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對名牌追逐的中國消費者進了商店要用“瘋搶”的動作,見到喜歡的,根本不用猶豫,甚至不用看價錢,抱起一堆就得去交錢,不這樣就來不及了。
像Polo、Guess、Coach、CK、BananaRepublic、耐克、愛迪達、Puma、Reebok、TommyHilfiger等的這些品牌交款處都排成長隊,每個人都手裡提著好幾個大包。
歐洲經濟持續低靡一派不景氣,全世界似乎只剩下中國人在可勁的消費,巴黎的老佛爺春節期間爆棚,購物購到手發軟的國人自己都說,這裡中國人太多了,奢侈品消費在這裡像搞批發。“掃貨”大軍讓很多高雅的奢侈品商店賣空,被說成是中國暴富起來的一代的奇異消費形式,只認商品不講價的情形讓一些商店不得不採取憑護照限購。
奢侈品已經不是富有者的專利,越來越多的一般消費者也開始表現出對名牌的崇拜。
原因
炫耀品牌
追逐名牌大多只是為了炫耀虛榮心,如果一個LV的包包,不是LV,給它換另外一個LOGO,就沒有那么多人去買了。那些買奢侈品的人,多數就是在買一個LOGO。
高關稅高物價
消費力“出逃”反映國內市場諸多問題,首當其衝就是高關稅。中國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等流轉稅是美國的4.17倍、日本的3.76倍、歐盟15國的2.33倍,這些原因導致物價居高不下。不可否認關稅可保護國內產業成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進口乏力,這不僅不利於中國消費者享受到國外價廉質優的商品,同時也不利於貿易平衡。
價值觀
這些中國人,已經近似瘋狂了。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尚有1.28億貧困人口。作為生命個體的中國富人,也該好好反思反思,並儘可能地調整其人生觀、價值觀,以更多地造福於社會。
應對之策
政策導向
光是譴責海外的華人消費者的也是不對的。其實消費者大部分都是盲目的,他只考慮到他的利益,而消費者的這種思考方式及行為方式都是以社會為導向的。政府和企業都要思索的相關的政策,要適應真正的市場經濟衝擊,想辦法把這些失去的消費“引”回來。
培養富人消費文化
富人文化理應是人類社會文化中的一種先進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標桿文化。一方面,富人的創富總是離不開社會及自然界的資源,富人不能不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一方面,富人既然占有那么多的資源和財富,就應該具有更大的社會關愛、自然關愛的責任感;一方面,但凡靠艱苦奮鬥起家者,總是人類的佼佼者,作為佼佼者,就應該為人類自身的文明進步做出好的榜樣。
雙語解讀
Designerthirst名牌饑渴症míngpáijīkězhèng
TheinsatiabledemandfromChineseconsumersfordesignerproductsfromoverseas.Whilespendingonluxurygoodshasdeclinedinmanydebt-ravagedWesterncountries,consumerdemandremainsstronginChina.Someluxuryoutletshaveadoptedpurchaserestrictionstomanagetherelentlessdemand.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