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學校的前身是1956年國家城市建設部創建的長春城市建設工程學校,是吉林省第一所土建類中等專業學校,也是新中國首批建立的十所建築類專門學校之一。1960年升格為本科院校,正式成立“吉林建築工程學院”,成為吉林省唯一的土建類本科高等院校。1962年,在貫徹國民經濟調整“八字”方針的背景下,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停辦並改回中專。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復名為吉林建築工程學院,恢複本科建制。1989年吉林建築職工大學併入(合署)吉林建築工程學院。1997年,學校順利通過了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2000年吉林省建築工程學校、吉林省物資學校併入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2002年通過了國家教育部組織的本科院校建築學專業的專業評估;2003年,成功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通過了建設部組織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評估。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取得“優秀”等次2013年5月16日,吉林建築大學舉行揭牌儀式,吉林建築工程學院正式更名為吉林建築大學。
2003年,成功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6年通過了建設部組織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評估。
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取得“優秀”等次。
2013年,吉林建築工程學院正式更名為吉林建築大學。
2015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2016年8月1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簽署共同建設吉林建築大學協定。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學校共有教職工11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700餘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400餘人,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600餘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300餘人。學校擁有中央直接聯繫的高級專家、享受國家特殊津貼人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錄選人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留學回國人員和吉林省高級專家、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吉林省跨世紀學術學科帶頭人、吉林省教學名師、吉林省跨世紀中青年骨幹教師、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第一二三層次人選和吉林省勘察設計大師等40餘名,學校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
院部設定
學校設有吉林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吉林建築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吉林建築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吉林建築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吉林建築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吉林建築大學電氣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吉林建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吉林建築大學測繪與勘查工程學院、吉林建築大學管理學院、吉林建築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吉林建築大學文法學院、吉林建築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建築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建築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吉林建築大學基礎科學部、吉林建築大學體育教研部等18個院部。
學科建設
學校本科專業涉及理、工、文、管、法五大學科門類。學校的建築學、城鄉規劃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設計學等7個學科具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涵蓋了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方向)近30個,另有管理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還有建築與土木工程、工業設計工程2個領域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點。
學校的建築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3個學科為省級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市政工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技術科學等為省級重點學科。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築學、給水排水工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建築學等
