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合肥研究院)是中國科學院在安徽合肥市設立的一個綜合性科研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合肥研究院位於合肥市西郊風景秀麗的蜀山湖畔的董鋪島上,面積2.65平方公里。島上三面環水,綠樹成蔭。江澤民總書記1998年蒞臨視察時對這裡的科研環境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欣然題詞“科學島”,由此科學島成為合肥研究院的別名。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來島視察時,對科學島科技人員的自主創新能力給予了充分肯定,鼓勵大家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始終把握髮展的主動權,增添發展的新優勢。
合肥研究院下屬研究機構有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電漿物理研究所、固體物理研究所、合肥智慧型機械研究所、強磁場科學技術中心,另外和安徽省共建了安徽循環經濟技術工程院,以推動產業研發。中國科學院在合肥研究院部署的主要學科有電漿物理與磁約束核聚變、強磁場科學與技術、材料物理與納米技術、大氣光學與遙感、環境光學與技術、仿生感知與智慧型系統、雷射材料與技術、超導電工與節能套用、離子束生物工程、智慧型農業信息技術、太陽能材料與工程等。
隨著科研事業的發展,合肥研究院建成了20多個裝備優良的實驗室、研究中心和10多個大型技術物理實驗平台,包括國家“863”計畫大氣光學、智慧型機器人感測技術、中科院材料物理、離子束生物工程、安徽省環境光學監測技術等9個國家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擁有我國第一台超導托卡馬克HT-7實驗裝置,自主設計、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台非圓截面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是中國主要的核聚變研究基地之一,也是世界實驗室在我國設立的核聚變研究中心。
合肥研究院現有在職職工1800餘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400多人。在現有的220多名研究員中,有院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傑青、國家“973”計畫首席專家、國家“863”計畫專家和大科學工程專家、“千人計畫”和 “百人計畫”入選者等130餘人。形成電漿物理、納米材料等多個創新團隊和973團隊。
合肥研究院設有電漿物理、核聚變工程、材料物理、光學、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等7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8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和5個博士後流動站,是國家研究生重點培養單位,當前在學博士、碩士研究生1200餘名。
歷史沿革
一、合肥分院和四個研究所整合為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1998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中國科學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根據中國科學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總體部署,2000年下半年開始,合肥分院和四個研究所開始醞釀、討論和制定合肥分院與四個所進行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整體進入中國科學院“二期創新工程試點”的創新方案。2001年5月11日中國科學院第六次院長辦公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這個方案。同年11月中國科學院批准合肥分院及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電漿物理研究所、固體物理研究所開始整合,合併成一個法人單位—-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暫用名)。任命了謝紀康為院長、宋兆海為黨委書記的合肥研究院領導班子。2001年12月19日,中科院合肥分院召開全體研究員及處以上幹部大會,中國科學院人教局原局長余翔林宣布了合肥研究院領導班子成員名單,黨組副書記郭傳傑作了重要講話。這標誌著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新領導班子正式成立,各項工作正式啟動(合肥智慧型機械研究所因當時中國科學院意將其作為科學院的改制單位,未同意其整合進入合肥研究院)。
2003年5月8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中央編辦復字49號)正式批覆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中國科學院安徽光機所、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所、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所合併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2003年6月17日中國科學院正式行文批准取消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中國科學院安徽光機所、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所、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所四個法人單位資格,成立一個新的法人代表單位: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2004年4月16日,中國科學院鑒於合肥智慧型機械研究所的學科方向已按院裡的要求進行了調整,遂不再堅持將智慧型所改制的意見,批准同意智慧型所取消法人資格,歸屬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批准成立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後,研究所成為研究院下屬的非法人科研單位,合肥分院正式撤消,相關職能轉交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二、強磁場科學技術中心成立
