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札

司馬札,男,唐朝大中時(847-859)詩人,家住長安附近,他一生追求功名,便未能如願。詩詞代表作《鋤草怨》,《宮怨》。

基本信息

簡介

“樓中見千里,樓影入通津。煙樹遙分陝,山河曲向秦。興亡留白日,今古共紅塵。鸛雀飛何處,城隅草自春。”(司馬札《登河中鸛雀樓》)。司馬札是晚唐詩人。晚唐,政治上宦官專權,藩縝割據,朋黨內訌,裙帶成風。很多有才華的詩人淪為江湖遊子,司馬札就是其中的一個,同樣是落魄文人,面對暮氣沉沉的時局,晚唐詩人們早沒有了盛唐詩人的豪氣和浪漫,自然而然,在他們的眼中,鸛雀樓不再是當年“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勝境,而變成了一處煙雲籠罩、陰影重重、夕陽日短、草木蕭條的傷心之地。

《全唐詩》輯其詩一卷,質樸沉鬱,多憤慨之詞。其《鋤草怨》為:

種田望雨多,雨多長蓬蒿。
亦念官賦急,寧知荷鋤勞。
亭午霽日明,鄰翁醉陶陶
鄉吏不到門,禾黍苗自高。
獨有辛苦者,屢為州縣徭。
罷鋤田又廢,戀鄉不忍逃。
出門吏相促,鄰家滿倉谷。
鄰翁不可告,盡日向田哭。

詩中通過一個貧苦農民之口敘述自家與鄰家不同的境遇:鄰家既不服勞役,又不交田賦.糧食滿倉,酒醉陶陶。自家常服勞役,結果田地荒蕪,出門吏逼,家室空空,滿腔怨憤,無處申訴,只有“盡日向田哭”,以淚洗面。此詩深刻地揭露了階級對立社會的不公平,同情農民的悲慘境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