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蓼叔安因助大禹治水之功受封於古蓼國,為西蓼國,其後人以國為姓,稱廖氏。
公元前639年亡於強楚,古蓼國臣民舉族外遷,在安豐、固始等地建立多個蓼國,史稱東蓼。漢置湖陽縣,屬南陽郡。郡該地後世有湖陽城。古蓼國在今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其中心區域在今河南省固始縣境內,都城在今固始縣東北的蓼城崗。
古蓼國,在今河南唐河縣南40里的湖陽鎮,東北依蓼山,山下有蓼王叔安疏洪治水開鑿的人工河蓼陽河、蓼陰河,是世界廖氏發祥地。蓼為已姓國,歂頊帝後裔。
歷史沿革
蓼叔安因助大禹治水之功受封於古蓼國,為西蓼國,其後人以國為姓,稱廖氏。
公元前639年亡於強楚,古蓼國臣民舉族外遷,在安豐、固始等地建立多個蓼國,史稱東蓼。漢置湖陽縣,屬南陽郡。郡該地後世有湖陽城。古蓼國在今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其中心區域在今河南省固始縣境內,都城在今固始縣東北的蓼城崗。
蓼(liǎo)國是淮夷在中原地區建立的一個國家。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以南40里的湖陽鎮,東北依蓼山,山下有蓼王叔安疏洪治水開鑿的人工河蓼陽河、蓼陰河,...
蓼國簡史 國君列表 地理位置 故城遺址 廖姓淵源蓼(學名:Polygonum)是蓼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蓼科中部分植物的泛稱 [knot-weed]。葉味辛,可用以調味。最普通的如酸模葉蓼、水蓼、葒草等...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包含物種、白、東蓼等南淮夷邦國被迫歸附受封姬姓蔣、賴、息三國南遷改封於此,古豫國...,隨著古豫國餘眾所處豫章地區周邊之東蓼、蔣、黃、弦、息(姬姓)、江、英氏、群...古豫國(有息國)歷史鉤沉字上部之手,反映出周人對反叛之古豫國的鄙視,視...
蓼城(Liaocheng)是河南省固始縣和安徽省霍邱縣的別稱,在夏、商為蓼國地(蓼故都在固始縣城區東北方向蓼城崗),在西周為蓼、蔣、黃、潘等國地,春秋中...
蓼城由來 “蓼城”考古發現古蓼國都邑在今河南省唐河縣南四十公里湖陽鎮,東北依蓼山。
蓼山位於河南省唐河縣湖陽鎮東北一公里,是古蓼國在今湖陽鎮的主要歷史見證之一,自2004年廖氏後裔到湖陽尋根謁祖,蓼山成為聯繫海內外廖氏華人的重要紐帶。
蓼江鎮位於資興市西北部,面積81平方公里,人口數17826人。前身為蓼市人民公社,在1993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決定建鎮。
蓼江市的古今古郪國在巴國和蜀國之間,郪國在蜀國東南邊,在巴國西邊,秦滅蜀郡,在郪國土地上建立郪縣。這裡先探討郪國的疆域。秦滅蜀國後,以蜀國土地建立蜀郡,以蜀國都城成...
郪國古城 郪國史論 郪國疆域 郪國物產 郪國戰爭本首詩選自《詩經·小雅》。這是一首典型的祝頌詩,表達了諸侯朝見周天子時的尊崇、歌頌之意。
出處 原詩 注釋 譯文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