2005年12月28日,由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共建,掛靠合肥研究院的非法人研究單元“合肥強磁場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成立。其主要職能是組織強磁場實驗裝置項目的建設及強磁場科學技術的研究。中心主任匡光力,副主任高秉鈞、張裕恆、孫玉平、劉小寧、李曉光、周江寧。該中心成立後,開展了有關強磁場實驗裝置的調研、論證和先期預研工作,成功爭取了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項目立項,並落戶合肥研究院。
在此中心的基礎上,2008年4月30日中國科學院批准成立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非法人研究單元,批准給與120個事業編制,80個創新崗位),依託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管理。2008年5月18日,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所承擔的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開工典禮暨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揭牌儀式”在科學島舉行,這標誌著強磁場科學中心正式開工建設。強磁場科學中心的學科定位是:持續發展強磁場技術,建設國際先進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設施,滿足我國多學科研究對於強磁場實驗條件的需要;開展強磁場條件下物理、化學、生物、材料等多學科領域的前沿探索;開展強磁場條件下新技術研究,促進相關技術的發明和套用。強磁場科學中心目標:面向強磁場科學技術發展的國際前沿,面向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對強磁場的重大需求,力爭經過五年的努力,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強磁場科學技術研究平台,形成一支精幹的強磁場科學技術研究隊伍,並擁有一批高水平的強磁場科研用戶。力爭經過十年的努力,建成國際知名的強磁場研究基地。
三、安徽循環經濟技術工程院成立
2006年4月30日,安徽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皖編辦101號文“關於同意成立安徽循環經濟技術工程院的批覆”批准成立安徽循環經濟技術工程院。安徽循環經濟技術工程院是貫徹中國科學院新時期發展戰略,結合國家中部崛起戰略和建設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的需要,依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科技資源優勢,由中國科學院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科技類事業單位。由安徽省科技廳和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聯合組建,委託合肥研究院管理。成立安徽循環經濟技術工程院旨在尋求知識經濟與循環經濟的發展價值鏈的有效結合點,探索中央駐皖科研機構和大學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新途徑,把在承擔國家科研任務中形成的創新性套用成果和技術進一步加以開發,使之成為在循環經濟經濟產業鏈中有套用前景的核心技術,並結合產品的市場定位進行二次開發和集成。通過技術轉移形成有核心技術和市場前景的高新技術產品,成為在技術開發前期將人才、技術、資金、市場和政策等各種要素結合的技術創新平台、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平台、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和培養平台以及安徽省企業的共用研發和實驗平台。
四、新研究單元和科技轉移轉化機構成立
在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電漿物理研究所、固體物理研究所、合肥智慧型機械研究所4個老牌研究所基礎上,陸續成立了強磁場科學中心、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2014年6月,研究院成了中科院合肥創新技術工程院,作為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機構。2015年1月,合肥研究院在安徽循環經濟技術工程院基礎上成立了套用技術研究所。
科研成果
合肥科學島電漿物理研究所是於1978年9月20日成立的大科學工程性基礎研究所,經過多年努力,形成了以電漿物理和核聚變工程技術研究為主攻方向,離子束生物工程、強磁場科學和技術、套用電漿研究等多學科共同發展的格局。承擔著國家大科學工程建設、國家“八六三”計畫、“九七三”計畫、國家計委、國家基金委的多項重大科研項目,是中國主要的核聚變研究基地。 依靠科學島自己的力量建設了HT-6B、HT-6M托卡馬克裝置和中國第一個超導托卡馬克HT-7裝置,建成了總功率達20萬千瓦交直流脈衝電源系統,建成了兆瓦級的波加熱系統和兆瓦級的低雜波驅動電流系統,建成了中國場強最高的20萬高斯混合磁體和中國最大規模的低溫液氮液氦系統,建成了先進的計算機控制和數據採集及處理系統。
科學島多年來獲得科研成果200多項,其中國家及院部級重要科研成果獎50多項。1994年建成的HT-7裝置是中國 第一個超導托卡馬克,它的建設使中國成為繼俄國、法國、日本之後第四個擁有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的國家。突出的運行和實驗成果,標誌著中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的綜合實力和科學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表明科學島已具備設計、研製和運行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的能力。
科學島承擔建設的國家“九五”重大科學工程---HT-7U大型非圓截面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建設---工程總體設計已經完成,技術準備、工程預研正全面展開。這是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超導核聚變實驗裝置,可開展先進聚變反應堆的前沿性、探索性研究,為未來穩態、先進聚變反應堆奠定工程技術和物理基礎,必將使中國核聚變研究進入世界前沿,為人類最終利用核聚變能作出重要貢獻。科學島承擔的國家“863”高技術發展計畫能源領域聚變-裂變混合堆專題,對利用混合堆生產核燃料,處理核廢料,努力開拓聚變能的早期套用途徑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國際上占有重要地位,引起國際聚變界廣泛關注。
