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史

台灣教育史

1683年-1895年,清朝於台灣設立了數十所書院,這些書院多是官辦或官民合辦。 1895年台灣總督府於台北市芝山岩設定第一所西式教育場所,也是台灣第一所國小。 至於等同大學的高等教育,1928年設立的台北帝國大學幾乎是為日人所設立。

台灣教育史相對於台灣開發史而言,啟蒙相當的早。如果不包含沒有文字記載的平埔族及台灣南島原住民等的史前教育方式,可溯源自1627年的荷蘭統治時期。之後歷經明鄭清朝的孔廟太學、日治時期的公學校制度,直到中華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

荷蘭統治

1625年,統治台灣的荷蘭行政長官宋克(Maarten Sonck)要求荷蘭方面派遣2至3個能讀經、且可教化原住民的宣教師來台,使此地的原住民能改信基督信仰。然而,第一批派遣來的是無權行使洗禮的探訪傳道。一直到1627年6月,第一個正規的教區牧師乾治士(Georgius Candidius)抵台後,才正式開始荷蘭人在台灣的傳教事業。首先開始的傳教地區 --- 新港社,也在1630年集體表示接受基督教信仰。

1636年,荷蘭人在新港開辦了第一所學校,這個學校不僅將宗教教育制度化,而且也導入西方的讀寫識字能力訓練。由於荷蘭的教派主張以方言或口語來傳教,因此以新港語做為學校的教學語言。除了用拉丁字母將口語書寫下來以外,同時也編輯了教義問答、祈禱文等做為教材。宣教師尤羅伯(Robertus Junius)於1643年的教育報告中記載,新港學校已有80名學生,其中有24名學生在學習書寫,大約有8到10個人能整齊的書寫,在鄰近的目加留灣學校中,全部的90個學生中也有8個能夠書寫。

這些派駐在台灣的宣教師除了傳教外,也編輯各種的字典、教義書,如新港語的“馬太福音”、“Favorlang語彙”等,成為後來學者研究原住民語言的依據。當然,在這些留存下來的歷史檔案中,最著名的就是原住民與漢人因土地關係而訂定的契約文書,俗稱為“番仔契”,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新港文書”。

明鄭與清朝

台灣教育史 陳永華建全台灣第一座孔廟
真正普遍在台灣實施教育的是鄭成功建立於台灣的明鄭政權。1661年鄭成功擊退荷蘭東印度公司後,雖然隔年去世,不過繼承者鄭經與明鄭主要官員陳永華積極從事台灣教育工作。1666年,陳永華於當時台灣首都承天府建造全台灣第一座孔廟,並在孔廟左廂內設定太學,即今該地全台首學由來,這也是全台灣的第一所由官方出資興辦的求學場所,名字稱為官學,又因為設於孔廟內又稱為儒學

1683年中國清朝統治台灣。清朝靖海侯施琅在台灣設立第一所名為“西定坊書院”的教育場所。這場所為免費入學的義學。1704年清朝政府於台設立而真正具有漢人傳統的的書院,則是台南崇文書院。1683年-1895年,清朝於台灣設立了數十所書院,這些書院多是官辦或官民合辦。這情形與當時中國大陸學院全由私辦的情形不太相同。

當時台灣,除了儒學,義學,書院之外,還有小型,由私人籌辦的小型書房。這些以八股文為主的教育體系,與現代的教育體系尚有一段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清治時期負責台灣教育體系的台灣府儒學教授與台灣府儒學訓導隸屬於台灣道與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最高教育體系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該兩職品等雖不高,但是地位崇高。也因為是從事教育方面,因此該官職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台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日據時期

台灣教育史 曾為日治時期與清朝時期前後擔任學堂與學校的芝山巖惠濟宮
1895年乙未戰爭後,台灣日治時期正式開始。1895年7月14日台灣總督府第一任學務部長伊澤修二,執掌台灣教育事務。他在設定台灣公學校意見一文中,建議台灣總督府於台灣實施當時日本尚未實施的兒童義務教育。1895年台灣總督府於台北市芝山岩設定第一所西式教育場所,也是台灣第一所國小。(今 台北市士林國小)隨後雖發生六氏先生事件,台灣總督府仍於1896年設定國語傳習所,設定更多義務國小。之後,1898年國語傳習所於並升格至公學校,1941年再改為國民學校。1943年,全台灣國小共1099所,小學生932525人。台灣人民的義務教育普及率為71%,全亞洲只低於日本,已達先進國家之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據時期的初等教育除了公學校,國小校,國民學校等制度外,還有專門為台灣原住民設定的蕃童教育所與蕃人公學校。

中等教育方面,為普及教育需要的大樣師資,日人采公費制的師範學校制度。重要的有台北師範學校與台南師範學校等。除師範教育外,經濟考量的職業學校也是日治時期中等教育重點。包含農工商漁都廣設職業學校。

中等以上教育,日據時期並不普遍。很多高等學校都是限制日人就讀。台人高等學校,僅有台中中學校等寥寥無幾。至於等同大學的高等教育,1928年設立的台北帝國大學幾乎是為日人所設立。也因此,日據時期,台灣人留學日本風氣相當盛行,1945年統計,曾留過學的台人,總計20萬之譜。

中華民國時期

台灣教育的現況成形於中華民國政府於1968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在之前,教育資源與體制則約承襲日治時期後期與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的綜合體制。直至今日,六年學制的國民國小和三年學制的國民中等學校教育對於中華民國的所有及齡國民是屬於義務的。而大約95%以上的國中畢業生會選擇進入三年學制的高級中等學校或高級職業學校繼續升學。而高中、大學、研究所等等的各級學校遴選,現今大都依舊有名稱不同的考試遴選方式。

相關條目

* 台灣政治史
* 台灣經濟史
* 台灣文化史
* 台灣社會史
* 台灣教育史
* 台灣媒體史
* 台灣軍事史
* 台灣交通史
* 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史
* 台灣體育史
* 台灣報業史
* 台灣電視史
* 台灣鳥類學史
* 台灣地圖史
* 台灣棒球史

參考文獻

* 島嶼柿子文化館編,《台灣國小世紀風華》,2004年。台北市:柿子文化。
* 黃昭堂著,《台灣總督府》,2003年。台北市:鴻儒堂出版社。
* 莊永明著,《台北老街》,1991年。台北市:時報出版社。
* 緒方武歲著,《台灣大年表》,1943年,台灣文化出版社。
* 又吉盛清著,《台灣今昔之旅》,1997年,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 武內貞義著,《台灣》,1929,台灣刊行會。
* 日本近現代史辭典編注委員會,《日本近現代史辭典》,1990,東洋經濟新報社。
* 蔡明雲編,《台灣百年人物誌》,2005,台北,玉山社。
* 《台灣懷舊圖說》(日文版)
* 《日人市街改正計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