怎么也要帶幾個辣椒來!”但吃的時候,大家就皺眉了,油鹽都沒有,又腥又臭,弄不好,還要吐出來。躺倒在樹林裡,確是很美,比露天暖和多了。難得這樣的機會,保山他們都想睡個夠,撈撈本。第二天醒來,身上還是濕漉漉的,活動一下酸痛的四肢,拍掉身上的草葉和泥土,隊伍又繼續前進了。

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三十二軍編入二方面軍建制,擴充了兩個師,保山任地方工作部長,後改任組織部長。部隊進駐甘肅少環縣縮編後,保山任組織科長。偉大艱巨的長征,對保山來說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二萬五千里的烽火征程,更加堅定了他的革命意志,也讓他從習慣於地方工作的生活,轉到習慣於集中統一的軍隊生活。

與雷鋒的故事

雷鋒———瀋陽軍區工程兵部隊汽車連戰士,這個被譽為新時代的標兵和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楷模,是如何被發現的?又是如何走向全中國,走向世界?這與時任瀋陽軍區政治部主任、軍區副政委的開國將軍吳保山是分不開的。

1960年11月,瀋陽軍區部隊開始進行“兩憶三查”教育試點。雷鋒的憶苦感動了許多幹部和戰士,他們自覺對照雷鋒的先進事跡,檢查自己的立場、鬥志、工作和學習,普遍反映受到深刻教育。瀋陽軍區《前進報》記者發現了這個典型,迅速組織力量對雷鋒的事跡、日記、故事進行報導。吳保山將軍獲悉後,當即指示:“這是一個很好很重要的典型,要很好宣傳,推動部隊建設。”

同吃同住將軍被雷鋒感動得掉淚

吳保山平常工作勤勤懇懇,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深入基層,一年至少有七個月時間在部隊,與官兵一起在軍營中工作。長期的蹲點,使得他有機會直接接觸廣大士兵,也是在去基層蹲點後,保山發現雷鋒身上具有吃苦、節約、樸素、助人為樂的精神,特別是三年自然災害所提倡的時代精神,當時國家財政異常困難,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低下,部隊供給也很緊張,生產建設材料極缺。回來後,他下大決心要樹立起雷鋒這面旗幟,希望在軍區掀起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浪潮,激發軍民戰勝困難的勇氣。吳保山將軍就親自帶著一個工作組,專門到軍區工程兵汽車團蹲點,這一去就是兩個多星期。將軍在雷鋒所在的汽車連,與雷鋒同吃同住,常與雷鋒促膝談心,將軍常被雷鋒的言行和苦難的家庭出身感動得掉淚;在深入走訪了雷鋒所在部隊周圍的民眾後,將軍發現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那么好的口碑,深深被雷鋒這種做好事卻從不留名的做法所感動,他不時交代隨行的人員一定要很好整理、總結雷鋒事跡的工作,把雷鋒的精神內涵給挖出來,在軍區上下掀起一個學雷鋒的高潮。

當時隨行的人員中有兩名《前進報》記者董哲、張文波。後來,在雷鋒一系列的宣傳照中,有兩張“雷鋒端槍、擦車”的形象特別深入人心,那都是當時抓拍的,後來為大家所熟悉的長篇通訊《毛主席的好戰士》也是在當時成稿的。

同樣的貧寒身世,讓保山與雷鋒之間一下子縮小了距離。當深入了解雷鋒的先進典型後,情感上的接近,促使將軍意識到,宣傳這樣一個飽嘗新舊社會兩重天的先進典型,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

排除爭議將軍力主宣傳避免形象夭折

在《毛主席的好戰士》見報後,軍區部隊許多單位黨委紛紛決定向雷鋒學習,部隊和地方許多單位邀請雷鋒做報告,學雷鋒趕雷鋒的活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然而,就在雷鋒形象漸漸深入人心之際,一場不測卻突然降臨。1962年8月15日上午10時,細雨霏霏,雷鋒犧牲了。

事件發生後,要不要繼續宣傳雷鋒、要不要繼續號召大家向雷鋒學習,這在瀋陽軍區引起了一場大爭論。一部分軍區領導,主張把雷鋒的犧牲定性為一次意外事故,認為出了事故死了人,就不能再宣傳了,否則會起反作用。

