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司徒·曲吉迥乃5歲時,隨父識字讀書。兩年後進了班覺寺,開始學習佛學理論,先後拜阿壠喇嘛袞卻和克欽班珠,系統地學習了內明、聲明、歷算、詩學等基礎學科。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五月,14歲的曲吉迥乃為了深造,毅然離家赴藏。在拉薩,紅帽系八世活佛曲吉敦珠為他授沙彌戒,賜名:噶瑪丹貝寧切朱拉曲吉朗瓦。
康熙六十年(1721年),二十出頭的曲吉迥乃攜母親再次去拉薩、後藏各地寺廟進行朝拜、考察、蒐集資料。
雍正七年(1729年)3月,司徒·曲吉迥乃在德格土司丹巴次仁的資助下,正式動工修建藏傳佛教噶舉派名寺—德格八邦·聖教法輪寺。他擔任了該寺首任主持。
乾隆十一年(1746年),曲吉迥乃第四次入藏,成為紅帽系著名活佛。
乾隆十五年(1750年),曲吉迥乃以大師身份第五次赴藏,為各地各教派的僧俗民眾講經傳法,頗受好評。
歷史評價
司徒·曲吉迥乃雖然駐於德格八邦寺,但為了學習、考察、傳經,不顧旅途遙遠,足跡遍及衛藏、多康和雲南麗江一帶。他曾5次入藏,兩次進入尼泊爾,每到一地,便拜當地大德為師。不論哪個教派,他都虛心請教,並將其所述牢記於心,使他在聲明學、詩學、歷算、雕塑等學科上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醫學領域造詣也很深。在拉薩,他曾治癒不少面臨死亡的天花患者;在德格,他曾配製了當地根本沒有的名貴藏藥“佐塔”名揚四方。
司徒·曲吉迥乃在語言學方面很有造詣。他翻譯了著名的古梵文語言學論著《巴尼巴聲明學或巴尼尼聲明學》和《陽金韻經》等,最有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他的《司徒文法廣釋》,集中了前輩的論述精華,歷經8個寒暑始成。他以吞彌·桑布扎為典範,深究各類聲明論著,而後詳加注釋,是藏文文法典籍中的一部權威性巨著。解放後,曾三次鉛印出版。為藏族語言學理論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作品成就
司徒·曲吉迥乃生前從事翻譯著述甚多,共有83種,14卷。現存八邦寺刻印的《佛教源流全集》,共5218頁。其作品尤以自吐蕃松贊乾布以來有關印度歷算、天花療法及各種醫藥、語言學典籍的譯著《巴爾巴聲明》、《陽金韻經》等。他還重新訂正了前人的譯文,曾擔任德格版藏文《大藏經》的主編。在他的主持下,德格印經院把散落於藏區各地的零星書版蒐集起來,經他審閱、鑑定後擇珍本整理校勘,使德格版《甘珠爾》成為著名善本。司徒·曲吉迥乃專為此撰寫了200多頁的目錄和說明,為藏族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司徒·曲吉迥乃最為後人稱道的是他在語法著作方面所做的努力。他的《司徒文法廣釋》,集中了前輩的論述精華。有人對他的著作進行詳考,發現80%以上是在同類學科中少見的。
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2月24日)司徒·曲吉迥舊病復發,溘然長逝,終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