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窯

古龍窯

古龍窯是指古代用於用柴草、松枝燒制陶瓷的龍形土窯,根據中國現在還在使用的陶客古龍窯,可以清楚的看出,古龍窯用土和陶磚砌成。古龍窯最早始於戰國時期,以形狀像龍得名。古龍窯依山勢砌築成直焰式筒形穹狀隧道,一般長約30 ~ 70米,高約1.6~2米,分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沿窯長方向兩孔間距約為80 ~ 100厘米 。從橫斷面來說,窯頭最小,窯中部最大,窯尾又較小。

代表

古龍窯燒窯照片 古龍窯燒窯照片

具最新考證,國內目前僅存三座還在燒制陶瓷品的古龍窯,一處是福建莆田仙遊的“陶客古龍窯”,一處是廣東佛山石灣的“南風古灶”,另一處就是宜興的“前墅古龍窯”。 三做古龍窯各有出處;

陶客古龍窯遺址 陶客古龍窯遺址

陶客古龍窯

陶客古龍窯在今福建仙遊,也名仙遊窯。窯址於1953年發現,遺留有青瓷、青白瓷及黑瓷標本,屬宋代瓷窯。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明弘治《興化府志》之卷十二:“近仙遊縣萬善里潭邊有青瓷窯,燒造器皿頗佳;…… 北洋澄林有瓷窯燒粗碗碟; 南洋瀨溪有瓷窯燒酒缸花盆等器;景德里又有瓦窯專燒磚瓦,闔郡資以為用。”據此可知仙遊窯燒瓷歷史較長,明代中期窯場已有多處,分別燒制細瓷、粗瓷以至磚瓦等,但明代窯址迄今尚未發現。具考古推斷,陶客古龍窯為元朝末期所建,所建地址在仙遊縣蓋尾鎮新窯村,這裡村民為元朝蒙古大軍後裔,元朝蒙古大軍征戰福建,從新疆,甘肅徵召來的回族人軍士和工匠。這裡的人雖然自認是回民,但對回民信仰相當模糊,且家家戶戶,男女老幼都會手拉坯,做大缸,稱為陶客,依據祖傳手藝和祖傳古龍窯,為瓷都德化培養了最早的陶瓷缸藝人。陶客古龍窯今過修繕,建成陶客古龍窯園林花盆工藝廠,另外又建了三條仿製龍窯,不過由於當地教育水平落後,至今發展緩慢。

南風古灶遺址 南風古灶遺址

南風古灶

南風灶窯址在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日用陶瓷三廠西南角鎮崗上,窯體依山勢向南伸展而緊靠東平河畔,因窯向正南,故稱。是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始建,沿用400餘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國內罕見的古龍窯。古時建窯習俗,凡新窯啟用,需擇吉日良時,傳說該灶首窯點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間瀾石黎涌狀元倫文敘宗祠落成“入伙”之時,果然此後燒窯不僅十分順暢,還時有“寶物”燒出,相傳曾燒出一套完美無瑕的“八仙”,為世人所稱頌,是故世代窯工遂將其原因與此吉日聯繫起來。

古龍窯 古龍窯

前墅古龍窯

古龍窯,位於今天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牛角山上,是迄今為止已有近千年歷史的一座活窯,2006年6月,參加宜興國際陶藝研討會暨陶藝展的國外陶瓷藝術家們,在觀看完古龍窯點火燒窯後驚嘆:“中華陶藝文化博大精深,舉世無雙!”

該窯創燒於明代,延燒至今,是宜興地區目前仍以傳統方法燒造陶瓷的唯一一座古龍窯,被稱為宜興最後的活龍窯。據悉,國內目前僅存一座元代的陶客古龍窯,兩座還在燒制陶瓷品的明代古窯,一處是廣東佛山石灣的“南風古灶”,另一處就是宜興的前墅古龍窯。

前墅古龍窯掩映在前墅村的村落里,周圍都是普通人家。該龍窯利用自然山坡建成,遠遠望去,像一條蜿蜒而上的巨大長龍。這座古舊的龍窯頭北尾南,長約50米,窯身內壁以耐火磚砌成拱形,外壁敷以塊石和太湖邊上特有的白土,窯身左右設投柴孔(俗稱鱗眼洞)42對,該洞是投放燃料和觀察火焰溫度的視窗。燒成溫度紫砂在攝氏1150度左右,所謂千度成陶。西側設裝窯用的壺口(窯門)5個,是窯工進出取放陶製品的通道,窯身上方建有窯棚,花崗石柱,上覆以木質梁架及小板瓦。燃料主要為煤、松、竹枝等。窯工告訴我們,前墅龍窯是燒制紫砂器皿時間最長,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個龍窯,現在主要燒制壺、盆、罐、瓮等一些粗陶日用品。這種呈32度斜坡的龍窯,它的燒制原理是可以讓火自下而上自然升溫,非常節能。窯尾還在燒著,窯頭就可以出窯了,出空的窯位又放入新的泥坯,利用餘熱進行乾燥加熱。

在窯前的燃燒房,我們發現了一張奇特的木凳,只有三條腿,而且兩長一短,前後腿長短之差正好和窯體傾斜吻合,使凳面呈水平狀。據說三條腿是因為窯體兩側高低不平之處可以三點定面,保持穩定。從這個小小的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窯工的智慧。

現狀

今天,許多見多識廣的中外陶藝專家對這座從明代保存至今的古代龍窯驚嘆不已,一位日本陶藝專家帶著膜拜的心情拍下了許多照片,他說,日本的備前蛇窯就有可能是從中國的龍窯演變而來。據說,在幾十年前,宜興還有30多座這樣的龍窯,目前僅剩一座,如今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去年,宜興對前墅古龍窯進行重修,讓古龍窯的爐火生生不息,讓古老的陶藝製作留下“活標本”。

2006年,古龍窯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