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勤學

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①主編《資治通鑑》,為②一時之名臣。 ”司馬光擔任宋哲宗時期的宰相,曾經主編《資治通鑑》,是當時的名臣。 ⑩患:擔心勤能補拙,刻苦,多思考,抓緊時間。

原文

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①主編《資治通鑑》,為②一時之名臣。其幼時患⑩記憶不若③人,眾兄弟既④成誦而游息矣,獨閉門不出,俟⑤能諷誦乃已⑥。自言:“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及⑦長,遍覽古籍,博聞⑧強志,曰:“書不可不成誦。⑨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

司馬光擔任宋哲宗時期的宰相,曾經主編《資治通鑑》,是當時的名臣。他小時候,擔心自己記憶能力比不上別人,在其他兄弟會背誦了之後,玩耍休息去了,他卻獨自苦讀,等到能夠熟練地背誦才停止。他自己說:“(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穫就長遠,我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等到他長大之後,(司馬光)讀遍了所有的古籍,知識淵博,記憶牢固。他說:“讀書不能不背誦,有時騎馬走路,有時半夜睡不著覺,吟詠讀過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穫就多了。”

出處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
作者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 南宋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婺源縣)人。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由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注釋

①嘗:曾經
②為:是 
③不若:不如,比不上;若,比得上,如
④既:已經
⑤俟:等到
⑥已:停止
⑦及:等,等到
⑧志:志向
⑨或:有時;時常
⑩患:擔心

司馬光學習的特點

勤能補拙,刻苦,多思考,抓緊時間。

文言知識

釋“俟” 上文“俟能諷誦乃已”中的“俟”,指等候,句意為等候能夠熟練背誦為止。又,“有人俟於東城”,意為有人在東城牆下等候我。又,“俟主人出,盜則入室”,意為等候主人出門,小偷便入室偷竊。又,《捕蛇者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意為用來等候那觀察民風的人得到了這篇文章。
'患"在此做“擔心” “擔憂”用.

啟示

勤勞的中華民族
勤勞、勤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說的是大詩人李白,少時浪蕩,無所用心,戲遊河邊,巧遇老太婆鐵杵磨針,而得到的啟示,他從此發奮苦讀勤學,終於功成名就。 “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奮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司馬光的“警枕”說的是他從睡眠中擠出更多時間讀書,自己設計了一個用木頭削成圓形的枕頭,只要一翻身,枕頭就會滾開,頭就會撞到床板上,人就會驚醒。他一生勤奮好學,編纂了我國最重要的歷史典籍之一的《資治通鑑》,這本書包容了1300餘年的史實,價值非凡。“三上”是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充分利用時間的一種學習方法,乃馬上、枕上、廁上,爭分奪秒,積少成多,終於在文學方面作出了重大建樹。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
中華民族以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以吃苦耐勞著稱於世。如張衡發明的地動儀,馬鈞發明的翻車,李春建造的趙州橋,黃道婆改良紡織工具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的生動例子。

文化常識

話說“司馬光” 司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與史學家。他花了近20年的時間主編了編年史《資治通鑑》,這是一部對後代極有影響的書。他在政治上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與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辯論,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神宗死後,申太后聽政,他被任為宰相,於是廢除新法。
司馬光在政治上是一個保守守舊的勢力 與王安石的新法水火不容
但是在歷史上是一個有比較大造詣的人物 負責領導編纂《資治通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