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星雲大師學寬心

向星雲大師學寬心

《向星雲大師學寬心》是2011年1月1日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向星雲大師學寬心》結合星雲大師的經典語錄,配合生動的佛學故事,為讀者講述人苦於與己為敵、自私的毛病、悲哀的無知、邪見的錯誤、因驕慢而摔跤、有欲望就有煩惱、無明而怨尤、生死的憂慮、侵犯的過失、是非的困擾、不滿足的收穫、認錯的勇氣、莫持不感恩的擁有、莫棄信仰的能源、歡喜的法樂、寬容的修養、本錢是尊嚴、慈悲的美德、平安的福祉、莫抗利眾的發心的20個人生中的問題。感悟出這些問題的根源,才能使人生之路走得更加順暢圓滿。

編輯推薦

《向星雲大師學寬心》:解讀星雲大師智慧的心靈處方,行走社會為人處世的勵志讀本。心寬,眼前世界隨之敞亮,處處有通路,處處有助緣。寬心,就是上進心,它就像一盞心燈,點亮智慧人生,讓原本蒙塵的凡人之心“覺”到真理。

我們的心胸有多寬廣,就能包容多少事物,所以身體固然是我的,國土、眾生、地球也都是我的。在大自然的世界裡,樹木因為承受風吹雨打,所以濃蔭密布,眾鳥栖息;海水因為不辭百川,所以寬廣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較,不計較”的胸懷,才能涵容萬物,羅致十方。

寬心的人,才是真正上進的人

寬心,就是不與自己為敵。

寬心,就是對別人寬容,心存善意。

寬心,就是原諒自己的小過失,不讓邪見、偏見遮蔽心智。

寬心,就是悟透煩惱、是非、生死,盡享生活的喜樂。

寬心,就是一種淡泊名利,在平和中超越的禪悟。

目錄

前言:寬心,就是上進心/1

第一課 人生莫要認不清自己/7

第二課 人生莫犯自私的毛病/13

第三課 人生莫做悲哀的無知/29

第四課 人生莫犯邪見的錯誤/41

第五課 人生莫因驕慢而摔跤/53

第六課 人生莫因欲望而煩惱/65

第七課 人生莫因無明而怨尤/81

第八課 人生莫犯生死的憂慮/91

第九課 人生莫做侵犯的過失/105

第十課 人生莫犯是非的困擾/117

第十一課 人生莫做不滿足的收穫/129

第十二課 人生要有認錯的勇氣/141

第十三課 人生莫持不感恩的擁有/153

第十四課 人生莫棄信仰的能源/163

第十五課 人生盡享歡喜的法樂/173

第十六課 人生需要寬容的修養/187

第十七課 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201

第十八課 人生常懷慈悲的美德/213

第十九課 人生珍惜平安的福祉/223

第二十課 人生莫抗利眾的發心/233

後記:讓陽光打在你的臉上/243

序言

“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1941年,弘一法師寫下了一幅橫卷:“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前面這段話,就是弘一法師對自己“念佛救國”理論的闡釋。

在弘一法師的理論中,佛法就像一盞心燈,最亮智慧人生,讓原本蒙塵的凡人之心“覺”到真理。明白了這些真理,就能對外境的誘惑多一分定力,對繁雜的是非少一分困擾,面對強大的敵人少一分恐懼。因此,在他看來,念佛,覺悟真理,可以讓人更加勇敢地抗擊兇狠的侵略者。

半個世紀之後,我們身處太平盛世,不再有國恨家仇的大動盪,卻免不了凡人俗世的小挫折、小失敗、小委屈。有時候,一點點逆境都能讓我們愁眉不展、懷疑人生。這個時候,星雲大師說了一些話,與弘一法師傳達的意思竟然不謀而合。他在《包容的智慧》一書中指出,世人遭遇的種種“苦”,其形成的原因,“不外我與物、我與人、我與身、我與心、我與欲、我與見、我與自然的關係不調和。這一切都起因於我們心中有了種種分別、執著、妄想,因此才會迷惑顛倒、煩惱重重。”那么,如何消滅這些“苦”,讓我們的人生“苦盡甘來”呢?那就需要“覺”,需要“寬心”。

其實,我們的心原本也與佛陀一般能夠包容一切。我們的心原本是寶貴、寬大的,就好像太陽、月亮,可以照破黑暗,就好像羽地,可以滋長善根,種植功德;就好像明鏡,可以洞察萬象,映現一切。我們的心又如大海一般,蘊藏著無限的能源寶藏。能否挖掘出海底深處的寶藏、能否充分利用這些寶藏,就看你夠不夠“寬心”。

