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步(四九)香薯
是一種略帶粉紅色雙層薄皮,黃肉白糖心而可以抵飢的番薯。雖然台山各地都有出產,但以水步地區附過所出產的最為著名,其肉略具黃色,煮熟之後,白心鬆化而香甜,焗乾之後,香氣四溢,和普通番薯有別,故名香薯。在日軍淪陷時,糧食極度缺乏,幸賴它救活了不少邑人,當時實在可以稱之為“養人的無價之寶”。下川蝦糕
![台山特產](/img/1/4cd/cGcq5CNwQzLwA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下川島,屹立南海、宛若明珠。海灣優良、風光綺麗、土地肥沃、果木繁茂;漁場寬廣、資源豐饒。全島總面積為98.6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2.98公里,自然港灣15處,島周圍港灣盛產苗蝦,年產量達3500多噸,是全省最大的苗蝦生產基地。
苗蝦(又名銀蝦),可直接作養殖飼料,也可將鮮蝦加工成蝦糕,或曬成蝦乾。蝦乾加工成蝦粉是精飼料的主要成份。
下川蝦糕歷史悠久,製作精良,味鮮可口,馳名中外。內銷本省各地,東北,內蒙,黑龍江;外銷香港、澳門、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
蝦糕營養價值頗高,可單獨蒸食,也可作烹飪調味品。單獨蒸食時將適量蝦糕放在碟上,再鋪些半肥瘦花肉和薑絲、蔥花蒸熟,就美味可口,香味撲鼻。蝦糕燜豬腳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先將適量蝦糕用油泡過後再放豬腳加水燜熟,聞之香味四溢,食之脆口香甜,引人食慾。蝦糕也是烹飪瓜菜的調味佳品。
台山紫菜
台山人逢年過節或有喜慶,餚菜中多有紫菜一味。紫菜加瘦肉、蝦米,滾以上湯,很是可口。紫菜,是台山著名的土特產之一。據《新寧縣誌》物產篇中記載:“紫菜,生大海中礁石,正青色,取而乾之,則紫色,產銅鼓者尤佳。”銅鼓紫菜,並非產自銅鼓村,而是銅鼓一帶的居民到附近海面的大礁石上採集回來的,以地名大排出產的品質最好。銅鼓紫菜大片而且厚身,嘴嚼起來,味鮮美又脆口。銅鼓紫菜有這樣好的特色,同附近的自然環境很有關係。紫菜這種海生植物,屬紅藻類,依附在礁石中生長。它有一種很怪的脾性,風浪越大的地方,長得越多越茂盛,而銅鼓附近海面,風浪特大,為這裡特產紫菜創造了優越的自然條件。我市出產紫菜的地區還有上川島。川島居民稱東面海為上海,這邊風浪較大,出產的紫菜又多又好,桅夾、鳥豬島附近石排上生長的紫菜,質地並不比銅鼓紫菜遜色多少。
廣海鹹魚
![台山特產](/img/1/4cd/cGcq5CNwQzLwA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是台山廣海的特產,“廣海鹹魚”的醃製方法獨特,歷史久遠。其方法是把白花、黃花等名貴鮮魚插入生鹽堆里醃製,魚頭向下,魚尾向上。適時取出後,魚身硬直、乾爽,魚肉結實、鮮明。食用時,把鹹魚切成小片,放在碟上,再鋪些半肥瘦花肉和薑絲、蔥花,然後淋上花生油,放在鑊里蒸(或飯面焗)十五分鐘即熟。當你揭開鑊蓋時,特殊的鹹魚香味即時散發四周。聞之,頓覺胃口大開;觀之,油黃肉白,色澤清鮮;食之,霉香帶甜,鹹淡適口,確有特別的風味。
沖蔞冬瓜
