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1線

台1線

台一線,又稱縱貫公路或縱貫路,是台灣一條南北向的公路,自清領時期就是縱貫南北的交通要道。北起台北市忠孝西路中山南路口,南至屏東縣枋山鄉楓港(與台9線及台26線交接處),全長總計464.693公里,終點里程為461.6公里。沿途經過台灣西部16個縣市,堪稱台灣最重要的省道,與東部的台9線大致構成環島路網。

路線

台1線起點;圖上的標示牌為模擬圖,實地不曾出現該標示牌。

台1線終點;前方為台26線起點。圖左側另有台9線終點告示牌,但未入鏡。台一線高架段從三重市忠孝大橋至泰山鄉民生路口全長4.4公里,第一標自三重市中山橋至新五路口,長3.1公里,2003年10月28日通車;第二標新莊市新五路至泰山鄉民生路於2007年1月8日通車,從台北車站直通至泰山鄉大約只要15分鐘車程。共設有思源路口、新五路口上下、中興北街與化成路間、化成路與思源路間、新五路與五工六路間、泰林路口、民生路口,8個上下匝道。

台1線另有6條支線,編為台1甲、乙、丙、丁、戊、己線。

支線

甲線

五股交流道南下出口,旁為汐五高架橋 五股交流道南下出口,旁為汐五高架橋

 1

自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起(即行政院,台1、台5、台9皆由此展開),往西越台北大橋(淡水河)至桃園縣龜山鄉與台1線會合。終點位於桃園市復興路中山路口。全長約23.1公里,聯絡台北市中山區、大同區、台北縣三重市、新莊市輔仁大學與桃園縣龜山鄉。

台1甲線(新莊市中正路)事實上為台1線舊線,地方稱一省道、中正路等。但地方卻另將新台1線俗稱二省道,造成與官方編號不符。

乙線

1

自台中縣大雅鄉中清南路起(與台十線交會處),在台中市內與公園路交叉路口轉往西南,至台中縣大肚鄉王田地區與台一線會合,亦可接國道一號(中山高)大雅交流道、王田交流道。全長約21.7公里,是聯絡清泉崗機場、台中市區與彰化縣的重要道路之一。

丙線

1

全長約6公里,為彰化市區外環道(金馬路)。南端與台19線會合,連線國道一號(中山高)彰化交流道;北端延伸段於2005年完工,可經台14丙線(彰興路)接台74線。

台中系統北上出口 台中系統北上出口

 丁線

1

台一線在雲林縣莿桐鄉及斗南鎮分出,皆通往斗六市。全長約14.4公里。

戊線

1

自高雄市民族二路起轉高雄市建國二路、建國一路,往東經高雄縣鳳山市中山西路、光遠路(與台25線共線)、中山東路至大寮鄉中莊接台1線。全長約5.6公里,為鳳山市東西向主要幹道之一。沿線有高雄捷運橘線之鳳山西車站、鳳山車站、大東車站、鳳山國中車站

