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天下吏人①,素②無常祿③,唯以受賕④為生,往往致富者。熙寧⑤三年,始制⑥天下吏祿,而設重法以絕請託之弊。是歲,京師⑦諸司歲支吏祿錢三千八百三十四貫二百五十四。歲歲增廣,至熙寧八年,歲支三十七萬一千五百三十三貫一百七十八。自後增損不常,皆不過此數。京師舊有祿者,及天下⑧吏祿,皆不預⑨此數。作品注釋
①吏人:文中泛指一般官員。吏:古代百官通稱吏,漢以後開始把職位低微的官員稱為吏。②素:向來,從來。
③常祿:經常性的、固定的俸祿。常:恆久,經常。
④賕(qiú):賄賂。
⑤熙寧:宋神宗趙頊年號(1068—1077年)。
⑥制:規定,制定。
⑦京師:京城。
⑧天下:文中與京師相對,指除了京城官吏以外的官員。
⑨預:參與,干預,文中是“一併計算在內”的意思。
作品譯文
天下公吏一向沒有固定的俸祿,只靠受賄為生,而往往有因此而致富的。熙寧三年,朝廷始制定天下吏人的俸祿,而設立違者重罰的法律以杜絕請託受賄的弊端。這一年,京師各部門全年支出了吏祿錢三千八百三十四貫二百五十四文。此後年年增加,到熙寧八年,全年支出了三十七萬一千五百三十三貫一百七十八文。後來有時增加,有時減少,沒有定額,而年支出都不超過這個數。京師原先有些吏人有俸祿,以及京師以外各地吏人的俸祿,都不包括在這個數字之內。出處簡介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