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2018—2022年)》,2019年1月15日由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省政務大廳召開新聞發布。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巴音朝魯書記、景俊海省長多次指示批示,要求高質量做好吉林[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鄉村振興規劃,省農村農業廳會同省直相關部門及專家共同研究,起草制定了《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規劃》已於2018年12月25日印發實施。

基本信息

出台背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並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巴音朝魯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順應農民新期盼,立足省情農情,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要根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科學編制好吉林省具體實施規劃。”

景俊海省長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明確要求:“要深入理解領會,充分認識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根本解決“三農”問題的艱巨性和複雜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扎紮實實做好“三農”各項工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走向深入。”

2018年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省委、省政府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系統安排,出台了《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制定《吉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部署。根據省委省政府任務分工,省農業農村廳從去年3月開始科學有序地推進全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編制工作,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三農”工作一系列重要論述和視察東北及吉林省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對標落實2018年中央1號檔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高廣濱副書記、李悅副省長指導下,充分吸納各地、各部門意見,反覆修改完善形成了《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規劃》於2018年10月15日通過省政府常務會議、11月21日通過省委深改委會議審議,12月25日印發實施。

主要內容

《規劃》除前言外,分總論、空間布局、重點任務、支撐保障四個板塊,共12章、45節,1個指標專欄和8個行動專欄。

第一板塊為總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重點闡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重要指示以來,吉林省“三農”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學研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和未來發展趨勢。對標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明確吉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力爭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型、產業興旺型、美麗宜居型、文化興盛型、“三治”結合型、共建共富型鄉村蓬勃興起;到2050年,吉林省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強省全面建成。

第二板塊為空間布局。貫徹把握吉林省中東西“三大板塊”戰略、“一主六雙”區域協調發展布局的部署,在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空間、合理布局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分類推進村莊建設等方面作出安排。明確提出鄉村振興國土空間、產業發展、人口聚集等方面的布局要求。

第三板塊為重點任務。“產業興旺”方面,提出鞏固提升現代糧食生產水平、做優做強現代畜牧業、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等任務;圍繞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最佳化升級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完善提升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創新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等任務;提出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創業就業發展、加快縣域經濟振興發展等任務。“生態宜居”方面,提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條件、保護修復鄉村生態等任務。“鄉風文明”方面,提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傳承弘揚優秀文化基因、加強鄉村公共文化建設等任務。“治理有效”方面,提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提高農村基層法治水平、提升鄉村德治水平、夯實基層政權等任務。“生活富裕”方面,提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創新農民持續增收路徑、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等任務。

第四版塊為支撐保障。提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強化人才支撐、加強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機制、加大金融投入力度、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任務。從堅持黨對鄉村振興的集中統一領導、健全規劃實施的推進機制、強化規劃實施的法制保障、強化梯次推進和典型引領、宣傳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抓實跟蹤評估考核等方面對保障規劃實施作出具體要求。

關鍵點

《規劃》客觀順應並準確把握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立足吉林、謀劃吉林、服務吉林。突出把握了三個主要關鍵點。

一是準確把握鄉村發展階段性特徵。深刻認識鄉村振興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分析研判吉林省“三農”發展仍然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全面總結吉林省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按照三個階段,設定時間表、路線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聚焦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分階段、分層次部署鄉村振興重大任務,科學謀定吉林特色鄉村振興道路。

二是全面貫徹鄉村振興的總要求。《規劃》在謀篇布局、指標設定、重大任務、措施保障等方面,全面體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把吉林省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統籌謀劃、協調推進。圍繞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建立指標體系,明確措施辦法,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序推進。

三是著力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鄉村振興,關鍵是推進城鄉統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規劃》系統部署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建立健全全覆蓋、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著力破解阻礙要素下鄉的體制機制弊端,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工作安排

一是抓工作機制,健全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按照《規劃》中明確的重點任務分工,督促各項工作及時啟動、快速推進。按照“到2020年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的要求,進一步制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規劃、工作方案等,創新推出一批政策意見,建立健全督導考核體系,指導各地完成地方鄉村振興規劃的編制任務,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省總體規劃管總、專項規劃支撐、工作方案配套”“省市縣上下連貫、層層指導”的鄉村振興規劃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

二是抓“百千萬”工程,示範帶動全省鄉村全面振興。“百千萬”工程,就是學習借鑑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省開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啟動實施以“百村引領、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為主題的鄉村振興示範建設。百村引領,就是擇優選擇100個村莊,推進人口集聚、設施建設和社區改造,發揮引領作用。千村示範,就是擇優選擇1000箇中心村莊,著力在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建設農村新社區、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等方面加快發展,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萬村整治,就是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面提升鄉村建設水平。

