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君遷子(原變種)
種拉丁名:DiospyroslotusLinn.var.lotus
科中文名:柿科
科拉丁名:Ebenaceae
屬中文名:柿屬
屬拉丁名:Diospyros
國內分布:山東、遼寧、河南、河北、陝西、山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雲南、西藏
國外分布:亞洲西部、小亞細亞、歐洲南部
中國植物志:60(1):105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胸高直徑可達1.3米;樹冠近球形或扁球形;樹皮灰黑色或灰褐色,深裂或不規則的厚塊狀剝落;小枝褐色或棕色,有縱裂的皮孔;嫩枝通常淡灰色,有時帶紫色,平滑或有時有黃灰色短柔毛。冬芽狹卵形,帶棕色,先端急尖。葉近膜質,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13厘米,寬2.5-6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鈍,寬楔形以至近圓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初時有柔毛,但後漸脫落,下面綠色或粉綠色,有柔毛,且在脈上較多,或無毛,中脈在下面平坦或下陷,有微柔毛,在下面凸起,側脈纖細,每邊7-10條,上面稍下陷,下面略凸起,小脈很纖細,連線成不規則的網狀;葉柄長7-15(18)毫米,有時有短柔毛,上面有溝。雄花1-3朵腋生,簇生,近無梗,長約6毫米;花萼鐘形,4裂,偶有5裂,裂片卵形,先端急尖,內面有絹毛,邊緣有睫毛;花冠壺形,帶紅色或淡黃色,長約4毫米,無毛或近無毛,4裂,裂片近圓形,邊緣有睫毛;雄蕊16枚,每2枚連生成對,腹面1枚較短,無毛;花葯披針形,長約3毫米,先端漸尖;藥隔兩面都有長毛;子房退化;雌花單生,幾無梗,淡綠色或帶紅色;花曹4裂,深裂至中部,外面下部有伏粗毛,內面基部有棕色絹毛,裂片卵形,長約4毫米,先端急尖,邊緣有睫毛;花冠壺形,長約6毫米,4裂,偶有5裂,裂片近圓形,長約3毫米,反曲;退化雄蕊8枚,著生花冠基部,長約2毫米,有白色粗毛;子房除頂端外無毛,8室;花柱4,有時基部有白色長粗毛。果近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2厘米,初熟時為淡黃色,後則變為藍黑色,常被有白色薄蠟層,8室;種子長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6毫米,褐色,側扁,背面較厚;宿存萼4裂,深裂至中部,裂片卵形,長約6毫米,先端鈍圓。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實用價值
為陽性樹種,能耐半蔭,枝葉多呈水平伸展,抗寒抗旱的能力較強,也耐瘠薄的土壤,生長較速,壽命較長。成熟果實可供食用,亦可製成柿餅,入藥*可止消渴,去煩熱;又可供製糖,釀酒,制醋;果實、嫩葉均可供提取丙種維生素;未熟果實可提制柿漆,供醫藥和塗料用。木材質硬,耐磨損,可作紡織木梭、雕刻、小用具等,又材色淡褐,紋理美麗,可作精美家具和文具。樹皮可供提取單寧和制人造棉。本種的實生苗常用作柿樹的砧木,但有角斑病嚴重危害,受病果蒂很多,易使柿樹傳染受害,須注意防除 。
產地分布
山東、遼寧、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等省區;生於海拔500-2300米左右的山地、山坡、山谷的灌叢中,或在林緣。亞洲西部、小亞細亞、歐洲南部亦有分布,在地中海各國已經馴化。
柿科植物
柿科是喬木或直立灌木,不具乳汁,少數有枝刺。本科有3屬,500餘種,主要分布於兩半球熱帶地區,在亞洲的溫帶和美洲的北部種類少。中國有1屬,約57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