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僧傳鈔》,佛教史書。一卷。系梁寶唱撰《名僧傳》的摘抄。《名僧傳》是中國佛教史上最早的一部僧傳著作,在中國已失傳,傳入日本後藏於東大寺東南院,日本嘉禎元年(1235)五月宗性作了摘抄,即為此書。此書有三部分內容:(1)全目,即《名僧傳》三十卷的目錄,涉及東漢至南朝各代佛寺三百餘所,僧人四百二十五名,分法師、律師、禪師、神力、苦節、經師、導師七個科目,所載均為東漢至南齊的名僧,見錄的大多是晉、宋、齊三代名僧,北方的較少。內有數十名僧人為《高僧傳》所不載。(2)節文,輯錄了晉代和南北朝時期三十六名僧人傳記,其中晉代八人、前秦二人、南朝宋代二十一人、齊代三人,其中九人為《高僧傳》所不載,或僅作附出;另還節錄佛教論文三篇。(3)說處,是《名僧傳抄》的附錄,主要從《名僧傳》中逐卷摘出要點,共有一百八十餘條。其中大部分是關於彌勒感應故事,也有僧人突出事跡等。此書基本反映了《名僧傳》的內容概貌以及當時僧人的思想特點,故在原書失佚的情況下,有其特殊的價值。1937年,周叔迦對此書進行校勘,糾正錯訛一百五十餘處,並加斷句,由金陵刻經處刻印流行。
相關詞條
-
法顯[東晉名僧]
法顯(334年—420年),東晉高僧,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人。 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
人物生平 背景 著述 人物貢獻 人物軼事 -
僧官制度
僧官制度,是封建社會朝廷任命僧官管理佛教僧尼事務的制度。始於後秦,以後歷代因之。所設立的僧官有僧正、僧主和僧錄等。僧正的職責是“自正正人,克敷政令”以各...
起源及任務 歷史發展 相關僧文 -
四分律行事鈔
四分律行事鈔。佛教文獻,三卷。唐·道宣(596~667)撰。具稱《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略稱《行事鈔》。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冊。作者為律學南山宗的創始...
四分律行事鈔 正文 -
《僧寶傳》
《僧寶傳》,三十卷。宋·慧洪(德洪)撰。略稱《僧寶傳》。收在《萬續藏》第一三七冊、《禪宗全書》第四冊。系一兼載僧傳與語錄之禪宗史傳類典籍。
概述 作者簡介 體制及得失 內容梗概 參考資料 -
僧
原意“僧”是梵語“僧伽”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 即指信奉佛陀教義,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團。 它的字義就是“大眾...
起源 經論解釋 漢字 古籍解釋 -
清稗類鈔
《清稗類鈔》是關於清代掌故遺聞的彙編。從清人、近人的文集、筆記、札記、報章、說部中,廣搜博採,仿清人潘永因《宋稗類鈔》體例,編輯而成。記載之事,上起順治...
簡介 作者 目錄 相關 -
佛名經
凡十二卷。元魏菩提流支譯。今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經中列舉數千佛、菩薩及辟支佛之名,謂受持讀誦諸佛名號而思惟讚嘆者,能得現世安穩,遠離諸難,消滅諸罪,於未...
簡介 百佛名經 字詞注釋 -
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一卷收錄於乾隆大藏經大乘單譯經·第0407部 隋北天竺三藏法師那連提耶舍譯
概述 簡介 百佛名經 原經文 -
試經度僧
指有意出家者須通過考試始可正式為僧(尼)之制度。略稱試度。初入佛門者稱為童行,在勤學佛典、精修佛道後,經師父推舉,通過國家考試,始正式披剃成為沙彌或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