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20畝(其中:田50畝,地470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966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0畝,其他面積36畝。無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電通、路通、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05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0%)。有105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87.6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6戶(分別占總數的83.81%和72.38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5輛,機車2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 。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7.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91萬元,占總收入的48.9 %;畜牧業收入21.92萬元,占總收入的38.4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1頭,肉牛38頭,肉羊25頭);漁業收入0.05萬元,占總收入的 0 .09%;林業收入1.36萬元,占總收入的2.38 %;第二、三產業收入3.06萬元,占總收入的5.36 %;工資性收入2.77萬元,占總收入的4.85 %。農民人均純收入121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3人(占勞動力的21.86%),在省內務工73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7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5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早青豌豆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早青豌豆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5戶,共鄉村人口454人,其中男性234人,女性220人。其中農業人口454人,勞動力334人。該村彝族為主,其中彝族454人,其他民族 0 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人,占人口總數的1.3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5人,參合率67.18 %;享受低保6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河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石臘它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公里,距離中學3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0人,其中小學生84人,中學生16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 年被 評為“ ”等等。(適當增加當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情況)。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7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15人,黨員中男黨員14人,女黨員1人。該村黨小組 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小組;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該村設有團支部2個,團員14人。
該村團支部 年被評為 先進團支部;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民眾思想、文化素質低,有病難醫。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基礎建設建設,以建設沼氣替代民用燒柴,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早青豌豆,適度發展養殖業,主要以豬、雞為主,每年發動一批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外地務工,力爭不斷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