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石

叱石

叱石,為明末大司馬黃公輔根據《黃大仙叱石成羊》的神話命名。“叱石松濤”,是新會八景之一。這裡山勢雄偉,萬鬆勁秀,奇石滿布,幽谷清泉,廟字亭台依山而建,綠樹成蔭,流水瀑漏,一派綠水青山、生機勃勃的景象。風景區既有古剎之雄偉,又有園林之風光。遊人到此一睹“叱石成羊”、“天然石室”、“一洗紅塵”、“大雄寶殿”、“赤松黃大仙祠”、“太子亭”、“黃公輔祠”、“三元宮寶殿”等勝景,一聞谷里泉琴之聲、禪院鐘聲、小鳥啼鳴、松濤蕭蕭,使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旅遊區內的叱石賓館設有客房。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叱石 叱石

地理位置

叱石 叱石

叱石風景區位於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的羊石坑,圭峰山的北背面,是圭峰綠護屏向東北延伸的一條支脈。離新會市區十四公里,距江門市區九公里。這裡山勢雄偉萬鬆勁秀,奇石磷陶,幽谷清泉,清如白練。早上雲霧繚繞,景致變化無窮。晨登山頂觀日出,遠跳銀湖,旭日東升,霞光波影,蔚為壯觀。傍晚,可欣賞江門萬家燈火,競艷爭輝。晴天,山下村莊成片,風景秀麗,令人心曠神怡。廟宇亭台依山而建,綠樹成蔭,流水瀑布,一派綠水青山、生機勃勃的景象。風景區既有古剎之雄偉,又有園林之風光。遊人到此一睹“叱石成羊”、“天然石室”、“一洗紅塵”、“大雄寶殿”、“赤松黃大仙祠”、“太子亭”、“黃公輔祠”、“三元宮寶殿”等勝景,一聞谷里泉琴之聲、禪院鐘聲、小鳥啼鳴、松濤陣陣, “ 叱石松濤”為嶺南百景之一。

景點梗概

叱石山海拔380米,山勢峻峭,繞著羊腸曲徑盤旋而上,一入山門,便見門榻上有清嘉慶辛末年間舟山所書的"叱石岩"三字。岩在山腰,有兩巨石壁立,一石橫覆其上,為屋形,石壁上刻有"天然石屋"囚字,因岩中置觀音像,故亦名"觀音岩",石屋旁有禾雀花藤盤石而攀,清明時節,雀花盛開,為石室增添美景。沿"天然石屋"拾級而上便是"叱石寺",寺門依山建築,寺內由佛堂、客廳等組成。寺中堂..

叱石的由來

叱石 叱石
叱石 叱石

此處之所以稱為"叱石",相傳古時有一個人名叫黃初平,年幼上山放羊,遇英石公。英石公認為其有仙骨,遂收其為徒。怎料羊群散失,其兄找到追問,英石公聞之,便說羊群藏於亂石之中,授予黃初平一鞭,囑向群石比之,羊便走出。初平依囑,大比一句"羊群在此!"果然群石皆變為羊。由此,便有黃初平叱石成羊之說。後來,黃初平在金華得道升仙,世人稱為黃大仙,並將叱石寺"大雄寶殿"左廳定名為"小金華",並建造"黃大仙祠"。明朝亡後,遺臣大司馬黃公輔擁著太子南奔到此,見到此地亂石無數,狀如山羊,讚嘆不已,遂據"神仙傳"中黃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將此山改名為"叱石",一直流傳至今。

堯舜禹

在山頂眺望村野田疇過後,就可以帶著陣陣涼風下山了。穿過叢林,走過九十九曲,最先見到的幾個景點是燕岩、黃公輔墓、太子亭。

思燕人已遠,北望一茫然;惟有岩前樹,年年泣杜鵑。叱石山見證過歷史上的慘痛歲月:明朝末代太子與司馬黃公輔領著宮女們被清兵追到山上,為了不連累太子,宮女們跳下燕岩,黃公輔也長眠叱石山。而今風煙滌盡,斯人已渺,惟余杜鵑鳴泉與清風松韻向人們訴說這一段往事。而此山的得名就是由於這位明末司馬見這裡山石遍布猶如群羊放牧,於是借用黃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命山名為“叱石”。

