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體鳴樂器]

叮咚[體鳴樂器]

叮咚,是黎族特有的敲擊體鳴樂器,以樂器的發聲命名。在黎族民眾中,不論男女老少都愛打叮咚,並把它看作自己心愛的樂器,還編了許多叮咚民歌,每逢過年過節或集會慶祝,就一邊演奏、一邊歌唱。有一首叮咚歌這樣唱道:“山欄稻米軟又香,過去全被地主嘗,貧農深夜守山欄,打起叮咚把野豬趕。今天黎族得解放,山欄稻米人人嘗,叮咚越打越響亮,聲聲感謝共產黨。”直到今天,每逢中秋佳節,在海南島五指山區,黎家仍在明月之下,用叮咚演奏歌曲,歡慶豐收。叮咚可以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樂曲有《叮咚舞曲》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叮咚叮咚
叮咚:黎族古老的樂器,打叮咚在海南的東方、保亭、白沙和樂東一帶民間已流傳很久。在黎家刀耕火種的時代,山里森林密布,野獸很多,莊稼經常被野獸毀壞,特別是當山欄米成熟時節,成群結夥的野豬便來偷食,往往一夜工夫就把成片的山欄稻穀啃個精光,使即將收穫的稻田變成荒地。黎家人為保衛勞動果實,在山中搭起茅草棚看護莊稼,還砍下兩根5尺多長的枯木棒吊在棚前,用兩個短木棍敲打,來恫嚇野獸。這就是叮咚的由來。

黎家人敲擊木棒的不同部位時,由於發現了不同的音調,就逐漸創造了各種節奏,叮咚之聲非常動聽。久而久之,叮咚成了獨具黎族風采的樂器,打叮咚也成了黎家日常的一種娛樂形式。

名字由來

“叮咚”是用兩根長約兩米的碗口般粗的木頭上下次懸吊而成。演奏時,手特兩根追棒子在這兩根粗大木頭的不同部位上敲打,便會了發出音調不同的撞擊聲響。聽之,覺得其音雄渾粗獷,深沉悠揚,凡是有黎家人居住和種植作物的地方,都會迥盪著這種原始而有節奏的“叮咚”聲。在表演藝術的舞台上,中國的藝術家更是以精湛的一演,創造了世界音樂一絕——在原木上敲擊出了動人的樂譜。人們似乎不太情願以任何高雅、華麗的文字詞語給這種古老而新奇的民族器樂命名,只好用其在敲擊之下所產生的聲響形象來給它擬音命名——叮咚。

樂器文化

叮咚-鳴樂器叮咚-鳴樂器
在海南島的黎母嶺和五指山下,在昌江和萬泉河畔,居住著勤勞勇敢的黎族人民。黎族的文化藝術雖然沒有本民族的文字記載,但流傳在民間的口頭文學頗為豐富,尤其是傳統故事和歌謠更占有主要地位,音樂舞蹈也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黎族人民喜歌善舞,不僅逢年過節、集會喜慶要唱歌,就是平時勞動生產也要唱歌。黎家青年男女更是歌唱的能手。打叮咚是黎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它的特點是簡便易學,人人能打。叮咚的聲音清脆嘹亮、雄渾粗獷、淳樸動聽,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它在農業生產上,還曾起過驅趕鳥獸、保護農作物的重要作用。

歷史發展

叮咚是黎族古老的民間樂器,打叮咚在海南流傳已久,它記錄了黎族人民刀耕火種的年代。那時,黎家拿起勾刀,到山上砍除荊棘和荒林,清出一小片一小片的土地,來種植玉米和山欄米(是當地一種良種稻米)。可是,山里森林密布、野獸成群,黎族人民辛辛苦苦種上的莊稼,經常被野獸破壞,特別是當山欄米成熟時節,大群的野豬便來偷食,往往一夜工夫就把成片的山欄稻穀啃個精光,使即將收穫的稻田變成荒地。聰穎的黎家人,為保衛自己的勞動果實,便在山中搭起茅草棚看護莊稼,還砍下兩根五尺多長的枯木棒吊在棚前,用兩根短木棍敲打來恫嚇野獸。這就是叮咚的由來。

打叮咚的原始形式,是將木棒吊在田間的樹枝上,並用一根繩子繫著兩根劈開的竹子綁在離叮咚較遠的地方,在打叮咚時中間穿插著打竹子,一拉繩索兩根竹子便發出響亮的“拍拍”聲,借著山谷的回音,就可將較遠處的鳥獸嚇跑。叮咚對猴子最有效,人聲吆喝對它無濟於事,只要叮咚一響,猴子準會立即溜走。黎族人民還有這樣的習慣,往往在打叮咚之前和敲完一段之後,總要說上幾句話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長期以來,黎家人通過敲擊木棒的不同部位,發現能打擊出不同的音調,為解除夜間山谷中的寂寞,逐漸創造了各種各樣的節奏,敲打起來,叮咚之聲非常動聽。久而久之,叮咚便成了獨具黎族風采的樂器,打叮咚便成了黎家日常的一種娛樂形式。

1956年4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現海南省)歌舞團下鄉和黎胞聯歡時,發現了這種演奏形式,經過整理、提煉,取消了竹子,突出了音樂部分,便成了今天人們在舞台上所見到的打叮咚。

演奏方法

演奏時,奏者站立叮咚架前,兩手各執一根長30厘米、直徑3厘米的圓木棍敲擊。兩根以上木槓的叮咚,能奏出更多的音,發音可構成七聲音階,但技巧較難掌握。叮咚敲擊的節奏很豐富,多用二拍子或四拍子,很少用到三拍子。節奏組織常為對稱的手法,通常用左手以急速的節奏敲同音反覆,作為襯托音,右手以稍慢的速度奏出曲調,並以不同的音型越敲越快,運用變奏的形式造成高潮。它和演奏木琴惟妙惟肖,不同的是,木琴是由長短不一的小木塊按一定音序編排連線而成;而叮咚則是敲擊木槓的不同部位發出高低有別的音響。

結構

叮咚由木槓和木架組成,木槓是發音體,多採用紅木或其它質地堅硬的木材製成,槓長200厘米~240厘米、直徑10厘米~12厘米,用繩索吊於刻有花紋圖案的三腳木架上。在海南民間,黎家常用當地的“柴即慎”(海南話叫作紅麻樹)木材製作。每根木槓能發出五度關係的兩個音,上一根為c1、g1,下一根為a、e1,上下兩根為小三度的諧和音程。音調不準時,除可用刀子修正木槓外,移動吊掛木槓兩端的繩索也能調節。在黎族村寨,叮咚除有兩根木槓的以外,還有三根、四根或五根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