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吳之章(1661—1738)清代詩人,“貞堂九子”之一,著有詩集《泛梗集》。字松若,號槎叟,江西省長寧縣篁鄉堡(今屬江西省尋烏縣晨光鎮)人,祖籍福建漳浦。生於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卒於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享年77歲,完整地經歷了康熙與雍正兩個皇朝。
生平簡介
吳之章(公元1661年--1738年),字松若,號槎叟,出身於書香門第,“少穎敏”,“工詩古文詞”, “旁通諸藝能”。但吳之章“挺然不屑就時”,“年未壯,棄舉子業,為汗漫遊”,且游涉甚廣,“放浪閩、越、吳、楚間”,足跡遍及江南各地。
吳之章因其高風亮節和過人才情,成為一個文化區域內的名流,“詩名於贛上者數十年”,“才陵轢儕輩,詩壇酒社非君以執牛耳”,被推為當地文人圈子中的靈魂人物和精神領袖,而且其詩名隨遊蹤而遠播於湘、粵、閩一帶。吳之章還擅長書法和繪畫,“書工行草,得二王家法”,“善草書,雄放淋漓,得長史神韻。寄興潑墨,虬松牡丹其最擅也”,“每一落墨輒為人傳誦,珍寶之”。據載,會昌縣漢仙岩“虔南第一山”為吳之章書,筆鋒雄健,蒼勁有力,揮灑自如,龍飛鳳舞,至今仍然清麗生輝,歷歷可見。吳之章曾參與編纂《贛州府志》。“值郡志之修,太史為總裁,發凡起例,未嘗不質諸君,君為之搜羅放失,參考訂次”,“用力最多”。因與合修者張尚瑗、黃文澍、黃文汾、邱成和等九人合稱為“貞堂九子”。
除此之外,吳之章還為家鄉的文化事業用力勤勉,“屢倡修《長寧縣誌》,不果。歿後,知縣沈濤舉修,以其所輯稿本為據。”
據《長寧縣誌》記載,康熙五十四年後,吳之章再次“泛槎海內,浪跡江湖”,遍游名山古剎,拜會文壇耆老,歷時五載。此時,吳之章已年近花甲,於是回家後便結廬隱居於篁鄉靈山,過著隱人居士的清虛生活。
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吳之章卒於靈山,葬於楓山,墓向巒山,終年七十七歲。遺書中曾命其子,題其墓碑曰:“大清逸人吳之章,字松若,號槎叟。”
詩作選登
新晴坐月有懷殘霞開晚霽,新月瞰高墉。庭花煙掩映,池草翠蒙茸。
褰帷理清歡,素輝盪心胸。良時不易得,據榻揮絲桐。
音響何清越,隔戶來薰風。光風非我私,豈無伊人同。
東南歸路將千里,高灘急峽石齒齒。晝夜狂瀾吼雷霆,客子墜心驚不已。
舴艋戒嚴旬有餘,及至抵家差足喜。昨夜扁舟何太輕,乘風破浪獨揚舲。
出江入江須頃刻,依稀叱馭駕長鯨。式遏倒卷亂流爭,瘴煙淨盡天廓清。
到門稚子歡前迎,入覲庭闈喜不勝。山妻呼酒酌中庭,庭下黃花照眼明。
綠醅酷帶寒香冽,酣飲聞雞催曉月。西風半夜撼樹巔,驚悟方知夢飛越。
茅結山堂竹結門,何殊老杜住東屯。投間飯犢依雅舅,乘興行田看鶴孫。
歲久不煩溪洗耳,睡余喜有酒盈樽。較晴論雨消長日,自覺山家道味存。
鄉居頗免愁薪水,家食難免倚硯田;但使己身長矍鑠,南華多注十餘篇。
金陵懷古(三選一)迷離一望鎖蒼煙,扣問諸陵盡惘然;只有秦淮猶故道,滄桑輾轉未曾遷。
雨中柳綺陌春深柳似煙,雨添新翠郁芊芊;芳情萬縷憑誰系,盡日含顰困欲眠。
歸靈山道過獅子岩歸途猶自憶靈山,忽聽鐘聲樹杪間;亂撲岩陰飛上下,緩尋磴道復躋攀。
山腰霧斷禽將宿,洞上雲深玃正還;到此不須愁日暮,何妨燒竹出松關。
山窮雪未盡,陡坡似凌空;路出雲層外,天低咫尺中。
不知時早暮,但見氣冥濛;笑欲同來者,余今欲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