步下石階到達寺廟區,第一間是新建的“叱石成羊”赤松黃大仙祠。可能當時黃公輔覺得這座山的環境像是神仙住的地方,所以乾脆叫它作“叱石”。過黃大仙廟,經長壽橋、車公廟就會到達三元宮。三元宮也是新建的,不要以為三元宮供奉的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道家仙祖,這裡供奉的是堯、舜、禹三位中華民族的偉大祖先。“三元”分管天、地、水,建廟的目的是祈求國泰民安,因為經過戰火磨難的人們更加懂得和平的可貴。

一洗紅塵

沿山路再往下走,經過土地廟、地藏閣便到了文武殿。文武殿並非新建,以前叫文昌閣,可能現在求財的人比求學的人多了,所以人們將關公搬進來,改名為文武殿。文武殿下來就是叱石著名景點“一洗紅塵”。清涼的山泉順崖而下,撫平泉下山石的稜角,又順勢躍下山溪。激起的水花似霧又似雨,雖是夏日,也令人覺得暑氣全消,寒意漸生。

叱石 叱石

泉邊有亭,亭內有聯:月喧穿石水,風折斷岩煙。坐在老亭內聽鳴泉擊石,假如還能與一位山僧對奕談禪,一切紅塵俗念能不滌盡?“一洗紅塵”是無欲無求的境界,是人生的一種領悟。傳說摸到“一洗紅塵”的“一”字就可以做皇帝。其實石崖並不算很高,身高1.8米的人就可以摸到“一”字。

叱石寺的故事

泉邊的叱石寺是一座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廟,環境清幽,古色古香,現在供奉如來佛和文殊、普賢兩位菩薩。據說寺內曾珍藏有清朝畫家鄭績的珍品《金錢圖》及題詞。佛堂下邊的桂花樹,已有三百年了。山下的杜阮人懂得保護這座古廟,在“破四舊”的年代仍有一位僧人看守著它。當年的寺廟沒有香火,卻有滿庭桂花香。佛堂前的留香閣是當年山僧住的地方,不要認為閣內的家具款式太舊,那都是貨真價實的酸枝椅,是二三十年代山下大戶人家為在山中避暑搬進來的。

至於這位僧人的離世實在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那年飛機噴灑農藥以殺滅山上的毛蟲,但是世人太忙了.竟忘記了通知山上的世外高僧。這位僧人喝了帶農藥的泉水後就駕鶴西歸了,不久後,木蘭堂前有八百年樹齡的木蘭樹也遭雷擊而折斷。

而今,叱石寺空餘二百歲的紫藤與三百年的桂花默默對望,靜靜飄香。木蘭堂前掛著這樣一副對聯:“崖門紀宋,叱石思明,嗟華夏滄夷,兩代興亡懸百里;白夜談禪,黃公報國,恰名山志勝,並傳儒釋各千秋。”

叱石 叱石

觀音石室

離開叱石寺,拾級而下,不遠處就是遠近聞名的觀音石室,三塊巨大的卵石,壘疊成一間天然石室,可以遮風擋雨。巨石沒有任何稜角,如一位溫和慈詳的老人展開懷抱,希望她的孫兒快快跑到自己身邊來撒嬌呢。

拜過觀音菩薩,經過一道貼有“叱起三生石,岩開萬善門”對聯的小門,就可以聽到濤聲陣陣,一片巍然屹立的松林躍入眼帘。由於蟲害等自然原因,現在的松林雖不同往昔,但仍蔚為大觀。只見群山環抱間,古樹參天,雲霧繚繞,歲月中已令株株松樹高近百尺,軀幹筆直挺拔,枝葉直指蒼穹,風過處,碧濤起伏,海潮嘯天,令人觀之不禁屏息。

【叱石】參見九流部·神仙“金華牧羊兒”。清吳偉業《歸雲洞》:“晚向洞中眠,叱石開百武。”

叱石 叱石

【金華牧羊兒】晉葛洪《神仙傳·黃初平》:“黃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有良謹,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初平,歷年不得。後見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問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今牧羊,失之四十餘年,莫知生死所在,願道君為占之。’道士日:‘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黃,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聞之,即隨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見,悲喜語畢,問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東耳。’初起往視之不見,但見白石而還。謂初平口。‘山東無羊也。’初平日:‘羊在耳況但自不見之。’初平與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日:‘羊起!’於是白石皆變為羊數萬頭。”O指得道成仙,或喻有點石成金之神奇魔力。唐李白《古風》之十七:“金華牧羊兒,乃是紫煙客。”另參見地理部·土石“叱石’”、動物部,走獸“為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