而吳保山將軍卻不這么認為。他與時任瀋陽軍區政委賴傳珠意見一致,認為雷鋒是因公殉職的,應加大力度繼續宣傳雷鋒事跡,不能把這次意外簡單地定做事故處理,而應作為先進典型繼續宣傳,大力號召廣大軍民向雷鋒學習。最終,在吳將軍的極力主張下,賴傳珠政委最後拍板:繼續宣傳雷鋒,並上報總政治部。

當年8月17日,社會各界“公祭雷鋒同志大會”在撫順市望花區人民委員會禮堂舉行。公祭大會結束後,數萬人民民眾自發地前來為雷鋒送葬,時任瀋陽軍區副政委的吳保山將軍代表軍區前往送喪。8月23日,《前進報》在一版顯著位置發表了公祭大會的訊息,刊登了大會的照片,並且發表了雷鋒同志的簡歷。

隨後,瀋陽軍區政治部黨委在吳保山將軍的主持下,專門研究決定,報請軍區黨委同意,呈請國防部授予雷鋒所在連隊四班以“雷鋒班”稱號,並於1963年1月7日獲得國防部批准。1月8日,根據吳保山將軍提議,軍區黨委作出《關於開展學習雷鋒活動的決定》,並上報總政治部。2月9日,總政治部號召全軍學雷鋒。2月15日,共青團中央發通知,號召全國青少年學雷鋒,《人民日報》等報紙大量報導雷鋒事跡。學雷鋒活動在軍內外興起。

在這期間,吳保山將軍還是抓住雷鋒這個典型不放,組織政治部大力宣傳雷鋒事跡,編寫了《雷鋒故事》、《雷鋒日記》、《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畫冊等書刊,發行到全國,還排練了話劇《雷鋒》,進京演出。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親自觀看了話劇,給軍區部隊很大鼓舞。

隨後,中央領導紛紛題詞,緬懷雷鋒。毛澤東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領導也都題了詞。1963年3月5日,軍區《前進報》頭版以一個版面刊登毛澤東題詞手跡,全國各大報刊也以顯著位置刊登。之後,全國各地都採取各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廣泛宣傳雷鋒,一個學雷鋒、唱雷鋒的高潮此起彼伏。

教育後代將軍不遺餘力宣傳雷鋒

保山不但要部隊學雷鋒,自己也帶頭學。回到家中也向我和孩子們宣傳。吳保山的大兒子吳浪平回憶說:“60年代初的一天,父親下部隊回來,晚飯時,他對我們說:‘你們知道嗎?我們部門出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叫雷鋒!’隨後,他就介紹起雷鋒的事跡。不久後的一天晚飯時,爸爸就對我們說:‘明天你們兩個人去聽雷鋒事跡報告。雷鋒親自講自己在舊社會的苦難,在新社會的幸福,很有教育意義。’我們問道,‘明天還要上課,聽報告耽誤了上課怎么辦?’父親說,‘課可以補上,雷鋒報告不能不聽,這個報告會讓你們終身受益的!’聽完報告會不久後,雷鋒就殉職了,再也沒有機會聽了。現在回想起來,爸爸當時說的機會難得,確實沒錯!”

保山在學習雷鋒的同時,還身體力行實踐著雷鋒精神。他的睡衣補丁摞補丁,他的襯衣渾身是小破洞,他的棉鞋一穿就是好幾個冬天。

以身作則將軍家人召喚雷鋒精神回歸

將軍的孩子們也都牢記著將軍“學習雷鋒”的教誨。吳保山的二兒子吳勝平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前不久,他開著車子行駛在北京的一條馬路上,前方突然發生一起車禍。一輛汽車颳倒一個騎腳踏車的女學生,傷者當即昏迷不醒,臉上血流如注,情況十分危急。肇事車輛逃逸。女學生的同伴趕緊攔車救人,但他前方四輛車相繼絕塵而去。他見狀毫不猶豫地停車救人。雖然清洗車上的血污很費工夫,但他覺得值得,他說:“雷鋒的事跡在你的腦子裡紮下了根,你會很自覺地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從小接受雷鋒精神的薰陶,我當時自然而然地停車救人了。”

當前社會,雷鋒精神的傳承遭遇了一些質疑。一些人認為雷鋒精神早已經過時了,市場經濟不需要雷鋒。對此,吳浪平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我們正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城市中社區間,鄰里互幫互助是非常需要的,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雷鋒助人為樂的精神對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當前需要繼續宣傳。市場經濟不是一切講報酬,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誓言仍需牢記。

針對媒體報導的社會上存在一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現象,吳勝平認為這需要雷鋒精神的回歸。社會在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人們仍然需要學習雷鋒精神,像雷鋒一樣以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同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