後記

1999年,那時還是學生,在《南方周末》的新年賀詞中,讀到了這樣一句話:“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裡”。十餘年來,它時常會在腦中縈繞。

後來讀了星雲大師的《寬心》、《捨得》、《佛光菜根譚》、《放下——快樂之道》、《星雲大師談幸福》等著作,再一次想起這句話——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裡。

佛家講究緣,我想,或許這就是緣的開始。

一次偶然,在朋友的QQ空間裡讀到了一則名為《星雲大師人生修養二十最》的文章,這“二十最”分別是: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人生最大的失敗是驕慢 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

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 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

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 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人生最大的收穫是滿足 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 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人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

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

文摘

人為什麼要有點企圖心?“企圖心”實際就是一種生活目標,一種人生理想。適度的企圖心能使人積極進步,取得成就。

星雲大師在他的《自在——人生哲學》中講道:“做人要有做好人、做大人、做偉人、做專家學者的企圖心;要有希聖希賢、成佛做祖的企圖心,如此才不會空到人間走一遭。”人應該有企圖心,但是企圖心要成為成功的動力,不能成為欲望的陷阱。人類模仿鳥兒飛翔的大膽想像一直未能實現,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受到自由思想薰陶的人們開始向未知世界發起探索。開始的過程是緩慢的。首先是在給我們留下的繪畫中展示了飛行機器的達·芬奇,他觀察到空氣實際上是有阻力的;然後是伽利略,他計算出阻力是隨著在空氣中運動的物體的快慢而變化的。終於,在空氣中飛行的秘密被揭開了。當鳥兒飛行的時候,他們翅膀下方的空氣壓力比翅膀上的要稍大一些。這種差別造成高氣壓向上擠並取代低氣壓,從而產生升力。這種動態的力使鳥兒可以停留在空中,進而通過翅膀的運動來飛行。從那個歷史性的認識萌發出了第一架原始的人力滑翔機、第一輛螺旋槳驅動的泥地雪橇、第一架超音速噴氣式客機。這一創造發明則是一個企圖心勃勃的“創造者”將已有思想以全新的方式重新組合。

美國詹姆斯·錢匹在他的《管理你的企圖心》中說:“我們相信,每個偉大的人類事業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某個人的夢想。夢想者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個把他所在的世界改造得更好的途徑。我們都有這類或大或小的夢想,因為想像是人類特有的天賦之一。除了會夢想,我們還需要有勇氣藐視不利因素,克服不可避免的困難和挫折,因為這些總會擺在那些向舊思想和現狀挑戰的人們的面前。只有少數人具備這種素質。大多數夢想者的夢想都胎死腹中,在第一次碰到具體的現實問題時就煙消雲散了。在生活中,總是有入告誡我們要講求實際:別做夢了,乾正事吧,要立足於現實!正是這些普遍的戒條為夢想敲響了喪鐘。天才總是充滿想像力。19世紀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說過:‘奇才所達之目標,無人能達到;天才所達之目標,無人能看到。’換句話說,天才充滿想像力,活在夢想中。15世紀葡萄牙航海家費迪南·麥哲倫夢想環球航行,而且這么做了。托馬斯·‘傑斐遜希望年輕的美國不再局限於阿巴拉契亞山脈,而應該向美洲大陸的廣袤疆土擴張,他也實現了他的夢想。叔本華是位悲觀主義哲學家,但諷刺的是,他對人類環境的看法卻被拿來作為支持本書所贊成的樂觀主義的論據。他認為人類對真實世界的看法是扭曲的,因為我們給它套上了不真實的外衣,包括空間、時間及因果關係。在叔本華看來,人類是可悲的,因為我們在無休止地努力遵從一些毫無意義的概念,所以變成了追求錯誤目標的盲目意志的囚徒。他認為,為了更接近真實,我們必須杜絕世間的企圖心。”將企圖心視為發展的動力,你就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如果受企圖心驅使,引發了各種欲望,那么企圖心就會成為你成功的障礙。

星雲大師說:“企圖心不是圖謀不軌,不是為一己之私而鑽營;企圖心必須導向利人濟世的悲心宏願,必須是向真、向善、向美的動力,如此才不會助長犯罪。”這也說明:人有企圖心,就有欲望。企圖心過盛,就會導致欲望的出現。所以,企圖心應該合理控制,讓它成為你成功的動力,切不能讓它成為你的絆腳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