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中孚[唐代詩人]

吉中孚[唐代詩人]
吉中孚[唐代詩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吉中孚 [唐](約公元七八六年前後在世)字、號、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鄱陽人,約唐代宗大曆年間前後在世,大曆十才子之一。工詩歌,與盧綸、錢起等齊名。初為道士,後還俗。至長安,謁宰相。有人薦於天子,日與王侯高會,名動京師。未幾,進士及第,授萬年尉,除校書郎。又登宏辭科,為翰林學士。歷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著錄。

(概述圖片來源:《惇裕堂吉氏宗譜·中孚公遺像》)

基本信息

史料記載

吉中孚 [唐](約公元七八六年前後在世)字、號、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鄱陽人,約唐代宗大曆年間前後在世,大曆十才子之一。工詩歌,與盧綸、錢起等齊名。據《重修山陽縣誌》載:“吉中孚少為道士,後登博學宏辭科,授校書郎,與盧綸、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俱以詩名,號大曆十才子。貞元初,知制誥①,與陸贄、韋執誼、吳通元等同視草②,官至戶部侍郎。妻張氏,亦工詩。”所記甚簡,且語焉不詳。茲據史籍所載,對其字、籍貫、生卒年及生平事跡作如下探討。

籍貫考辨

《全唐詩》卷295吉中孚名下注為鄱陽人。《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五代卷》(中華書局)在吉中孚辭條中說系楚州(今江蘇淮安)人。前者為《舊唐書》卷163“盧簡辭附”所證實。其曰:盧簡辭“父綸,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奉親避地於鄱陽,與郡人吉中孚為林泉之友。”在盧綸的悲舊詩中亦有“因浮襄江流,遠寄鄱陽城。鄱陽富學徒,誚我戇無營”之句。然而,盧綸也在《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詩中道出了吉中孚與淮安的淵源。他在詩題下'注日:“中孚自仙宮入仕。”唐代楚州(今淮安區)的道觀除太清觀外,所謂“仙宮”只有紫霄宮,無庸置疑,中孚曾為紫霄宮的道長。他此次是官拜校書郎數載之後歸楚州舊山養病的。故盧綸詠他“年來倦蕭索,但說淮南樂。”李端卻說他“吟詩開舊帙,帶綬上荒壇。因病求歸易,沾恩更隱難。”由此可以看出,吉中孚系鄱陽人,少時家貧,出家為道士,隨師來楚州,在紫霄宮修煉,後為仙宮住持。從他被盧綸、李端和司空曙等人所詠的詩中反映出,入仕後,曾多次回歸楚州休養。

生平事跡

在唐代,一個道士能夠入朝出仕,一定要有內外大臣舉薦,得到皇上賞識才行。大曆初,吉中孚還俗,以道從儒,成為宰相元載府上的嘉賓。由於“元載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尤學道書”,天寶初,玄宗崇奉道教,元載得以策入高科。李端在《送吉中孚拜官歸楚州》中寫道:“初戴莓苔幘,來過丞相宅。滿堂歸道師,眾口稱詩伯。”在另一首詩中他又說:“毛遂登門雖異賞,韓非入傳濫齊名”;“年少奉親皆願達,敢將心事向玄成。”中孚受元載的舉薦保奏,征拜為校書郎。與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同游於駙馬郭曖之門。大曆十年或十一年,登博學宏辭科,一說中書判提萃科。大曆十二年,元載以罪誅,因中孚與元載僅系道友詩文之交,並未參與其“侈僭無度,排斥忠良”之舉,故未受株連坐累。中孚“貞元初,知制誥,與陸贄、韋執誼、吳通元等同視草。”此說始見於《舊唐書·吳通元傳》卷190下,是專對吳通元而言。而吉中孚知制誥是在貞元前,先於吳通元。《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載吉中孚於“建中元年(780)為萬年尉,遷司封郎中、知制誥。貞元二年(784)以本官充翰林學士,六月改諫議大夫。”吉、陸、韋、吳都曾充翰林學士,貞元初四人同視草。史載:陸贄長於制誥政論,世稱其“榷古揚今,雄文藻思。”韋執誼亦富詞藻,而吳通元以文思敏睿為德宗所重,“凡中旨撰述,非通元之筆,無不慊然。”中孚與陸贄等同視草,足見其不僅以詩聞名,而且也是撰擬詔旨的能手。他於文雅之餘,亦善理財。“貞元二年(786)遷戶部侍郎,判度支兩稅”,即掌管國家的財政收支與夏、秋兩稅事務。這與上述“貞元中,吉中孚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典邦賦”是一致的。在此期間,他曾權判吏部侍郎,為中書舍人。不久,卒於京都。

