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高麗忠肅王十七年(1330年)五月生,封江陵大君。高麗忠惠王后二年(1341年),元順帝召入京師宿衛,稱“大元子”。高麗忠穆王即位,封為江陵府院大君。高麗忠定王元年(1349年),迎娶元朝魏王孛羅帖木兒的女兒魯國大長公主寶塔失里。高麗忠定王三年(1351年)十月,被元順帝封為高麗國王,高麗忠定王退位。他上台不久,各地就被倭寇騷擾。高麗恭愍王元年(1352年),判三司事趙日新作亂,被誅。同年大量倭寇進犯高麗,王京大震,境內騷然。此後各地倭寇不絕。
高麗恭愍王五年(1356年),大司徒奇轍謀反,被誅。奇轍為元順帝奇皇后之兄,挾威震主,被恭愍王夷族。同年,遣樞密院副使柳仁雨攻取元朝雙城總管府,並收降元朝斡東千戶所千戶李子春(蒙古名吾魯思不花)。吾魯思不花之子李成桂,後來成為高麗名將,建立朝鮮王朝。
高麗恭愍王八年(1359年),元朝紅巾軍反擊高麗,攻陷西京平壤,遣平章事李承慶為都元帥,拒之。次年,紅巾軍被擊敗,退回鴨綠江。高麗恭愍王十年(1361年),紅巾軍再次反攻,遣樞密院副使李芳實為西北面都指揮使,拒之。紅巾軍逼近京畿,高麗恭愍王南逃福州,開城陷落。次年,以參政鄭世云為總兵官,督諸軍進攻盤踞開京(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開城)的紅巾軍。紅巾軍大敗,逃出高麗。同年,元朝遼陽行省丞相納哈出入侵,被東北面上萬戶李成桂擊敗。高麗恭愍王十二年(1363年),還都開城。六月平澤縣暴亂。年底元順帝下詔廢恭愍王的王位,立德興君塔思帖木兒為高麗國王,奇三寶奴為太子,命令發遼陽行省兵渡鴨綠江,送塔思帖木兒去高麗即位。
高麗恭愍王十三年(1364年)正月,崔濡、塔思帖木兒率一萬軍隊圍義州,恭愍王以贊成事崔瑩為西北面都巡慰使,敗之。十月,元順帝朝遣翰林學士承旨奇田龍詔恭愍王復位。送崔濡於高麗,崔濡十一月被殺。次年,魯國大長公主寶塔失里難產死。
高麗恭愍王十五年(1366年),遣使至元,表請改名王顓,開始信用僧人辛旽。大興土木,祭奠魯國大長公主。
高麗恭愍王十七年(1368年),吳王朱元璋在應天府即皇帝位,定國號“大明”,建元“洪武”,遣征虜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攻破大都,元順帝北逃上都。次年,明太祖賜書恭愍王,恭愍王停用元朝年號,遣禮部尚書洪尚載、監門衛上護軍李夏生奉表進賀;並遣奉翊大夫、密直副使李成桂為東北面元帥,進攻北元東寧府,以示忠誠。
高麗恭愍王十九年(1370年),明太祖遣尚寶司丞偰斯封恭愍王為高麗國王:“咨爾高麗國王王顓:世守朝鮮,紹前王之令緒;恪遵華夏,為東土之名藩。當四方之既平,嘗專使而往報;即陳表貢,備悉忠誠。良由素習於文風,斯克謹修於臣職,允宜嘉尚,是用褒崇。今遣使齎印,仍封爾為高麗王,凡儀制服用許從本俗。於戲!保民社而襲封,式遵典禮,傳子孫於永世,作鎮邊陲,其服訓辭,益綏福履!”並另賜書告誡恭愍王不要太過崇佛,“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今胡運既終,沙塞之民非一時可統,而朕兵未至遼瀋,其間或有狂暴者出,不為中國患恐為高麗之擾。況倭奴出入海盜十有餘年,王之虛實豈不周知?皆不可不慮也。”恭愍王遣三司左使姜師贊上表謝恩,繳還元朝頒賜的高麗國王之印,並要求收回耽羅,以當地蒙古人為高麗百姓。同年,再遣李成桂出擊東寧府。
高麗恭愍王二十年(1371年),流放辛旽,殺之。明太祖將陳友諒之子歸德侯陳理、明玉珍之子歸義侯明升遷居高麗。
高麗恭愍王二十三年(1374年),明太祖遣禮部主事林密攜中書省文咨至高麗取馬:“欽奉聖旨:‘我想高麗國已先,元朝曾有馬二三萬留在耽羅牧養,孳生盡多,中書省差人將文書去與高麗國王說得知道,教他將好馬揀選二千匹送來。’恭愍王遣門下評理韓邦彥前往耽羅取馬,僑居當地牧馬的蒙古人只同意送三百匹。林密等對恭愍王說:“濟州馬不滿二千數,則帝必戮吾輩,請今日受罪於王。”恭愍王無以對,於是以門下贊成事崔瑩為楊廣、全羅、慶尚道都統使,將兵討之,得勝而還。同年,恭愍王被弒。辛禑二年(1376年)九月,謚為“仁文義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十一年(1385年)九月,明朝賜謚“恭愍”。
功績
他在位時正值中國元末農民起義,當時高麗王廷內握有實權的,是以大土地所有者為基礎的世臣大族,他們是和蒙古王室通婚的親元勢力。實際上恭愍王本人就是蒙古王室的駙馬,取名伯顏帖木兒,長期入侍元廷,而他早年依靠的就是世臣大族奇氏和權氏的勢力,但即位後由於目睹了元朝勢力日衰,就果斷地出兵侵元,並堅決肅清了奇氏和權氏兩族的勢力,停止使用元朝年號,恢復高麗傳統官制,在一定程度上博得了人心。
1362 年,恭愍王任用了一個與世臣大族無任何關係、出身卑賤的僧侶——辛旽 ,他是玉川寺一個女婢的兒子。恭愍王頗為賞識他對政事改革的一些見解,令其還俗,委以重任,官至真平侯。辛旽被起用後,在恭愍王的支持下放手改革,打擊兼併土地的大農莊主,並設定田民辨正都監,將大農莊主掠奪的土地歸還原主,還將那些奴婢恢復為良人,這樣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防止了土地兼併,而且打擊了豪強,解放了奴隸,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符合人民的利益,故而被人民稱為“聖人”。
可惜恭愍王對這位“聖人”的信任和支持卻有始無終。由於辛旽的改革激怒了世臣大族,他們勾結起來,惡意誹謗他貪戀女色,進而誣告他謀反。偏聽的國王終於倒向世臣大族一邊,於1371 年將辛旽以叛逆罪處決,從此朝政重新落入世臣大族的掌握,恭愍王則於1374 年被宦官崔萬生等弒殺身亡。
評價
恭愍王雖然不是一個稱職的君主,卻是高麗王朝末期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他擅長繪畫和書法,創作了很多作品,見於文獻記載的就有自畫像、魯國公主(恭愍王的王后)肖像等人物畫和風景畫、動物畫等。
著名的“天山大獵圖”殘片2 幅,據傳也是出自他手,這是畫在絲綢上的彩色小畫,雖然殘損過甚,但仍能看出細膩生動的形象和高超的藝術性。恭愍王陵就是這位雅擅丹青的國王生前親自精心構思的,並且親臨現場監督人民修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