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談幸福

星雲大師談幸福,作者:星雲大師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08-8-1。

基本信息

星雲大師談幸福

星雲大師談幸福

叢書名: 大師人生修煉

作 者: 星雲大師 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8-1

字 數: 83000

版 次: 1

頁 數: 155

開 本: 大32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208079793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哲學/宗教 >> 宗教 >> 宗教知識讀物

定價:¥16.00

內容簡介

為了得到幸福,非得從親自去找幸福開始不可。凡事順遂並非就等於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許才是最幸福的時刻。

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

“幸福配方”——每天說一些歡喜的話,激勵自己不要悲傷。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勵自己融入民眾。每天談一些益智的事,激勵自己增長智慧。每天審視聖者的慈像,激勵自己增加內心的善美。

人生中,感動是一時的,感恩是一世的;榮耀是一時的,影響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時的,成就是一世的。

愚者以為幸福在遙遠的彼岸,聰明者懂得將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1927年生,為禪門臨濟宗第48代傳人。12歲於南京棲霞山寺出家,1967年創建佛光山,弘揚“人間佛教”,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的宗旨。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並創辦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學校、育幼院、醫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會等各種機構,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發展。有來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餘人,全球信眾達百萬人之多。

星雲大師一生致力弘揚“人間佛教”,在廣泛參與社會活動之餘筆耕不輟,著作等身,撰有《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叢書》、《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圖書目錄

自序 幸福境界

做幸福人

想法改變人生

樣米養百種人

心甘情願,一定快樂

好好做自己

誰第一名

豐裕之後的省思

能忙能閒皆是福

眼睛以睡眠為食

禮貌與人緣

獨處的幸福

放風箏的體悟

有書真富貴

“半人”與“非人”

反觀自己

大家尊重

立志做喜鵲

有用的人

人際溝通法門

人情世故

不做旁觀者

留些餘地

分一杯羹

小兵也可立大功

放下身段

一切總會過去

名枷利鎖

搬開石頭

人生三昧

人生之路

身心安住

解脫自在

擁有與享有

感恩最美

馬拉松競賽

停·聽·看

淡中有味

四季人生

欣賞缺陷美

莫護短

婚姻幸福之道

快樂空巢期

歡度老年生活

老來子

人命無常

人體四大

追求圓滿

生命如水

幸福配方

心藥方

提升心靈之美

不求神通

以退為進

觀自在

眼不見為淨

欲樂與法樂

離苦得樂

心發願成

耕耘心田

培養器量

開啟心牢之鑰

心念如種子

養身與養性

積極護生

幸福觀

了解平等

虛榮毫無價值

幸福的真諦

歡喜修行

生活中修行

歡喜與憂煩

創造歡喜,給人歡喜

見賢思齊

降魔

實現理想

無量壽

自我克制

逆增上緣

幽默,才有禪味

八十樓的人生

各有各的爸爸

觀照法門

信仰的層次

反省十二問

隨緣修行

六根清淨方為道

善緣福報

點滴因緣

隨緣自在

布施種福田

佛也要結善緣

量有而用

一句話的影響

奇妙的緣

空歡喜

要獨立,不要孤僻

酸葡萄變甜葡萄

追因究果

吉凶誰定?

有漏世間

基因即業力

遠禍求福

“薰習”的力量

去除習氣

生死之間

生命字典

書摘插圖

做幸福人

想法改變人生

朋友送給小王一盆牡丹花,奇怪的是每朵花的邊緣,都參差不齊。

有人就說了:“牡丹花象徵富貴,現在你這盆花的邊緣不圓,表示富貴不圓滿。”

小王一聽,趕緊把牡丹花送還。

朋友聽了他的理由,笑說:“你也可以解釋成‘富貴無邊’呀!”

一個人的思想模式,不能只有直線的,也不能只是單向的,凡事要從前後、左右、上下、正反等多方面去思考;也就是說,當事情陷入膠著狀態時,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往往就會出現轉圜的餘地。

戀愛失敗了,你想:以後可能會有更好的對象。

失業了,你告訴自己:也許明天會有更好的就業機會。

大雨天,不能外出.不能運動,不好受,轉念一想:下雨天正可以在家讀書。

被人倒債了,如果你往好處想:損失財富,可能財去人安樂,可能因此消災免難。

“你騎馬來我騎驢,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世間事,禍福得失往往難以預料,好壞有無也非絕對的,所以遇事能換個角度想的人,總能從窘境中破繭而出。

一樣米養百種人

有個人養了一隻狗和一隻貓當寵物,每當他餵小狗的時候,小狗心裡就想:“主人這樣愛護我,從來沒有要我回報,這么一個大慈大悲的人,難道他是一個神明嗎?”可是當他餵小貓的時候,小貓心裡也在想:“這個人每天都給我美味的食物,對我百般殷勤,難道我是神明嗎?”同樣的對待,貓和狗的想法卻有這么大的懸殊,可見,世上的是非、善惡、好壞,也都在於個別的想法,很難訂定絕對的標準。所謂一樣米養百種人,誠不虛也。

有一個人,當他窮困潦倒的時候,曾受朋友一餐之賜,後來有所作為,他以良田百畝回贈朋友,正是所謂“滴水之恩,湧泉以報”。另有一人,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有一個朋友收留他,供給食宿;後來朋友家中人口增多,實在不夠居住,便在隔壁租了一間房子,請他遷居,但此人卻懷恨在心,誓言要把朋友弄得家破人亡。所謂一斗米養了一個恩人,一石米養了一個仇人,此皆是想法不同所致。

有的人貧無隔宿之糧,但是他安分守己,感謝國家社會的護佑,深覺國家的可貴。有的人,洋房汽車,豐衣足食,但他怨恨國家苛捐雜稅,一直想要移民他鄉。所以,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天堂地獄都在我們的想像之中。

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當我們以聖人之心看世間,一切人都是聖人;以盜賊之心看人,則所有人等都是盜賊。因為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獄之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