研究方向
科學島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和新材料的製備與物理的實驗和理論及計算凝聚態物理的研究。
固體物理研究所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在凝聚態物理和納米材料科學若干前沿熱點領域形成了特色,擁有一系列特殊材料的製備裝置和一批用於材料的力學、電學和熱學的物性測試及固體微結構分析的大型儀器設備,擁有國際一流的頻譜齊全、溫度範圍寬的內耗測量裝置。用專項資金購買3台世界上先進的儀器設備以及現有的PW1700型X線衍射儀,2000年安裝了最新型的JEM—2010型高分辨電子顯微鏡,它們都為固體物理研究所在納米材料的研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001年全所爭取和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共34個,其中“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4項,1項主持,3項參加。除此之外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項,基金委面上項目15個等。2001年固體物理研究所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論文115篇,其中被SCI索引的論文有95篇。根據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2001年固體物理研究所在全國科研機構中,被SCI論文索引排名為24位,論文引證排名第17位。申請發明專利1項、授權發明專利2項。在套用研究方面,建立了納米材料研究製備中心,納米材料套用取得了較好的研究結果,並分別與合肥美菱集團、小鴨電器股份公司、常州華源蕾笛斯有限公司、山東匯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聯合成立納米材料套用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從橫向爭取契約科研經費約250萬元。2001年12月31日安徽省科技廳正式批准安徽省納米材料工程套用研究中心(依託固體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
2001年固體物理研究所的所屬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也有新的起色。按照院裡的要求,當年完成了對所屬開發公司的改制,所控股公司的當年營業額總計達1100多萬元,創利稅近100多萬元。2001年固體物理研究所國際交流合作有所加強,共辦理出訪項目20多人次。外賓的來訪共3次,5人,簽定合作協定3份。固體物理研究所是中國物理學會內耗與超聲衰減委員會的掛靠單位。
人才培養
科學島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其中正高級人員297人,副高級人員691人,包括兩院院士4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973”計畫首席專家26人、國家“863”計畫項目負責人34人、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11人、“萬人計畫”入選者3人、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69人、安徽省“百人計畫”4人。目前研究院在職職工60.7%具有研究生學歷,40.3%具有博士學位。
科學島
現有7博士點、16碩士點和5個博士後流動站,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青年高科技人才,一大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迅速成長起來,走上所和處室領導崗位,成為各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和骨幹。 科學島積極推進國際合作交流,建所以來先後派遣200多名科技人員到世界一些主要的核聚變實驗室訪問學習,培養了一批走上國際舞台、能與各國際核聚變研究室進行合作研究的優秀人才。同時通過國際合作,在設備方面得到國際上的廣泛支持。科學島與美國、日本、俄國、歐盟等2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交流關係,開展多項國際合作研究,多次成功地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是世界實驗室的核聚變研究中心,第三世界科學院優秀研究中心。
發展目標
科學島的目標是:“十五”期間,將建成並成功運行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托卡馬克HT-7U大型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在HT-7上將開展準穩態及更高參數的電漿實驗研究,做出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驗成果,建成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實驗室;建設國家離子束生物工程實驗室,進一步研究離子束誘變和轉基因技術,選育更多的優良品(菌)種,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建設國家強磁場科學技術實驗室和更高場強的磁體實驗裝置;建設低溫超導電工研究中心;全面推進科學島其他各方面工作,把科學島建成中國一流、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所。
交通
公車903:省電氣學校-懷寧路十里廟-科學大道-通用所-新加坡花園城-大鋪頭-公交二公司-十八崗村-十九村-山北國小-西新莊-鄒大郢-湖濱樓-科學分院
島上活動
科學島不僅有美麗的風光景致,不僅有科學研究,還有積極文明的文化生活。經常有各種文明獎項的評比活動,各種專題報導,時刻關注國家、關注社會,科學島還辦有《科學島報》,徵文、攝影,運動會,科學島秋之約大型聯誼活動、博士團進校園等活動,隨時關心著人們的文化生活。
2008年8月8日將在北京舉辦國際奧運會,科學島人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奧運的支持。此次為營造喜迎奧運的熱烈氛圍,促進研究院全民健身活動,研究院工會、團委、研究生部和離退休辦於2008年5月聯合舉辦了第五屆“科學島之春”運動會,表達了對北京舉辦奧運會的熱切期盼,對進一步推進職工健身活動和科學島創新文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此活動共有2000多人報名參加了十個單項和“老年運動會”的比賽,展示了科學島人健身工作的可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