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壺

合歡壺

泥質呈朱紅色。壺肩部刻行書:“八餅頭網,為鷥為鳳,得雌者昌。曼生銘。”底鈐陽文篡書“曼生”,把下鈐陽文篆書“彭年”小印。壺身用兩器皿對合而成,所以得名合歡,寓意合而則歡。

基本數據

【名稱】:合歡壺
【類別】:紫砂壺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民間收藏
【文物現狀】:唐雲

合歡壺合歡壺

簡介:

通高7.9cm楊彭年制陳曼生銘
泥質呈朱紅色。壺肩部刻行書:“八餅頭網,為鷥為鳳,得雌者昌。曼生銘。”底鈐陽文篡書“曼生”,把下鈐陽文篆書“彭年”小印。
壺身用兩器皿對合而成,所以得名合歡,寓意合而則歡。
唐雲(1910-1993),字俠塵,別號藥城、藥塵、藥翁、老藥、大石、大石翁,畫室名“大石齋”、“山雷軒”。男,漢族,浙江杭州人,1910年8月生。自幼酷愛書畫,十七歲前主要臨摹古代名畫。早年就讀於杭州惠蘭中學,十九歲時任杭州馮氏女子中學國畫教師。1938年至1942年先後在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國畫。後棄職,專事繪畫。期間,曾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及與其他畫家舉辦聯合畫展。1949年後歷任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展覽部部長,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主任,上海博物館鑑定委員,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等職。
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國文代會,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國文代會,同年應邀赴日本參加福岡市美術館開幕式並進行藝術交流。擅花鳥、山水,偶作人物。花鳥取法八大、冬心、新羅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代沈石田、清代石濤。所作不受描繪對象枝節上的束縛,善於抓住特點大膽落墨,細心收拾,筆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與南派的超逸於一爐,清麗灑脫,生動有致。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在報刊上發表。
代表作品有《朵朵葵花向太陽》、《棉花穀子》、《紅荷》、《鮮花碩果》、《鬱金香》、《松鷹》、《竹》、《白荷》、《海棠雙鳥》、《山雨欲來》、《詠梅》等。出版《唐雲花鳥畫集》、《革命紀念地寫生選》等多種,亦擅書法,長於草篆及行書,工詩文,精鑑賞。
楊彭年,字二泉,清乾隆至嘉慶年間宜興紫砂名藝人。他善制茗壺,渾樸雅致,首創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藝,雖隨意製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銘刻、工隸書,追求金石味。他還與當時名人雅士陳鴻壽(曼生)、瞿應紹(子冶)、朱堅(石梅)、鄧奎(符生)、郭麟(祥伯、頻伽)等合作鐫刻書畫,技藝成熟,至善盡美。世稱“彭年壺”、“彭年曼生壺”、“彭年石瓢壺”、聲名極盛,對後世影響頗大。
陳曼生(1768-1830),字子恭,號曼壽、曼公等。清乾隆三十三年生於浙江錢唐,道光十年卒。
陳曼生集書畫、金石、繪畫於一身,又精通文辭。結識了楊彭年、寶年、鳳年兄妹,與紫砂結下不解之緣。他以文人的審美標準,把繪畫的空靈、書法的飄灑、金石的質樸,有機地融入了紫砂壺藝,設計出一大批另闢蹊徑的壺型:或肖狀造化、或師承萬物。造型簡潔,古樸風雅,力掃繁瑣和落俗,使紫砂藝術柳暗花明,出現了歷史上的又一昌盛期。這種設計、製造、刻款、鐫銘多人合作,與圈內作者獨立研製生產出來的紫砂壺,即後人津津樂道的“曼生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