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丸--《衛生總微》卷十二
【處方】厚朴(去粗皮,姜制)半兩,甘草(炙)半兩,青黛半兩,訶子(炒,去核取皮用,半生半熟)半兩,陳皮1分(去白),使君子(去殼)1兩(面裹煨熟),白蕪荑(去扇)3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疳勞發熱,撏指咬甲,發疏腹脹,不思乳食,羸瘦虛滑,下痢無度,愛食泥土,及夾驚熱瀉。
【用法用量】3歲下兒半丸,以上1丸,乳汁或米飲送下。
【摘錄】《衛生總微》卷十二
四君子丸
四君子丸用於益氣健脾。用於脾胃氣虛,胃納不佳,食少便溏。四君子丸--《中國藥典》
【處方】黨參200g,白朮(炒)200g,茯苓200g,炙甘草100g。
【性狀】為棕色的水丸;味微甜。
【炮製】以上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生薑50g、大棗100g,分次加水煎煮,濾過。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乾燥,即得。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用於脾胃氣虛,胃納不佳,食少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3次。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加味四君子丸
加味四君子丸用於虛寒目疾。加味四君子丸--《不知醫必要》卷二
【處方】潞黨參(去蘆,炒)1兩,白朮(炒)8錢,川椒(去合口者)1錢5分,絲餅7錢,肉蓯蓉(酒洗淡)5錢,茯苓4錢,炙草2錢。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虛寒目疾。
【用法用量】每服3錢,白菊花湯送下。
【摘錄】《不知醫必要》卷二
香砂六君子丸
香砂六君子丸用於益氣健脾,化痰和胃。治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香砂六君子丸--《中藥成方配本》
【別名】香砂六君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處方】廣木香24克,西砂仁24克,炒黨參60克,炒白朮60克,茯苓60克,炙甘草30克,炒廣皮30克,制半夏60克。
【製法】共研細末,每料用生薑、棗子各30克,煎湯代水泛丸,如綠豆大,約成丸300克。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化痰和胃。治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每日二次,每次6克,食後開水吞服。
【摘錄】《中藥成方配本》
中藥方劑之J開頭類(二)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