省級精品課程:建築設計、房屋建築學、結構設計原理、電路原理、建築美術、工程測量、建築設計、土力學、工程契約管理、工程圖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物理實驗等
省級教學團隊:建築設計及其理論教學團隊、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建築工程材料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等
教學成果
學校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以及工程管理等5個專業先後通過全國土建類專業教育評估。工程管理專業(國際工程專門化方向)通過國務院學位辦審批,獲得雙學位授予權。學校的建築設計院、工程勘察公司和工程監理公司等科技型企業,成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實訓基地。
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及各類建築、規劃、結構設計競賽等重要賽事中,獲得國家級、省部級表彰、獎勵300餘項。學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學校有包括“松遼流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吉林省智慧型建築系統集成與節能控制實驗室、吉林省建築電氣綜合節能重點實驗室、吉林省建築電氣綜合節能重點實驗室、吉林建築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建築節能技術工程實驗室、吉林省新型建材產業公共技術研發中心、東北建築文化研究中心、寒地綠色建築技術吉林省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利用實驗室在內的14個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畫、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9餘項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00餘項;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勵32項,省部級以上勘察設計獎勵20餘項;教師公開發表學術科技論文30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國際重要檢索機構刊物收錄650餘篇。學校獲得國家住建部授予的“全國建設系統科技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其中2013年學校共獲得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經費總額288萬。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截至2010年)
項目名稱 | 級別 | 獲獎人 | 完成學科 | 時間 |
---|---|---|---|---|
現澆鋼筋混凝土空心板專用成孔空心管 | 三等獎 | 肖力光 | 土木工程 | 2006 |
系列化多元淨水處理技術與設備的研究開發 | 二等獎 | 尹軍 | 環境工程 | 2007 |
配筋砌塊砌體剪力牆新型結構體系工程設計套用研究 | 三等獎 | 張洪學 | 土木工程 | 2007 |
新型有源薄膜電晶體的研製 | 二等獎 | 楊小天 | 電子信息 | 2008 |
二龍山水庫水污染綜合治理技術研究 | 三等獎 | 尹軍 | 環境工程 | 2008 |
城市污水熱能利用技術及其系統研發 | 二等獎 | 白莉 | 環境工程 | 2009 |
新型鎂渣牆體材料的研究 | 三等獎 | 肖力光 | 土木工程 | 2009 |
敦式基礎技術研究及工程套用 | 二等獎 | 孫廣利 | 土木工程 | 2009 |
腐殖活性污泥技術研究 | 二等獎 | 趙可 | 環境工程 | 2010 |
項目名稱 | 級別 | 獲獎人 | 完成學科 | 時間 |
---|---|---|---|---|
近代長春建築風格界定與再生研究 | 二等獎 | 莫畏 | 建築 | 2009 |
吉林省公路路基凍害原因機理分析 | 三等獎 | 李向群 | 交通 | 2009 |
基於CAN匯流排技術和GPRS技術的智慧型小區遠程抄表系統的研製 | 三等獎 | 韓成浩 | 電氣工程 | 2009 |
多元高傳質生物反應載體填料及設備的研究開發 | 三等獎 | 陳雷 | 環境工程 | 2007 |
污水源空調系統的研製 | 一等獎 | 白莉 | 環境工程 | 2008 |
連續配筋混凝土路面端部錨固及板底摩阻力研究 | 三等獎 | 鍾春玲 | 土木工程 | 2008 |
二等獎 | 系列論文 | 分區多點進水厭氧折流板反應器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系列學術論文 |
三等獎 | 系列論文 | 建設工程項目組織溝通體系構建及其有效性研究系列學術論文 |
系列論文 | 市政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結構最佳化研究系列學術論文 | |
系列論文 | 數據挖掘算法研究及套用系列學術論文 | |
論文 | StrainmonitoringofRCmembersstrengthenedwithsmartNSMFRPbars(FRP筋NSM加固混凝土結構應變檢測) | |
論文 | 預應力碳纖維布加固鋼筋混凝土梁的經典層合理論力學解析 | |
論文 | PreparationandPropertiesofaNewCompositeofEpoxyEmulsion(EEM)ModifiedCement(新型水性環氧樹脂改性水泥基複合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 |
論文 | 以建築排風為熱源的空氣源熱泵技術實驗研究 | |
系列論文 | 連續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研究系列學術論文 | |
系列論文 | 環境激勵下混凝土結構橋樑模態參數識別及損傷診斷研究的系列學術論文 | |
系列論文 | 新型牆體裂縫控制研究系列學術論文 | |
系列論文 | 鋼-輕骨料混凝土組合梁的系列學術論文 | |
系列論文 | 擠擴多盤樁單樁承載力系列學術論文 | |
系列論文 | 高效水解酸化污水生物處理技術機理研究系列學術論文 | |
系列論文 | 低C/N比條件下MUCT工藝的運行最佳化策略系列學術論文 | |
系列論文 | 吉林省土特產品牌形象的設計研究系列學術論文 | |