生卒年及字

由於新舊唐書都未予吉中孚立傳,以致後世凡介紹其人都無字,並說生卒年不詳。其實,據《舊唐書》“盧簡辭附”所載:“貞元中,吉中孚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典邦賦,薦綸於朝。會丁家艱,而中孚卒”。即可推算其大約卒於何時。唐德宗貞元共21年,即公元785-805年,貞元中大致為公元795年前後,此時中孚薦綸於朝,偏偏碰上盧綸父或母逝世,須在家服喪三年。而在此期間,他本人亦謝世。故吉中孚約卒於公元798年。他於唐代宗大曆初年還俗,征拜為校書郎,約為25歲左右,故他約生於公元740年。史書不言其字,但司空曙在《送吉校書東歸》中吟道:“少年芸閣吏,罷值暫歸休。獨與親知別,行逢幾海秋。聽猿看楚岫,隨雁到吳洲。處處園林好,何人待子猷”。李端在《宿山寺雪夜寄吉中孚》中亦說;“鄙夫今夜興,唯有子猷知。”可見“子猷”是實指中孚,即其字也。

詩苑佳偶

《新唐書·藝文志》曾著錄《吉中孚詩》一卷,已散失。僅存詩一首,茲錄於下:

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弔祭:官稱漢獨坐,身是魯諸生。絕域通王制,窮天向水程。島中分萬象,日處轉雙旌。氣積魚龍窟,濤翻水浪聲。路長經歲去,海盡向山行。復道殊方禮,人瞻漢使榮。

此詩作於大曆三年。二年,新羅王憲英卒,國人立其子乾運為王。仍遣其大臣金隱居奉表入朝,貢方物,請加冊命。明年,上遣倉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歸崇敬持節齎冊書往吊冊之。以乾運為開府儀同三司、新羅王。文學史歷來評論“大曆十才子”的詩風為華美典雅,輕酬淺唱。從吉中孚的這首律詩看來,不僅格律規整,字句精工,而且寄情山水,詠頌了漢家的王化,也反映出唐代中國與新羅(今韓國)的友好往來。盧綸在悲舊詩中稱他“侍郎文章宗,傑出淮楚靈。掌賦若吹籟,司言如建瓴。”絕非虛妄。吉中孚儀表非凡,器宇軒昂,仙風道骨,被譽為“才子神骨清,虛疏眉眼明;貌應同衛玠,鬢且異潘生。”他事母孝,李端以“孟宗應獻鮓,家近守漁官”的詩句相稱。孟宗系古之孝子,流傳哭竹生筍的故事。唐代詩人輩出,若銀河燦爛,然而夫妻皆善音律,長於詩賦者卻寥寥無幾。

吉中孚妻

中孚妻張氏,生卒不詳,山陽人,工於詩,尤善歌行,詩名甚著。《詩藪外編》稱她“可參張籍、王建間”,《唐音癸簽》讚譽其詩為“尤彤管之錚錚者”。《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一首,茲錄如下:

拜新月

吉中孚妻張氏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深籠桂,虛弓未引弦。

拜新月,拜月妝樓上,鸞鏡未安台,蛾眉已相向。

拜新月,拜月不勝情,庭前風露清,月臨人自老,望月更長生。

東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聲斷絕。

昔年拜月逞容儀,如今拜月雙淚垂。

回看眾女拜新月,卻憶紅閨年少時。

這首長歌行,以“拜新月”為題,委婉地抒發了紅顏易老,佳人遲暮的哀怨,亦屬於情思綿邈,輕詠淺唱之類。除《拜新月》外,再錄五律《詠柳絮》一首:

靄靄芳春朝,雪絮起春條;

或值花同舞,不因風自飄。

過樽浮綠醑,拂幌綴紅梢;

那用持愁玩,春懷不自聊。

這對詩苑佳偶,當有許多風韻酬答的佳作,可惜未得流傳於後世。

注釋:

①制誥:掌管撰擬皇帝的詔令的官員。

②視草:古時詞臣奉旨修正詔諭稱視草。

《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弔祭》

官稱漢獨坐,身是魯諸生。絕域通王制,窮天向水程。

島中分萬象,日處轉雙旌。氣積魚龍窟,濤翻水浪聲。

路長經歲去,海盡向山行。復道殊方禮,人瞻漢使榮。

大曆十才子

大曆十才子,指唐代宗大曆時期的十位詩人,有兩種說法。
說法一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
說法二盧綸、錢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發、皇甫曾、耿湋、李嘉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