三是抓試驗區創建,探索具有吉林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路徑。吉林省中東西三個板塊在區域稟賦、發展水平上各有不同,決定了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探索不同的路徑和不同的發展模式。因此考慮以創建鄉村振興試驗區為抓手,計畫區分不同區域、不同發展基礎,選定5個左右縣(市、區),圍繞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業轉型升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繁榮鄉村文化、提升治理能力、補齊農村民生短板、實現共同富裕等方面,鼓勵和支持科學探索、先行先試,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

四是抓宣傳發動,凝聚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合力。廣泛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和《規劃》的宣傳解讀,在全社會營造關注鄉村、支持鄉村、投身鄉村的濃厚氛圍,引導社會資本、專家學者、技能人才通過各類途徑投身鄉村振興,加快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大好局面。

解讀規劃

《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

一是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促進耕地質量水平穩中有升。二是做好“兩區”劃建管護,探索信息化精準化管理和建管一體化模式,鼓勵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等參與建管運營,著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三是繼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配套完善農田灌排、機耕道路、農田林網、輸配電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耕地的穩產增產能力。四是健全糧食安全保障機制,深化儲備糧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強化在糧食生產、流通、地方儲備、維護市場秩序各方面責任,切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規劃》生活環境方面部署

《規劃》中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繼續把整治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和提升村容村貌為主攻方向,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了更為詳實的部署。一是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鼓勵實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和縣域生活垃圾統一處理,推進撫松、東遼等國家級試點建設。二是推進“廁所革命”,重點推進城市近郊區、水源地保護區、污染較嚴重流域和民俗旅遊村改廁和糞污治理,引導農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衛生廁所。三是梯次推進農村污水治理,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縣建設,鼓勵城市管網向周邊農村延伸。四是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整治鄉村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清理亂搭亂建、亂堆亂放,實施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五是建設改造一批特色鮮明、風格別致的美麗村莊,創意設計一批富含鄉土氣息、東北韻味的村居民舍建築範本。

《規劃》發展現代農業方面

《規劃》在編制過程中,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最新指示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實際行動。一是最佳化升級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流通業,加快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打造綠色農產品品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積極推進外向型農業,打造現代農業發展的動力源。二是完善提升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著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數字農業,積極推進設施農業發展,推進全程農業機械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三是創新建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鞏固和完善基本經營制度、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小農戶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銜接,提高農業集約化、組織化、規模化、社會化水平。

《規劃》推動省農業綠色發展方面

《規劃》中,關於促進吉林省農業綠色發展方面,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一是強化資源保護利用,大力實施節水農業工程,實施黑土地保護與耕地質量提升行動,落實農業生物資源保護制度,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提高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五化”利用水平,推進畜禽養殖廢物資源化利用,探索廢舊地膜監管和回收利用新模式。三是建立完善農業生產環境的污染防控檢測體系,以查乾湖、東遼河為重點,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業農村領域環保督查問題整改工作。

《規劃》還部署安排打造綠色農產品品牌這一重點任務。發揮吉林省生態優勢,大力推進綠色農產品發展,以“吉字號”公用背書品牌建設為引領,重點培育吉林大米、吉林雜糧雜豆、長白山人參、吉林玉米、長白山山珍和吉林優質畜產品等六大公用品牌,著力打造雙陽梅花鹿、松遼黑豬、延邊黃牛、草原紅牛、長白山黑牛、通榆大雁、精氣神黑豬等地域特色品牌,形成“吉字號”品牌集群。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加強農業品牌認證、監管、保護等各環節的規範與管理,提升農業品牌公信力,讓綠色、有機、無公害成為吉林農產品、吉林農業的代名詞。

《規劃》工作載體方面設計部署

《規劃》落地實施,著眼吉林鄉村全面振興和吉林新一輪全面振興的現實需要,謀劃提出了8項重大行動。一是從保產能、承擔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出發,提出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提升行動;二是從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出發,提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行動;三是從推動鄉村產業全面振興出發,提出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行動;四是從促進鄉村生態宜居、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出發,提出生態宜居及農村環境整治行動;五是從傳承農耕文明、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出發,提出鄉村文明提升行動;六是從加快創建善治鄉村、推動鄉村組織振興出發,提出鄉村有效治理行動;七是從加快補齊農村民生短板出發,提出鄉村民生改善行動;八是從重塑城鄉關係出發,提出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行動。這8項重大行動,對標落實2018年中央1號檔案、國家《鄉村振興規劃》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是對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的再細化、再部署、再落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