系列論文 | 吉林省小城鎮可持續發展建設中人居環境問題的研究系列學術論文 | |
優秀獎 | 論文 | 神經網路方法在多元地學信息挖掘中的研究與套用 |
論文 | 氧化鋅薄膜電晶體研製的系列學術論文 | |
論文 | 智慧型小區指紋識別門禁系統的系列學術論文 | |
論文 | 鋼筋輕骨料混凝土剪力牆研究 | |
論文 | 複合材料FRP加筋混凝土結構受彎性能研究的系列學術論文 | |
論文 | 吉林省公路102線路基凍脹規律及凍深計算方法 |
專利名稱 | 專利類別 | 專利權人 | 授權公告日 |
---|---|---|---|
高效多孔性水處理裝置 | 實用新型專利 | 尹軍 | 1994.8.17 |
現澆混凝土永久性胎模 | 實用新型專利 | 於萬增 | 2002.1.30 |
脫氫酶活性測定儀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02.2.20 |
纖維增強聚合物水泥基輕質保溫屋面板 | 發明專利 | 肖力光,翟立國 | 2004.6.21 |
污水生物活性測定儀中的感測器 | 實用新型專利 | 尹軍,張重,姜寶林 | 2004.7.28 |
雙向集中布束預應力砼雙向板 | 實用新型專利 | 長春預應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尹新生,谷秀慧 | 2004.9.22 |
單向集中布束預應力砼雙向板 | 實用新型專利 | 長春預應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尹新生,谷秀慧 | 2004.9.22 |
斜拉布束預應力砼無樑樓蓋 | 實用新型專利 | 長春預應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尹新生;谷秀慧 | 2004.9.22 |
現澆鋼筋混凝土空心板專用成孔空心管 | 發明專利 | 肖力光 | 2005.5.18 |
一體式循環流化床污水營養物去除裝置 | 實用新型專利 | 尹軍,崔玉波,宋鐵紅,姜洋 | 2005.8.3 |
污水生物活性測定儀 | 發明專利 | 尹軍,張重,姜寶林 | 2006.1.4 |
攜帶型活性還原飲水器 | 實用新型專利 | 尹軍,劉志生,趙可 | 2006.11.22 |
高氟地下水高效除氟淨化裝置 | 實用新型專利 | 尹軍,劉志生,劉莉 | 2006.9.20 |
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成孔胎模 | 實用新型專利 | 王亞波 | 2007.1.31 |
鋁塑管間接換熱的污水熱能回收與利用系統 | 實用新型專利 | 白莉 | 2007.10.10 |
鋼管混凝土桁架節點板式節點 | 實用新型專利 | 曹寶珠 | 2007.3.21 |
自動加熱的太陽能與沼氣鍋爐聯合運行沼氣池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08.3.5 |
沼氣鍋爐加熱沼氣池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09.1.21 |
柔性自甘塗料防瓷磚飾面外牆外保溫系統 | 實用新型 | 2009.2.25 | |
承重高密度秸稈草磚插筋型砌體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09.3.5 |
冷彎薄壁型鋼-秸稈草磚複合牆體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09.3.6 |
承重高密度秸稈草磚隼接型砌體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09.3.7 |
冷彎薄壁型鋼-秸稈複合保溫屋蓋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09.3.8 |
農村新型輕鋼-草磚節能住宅體系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09.3.9 |
預應力FRP筋錨具的張拉裝置 | 實用新型專利 | 代帥;王勃;王慶華 | 2009.5.20 |
採用浸入式波紋管污水換熱器的熱泵空調系統 | 實用新型專利 | 白莉 | 2009.5.27 |
基於CAN匯流排技術和GPRS技術的智慧型小區遠程抄表系統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09.9.16 |
智慧型小區指紋識別門禁系統 | 實用新型專利 | 韓成浩 | 2010.7.7 |
一種用於水平配筋帶的砌塊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09.9.17 |
高效水解酸化處理污水的裝置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09.9.18 |
一種工業廢水處理裝置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09.9.19 |
水平雙向地震模擬振動台激振器連線裝置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10.1.27 |
一種聚苯板粘結劑及其製備方法 | 發明專利 | 長春科龍節能牆體開發有限公司 | 2010.11.10 |
井字形鋼軌梁加勁的水平雙向地震模擬振動台台面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10.2.3 |
水平雙向地震模擬振動台支承運行機構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10.2.3 |
多功能爬行凳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10.2.10 |
脊椎保健椅 | 實用新型專利 |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 2010.2.10 |
學術資源
截至2011年,吉林建築大學圖書館館藏有紙質圖書112萬冊,電子圖書76萬冊;藏有中外文報刊1400種,其中中文期刊1008種,外文期刊92種,中外文報紙112種。藏書結構以建築科學為主要特色,兼有理工、文學藝術、經濟、管理、法律、交通及其它各學科藏書。有萬方資料庫(學位論文全文、會議論文全文、數位化期刊、外文文獻資料庫)、清華同方5個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優秀博碩學位論文、中國重要會議論文、重要報紙全文、中國年鑑網路出版總庫)與維普、讀秀等多個資料庫。自建隨書光碟資料庫、自建本校研究生論文資料庫和參考書資料庫。校園文化
校歌
讓美好青春為祖國閃光
吉林建築大學的校訓:不管遇到什麼障礙,我都要朝著我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