冬瓜是沖蔞土特產之一,春秋兩季均可種植,是夏秋季供應商品蔬菜之一。品種有黑皮冬瓜和灰皮冬瓜兩類,它根系發達,植株生勢強,產量高一般畝產萬斤左右,高產的達1.7~2萬斤。沖蔞冬瓜肉厚,品質優,味清甜。老嫩瓜均可食用,除適用燜、炒、燉、做湯,還可曬乾、製冰肉涼果,瓜頂芽做菜是茶樓上等菜。瓜仁還可入藥,瓜皮曬乾也可入藥和拌紅豆煲湯可解暑。煲糖水可解皮膚濕疹等,故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沖蔞冬瓜產品已暢銷湖南、江西、江蘇、安徽、浙江、甘肅、四川、山東、河南、福建等省,及北京、上海、武漢、蘭州、天津、廣州、深圳、珠海等市。
2002年,沖蔞鎮的蔬菜經省有關部門檢測和審定,已獲得了廣東省農業廳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以沖蔞鎮為中心的“黑皮冬瓜生產技術規程”已由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為江門市地方標準,以及省市有關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技術規程。目前,正在申辦“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鎮”及沖蔞“朝中黑皮冬瓜”商標。
山稔
山稔,在台山只叫作稔(學名崗稔)。這可能因為它不僅山崗上有,而且坑底溪旁、河灘甚至水田邊,到處都有它的蹤跡;只是山崗上特多。山稔全身是寶。它不但果子可食,而且枝葉可做柴,頭可燒炭;將其根、果、葉採集,洗淨切片曬乾,還可做藥,服之可收斂止瀉,祛風活絡,有補血安神之功。鮮稔葉嚼爛能止血,且能促使傷口癒合;其味有點苦澀甘涼,又可止渴。有些地方還用稔子釀酒。蚝
蚝,是我市有著悠久歷史的著名海產品。我市海岸線長,有廣闊的海塗供蚝生長。但蚝的生長特別,要在海水和淡水交界的地方,才容易繁殖和長肥。我市那扶聯和,深井康華,地處北海灣尾端,水質較淡,利於繁殖蚝苗;北海灣中部的北陡沙頭涌和汶村的茭勒、五鄉,崖門口的赤溪曹沖等地,宜於幼蚝的成長,是良好的天然蚝場。按照性質特點,蚝可分兩種:一種叫黃蚝,也稱野生蚝;另一種是白蚝,是人工養殖的。這兩種蚝的肉質無大的分別,只是蚝殼一種帶黃,一種較白;膘期也不一樣,黃蚝在農曆五月最肥。這段時間,赤溪、廣海一事的民眾,到海邊石排上採得的黃蚝,個大肉肥,十分可口。白蚝則過了冬至以後才進入膘期。人工繁殖的蚝,一般都在冬至過後才收穫。但不論黃蚝、白蚝,都有一個共同特性,蚝肥則有粉(即蚝肚裡的分泌物),反而不好吃,味中帶酸。白蚝一般養殖四五年便可收穫。收穫時,采蚝拿著小鐵錐,把蚝從依附石上敲下來,然後用小鐵錐把蚝殼撬開,取出蚝肉,就是鮮蚝。鮮蚝煮熟曬乾,便成蚝豉。煮蚝的水經熬過濃縮,就是蚝油沖蔞白崗涼粉草
涼粉是台山人清熱解暑的食物,用涼粉草製作。這種食物煮成糊狀,冷卻成糕,色澤烏黑,味甘甜,涼沁脾,食後周身舒暢。涼粉草是草本植物,40年代時由信宜引入沖蔞白崗。每年清明種植,農曆六月收割。製法是:洗淨涼粉草,放入清水,加入少許食用梘水,慢火熬至草爛出膠。把膠水倒出,清除草渣,再放入鍋中煮沸,加入適量粘米粉或木薯粉煮成漿,倒出用盆裝好,冷卻後即成。涼粉草性涼,有清熱解毒作用,對高血壓、糖尿、肌肉及關節酸痛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