己線

1

為苗栗縣竹南聯絡道,全長4.1公里,連線台61線、國道三號(福高)與台一線。

行經區域

台1線

台1線起點:台北市忠孝東西路 台1線起點:台北市忠孝東西路

 台北市中正區行政院0.000-台北縣三重市-新莊市-泰山鄉-新莊市回龍

桃園縣龜山鄉-桃園市-八德市-中壢市-平鎮市-楊梅鎮

新竹縣湖口鄉-新豐鄉-竹北市

新竹市東區-香山區

苗栗縣竹南鎮-頭份鎮-造橋鄉-後龍鎮-西湖鄉-通霄鎮-苑裡鎮

台中縣大甲鎮-清水鎮-梧棲鎮-龍井鄉-大肚鄉-烏日鄉

彰化縣彰化市-花壇鄉-大村鄉-員林鎮-永靖鄉-田尾鄉-北斗鎮-溪州鄉

雲林縣西螺鎮-莿桐鄉-虎尾鎮-斗南鎮

嘉義縣大林鎮-民雄鄉-嘉義市西區-嘉義縣水上鄉

台南縣後壁鄉-新營市-柳營鄉-六甲鄉-官田鄉-善化鎮-新市鄉-永康市

台南市東區-南區-台南縣仁德鄉

高雄縣湖內鄉-路竹鄉-岡山鎮-橋頭鄉-高雄市楠梓區-高雄縣仁武鄉

高雄市左營區-三民區-高雄縣鳳山市-大寮鄉

屏東縣屏東市-麟洛鄉-內埔鄉-竹田鄉-潮州鎮-南州鄉-新埤鄉-佳冬鄉-枋寮鄉-枋山鄉楓港

台1甲線

台北市中正區行政院0.000-中山區-大同區-台北縣三重市-新莊市

桃園縣龜山鄉-桃園市桃園縣政府

台1線終點;前方為台26線起點。 台1線終點;前方為台26線起點。

 台中縣大雅鄉0.000-台中市北屯區1.775-北區-中區-西區-南區-台中縣烏日鄉南王田22.166

台1丙線

彰化縣彰化市大度橋0.000-彰化市莿桐腳8.300

台1丁線

雲林縣莿桐鄉0.000-斗六市3.577-斗南鎮14.632

台1戊線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陸橋0.000-苓雅區0.200-高雄縣鳳山市3.240-大寮鄉後莊8.858

台1己線

苗栗縣竹南鎮台拓0.000-頭份鎮蘆竹湳4.180

高架段

俗稱台一線快速道路、中山高架橋,台一線高架段從三重市忠孝大橋至泰山鄉民生路口全長4.4公里,第一標自三重市中山橋至新五路口,長3.1公里,2003年10月28日通車;第二標新莊市新五路至泰山鄉民生路於2007年1月8日通車,從台北車站直通至泰山鄉大約15分鐘車程。

此段計有思源路口、新五路口上下、中興北街與化成路間、化成路與思源路間、新五路與五工六路間、泰林路口、民生路口,8個上下匝道。有299路線公共汽車及五股鄉、泰山鄉免費接駁公共汽車行駛。

交流道

高速公路

國道一號楊梅交流道

國道三號香山交流道

國道一號頭份交流道

國道一號王田交流道

國道八號新市交流道

國道一號永康交流道

國道一號高雄交流道

國道三號麟洛交流道

國道三號南州交流道

快速道路

台66線平鎮一交流道

台68線新竹二交流道

台72線後龍端

台61線白沙屯交流道

台76線員林交流道

台78線斗南交流道

台82線水上交流道

台84線渡頭交流道

台86線台南交流道

歷史沿革

清治時期

基隆端 基隆端

在清治時期初期,以台灣府為中心,當時雖還沒有如同現代觀念中,有完整“一條”縱貫南北的道路,但往北有平埔聚落分散的據點為基礎的“北路”,往南有各個軍團營盤聯繫起來的“南路”。縱貫道路的雛形,就是從各部族之聯絡道,以及軍路所一條條的串聯起來。而後在清帝國實質統治的地圖擴大後,仍以台灣府為中心,南北設有縣治的情況下,各縣治間之公文傳遞之公事,便開始有政治和軍事目的的“官道”產生。其為官道,所以於使用的人不多,常因狂風暴雨,路線總是不時偏移、改道。而又歷經多次反清事件,清廷為了不讓叛賊沿官道逃逸,便不架橋、不修路。如此,官道的某些路段甚至比一般小徑更不如。

日治時期

日本領有台灣不久,為求軍事交通上的便利,便將清治時期的羊腸小徑,拓寬成為軍用道路,一路從基隆到屏東。起初這條道路並未建橋、鋪砂石,極為簡陋。直到1916年,日本政府將此條全長461.7公里之碎石路,定名為“縱貫道”,並制定道路標準。屬於以國庫或地方經費改善養護之“指定道路”。爾後,台灣第一條具有公路雛形之縱貫道,也才算是真正形成。

二次大戰結束後

二次大戰結束,因為美軍的密集轟炸下,台灣的道路幾乎滿目瘡痍,幾近癱瘓。政府遷台後,在美國物資及金錢援助下,公路局矢志恢復全島交通,將道路修復。1960年代後,逐年拓寬、翻修、改建橋樑、加建慢車道後,歷經十年,才化身成為現今所看到的台1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