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古田銀耳耳片全部展開,沒有小耳蕾,形似牡丹花或菊花,朵直徑12厘米~16厘米,朵鮮重150克~250克,耳片呈粉白色、下垂,彈性變差。總糖≥8%,蛋白質≥6%,含水量≤15%
產地環境
古田縣地處鷲峰山脈南端,以中山山地為主,大部海拔500米以上。地勢西、中、北部高,西南、東南低,溪谷相間。境內山地丘陵300.3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84%;耕地45.05萬畝,占13%;水域10.8萬畝,占3%。地勢分別由西北向東南、東北向西南傾斜,呈兩高兩低馬鞍狀,其間重山疊嶂,溪谷遍布。氣候屬中亞熱帶型,夏長冬短,春秋對峙,海洋性、大陸性氣候兼之。年均氣溫16-21℃,年降雨量1400-2100毫米,日照時數1894.9小時,無霜期276天。1958年,國家在古田縣興建“一五”計畫重點工程、我國第一座地下水電站——古田溪水電站,築起長412米、高71米的大壩蓄水,淹沒了逾千年歷史的古田舊縣城,形成了水域面積達37.1平方公里、蓄水量為6.41億立方米的福建第一大人工淡水湖。1989年又因建閩江水口電站,淹地2萬餘畝,移民2萬餘人,新建黃田、水口兩鎮。1994年,水口電站跨江巨壩竣工,上流水位提高65米,形成境內水域面積34.8平方公里的大水庫,庫容量26億立方米。
古田縣地理環境和氣候成為駐留暖濕氣流的“聚寶盆”,再加上兩大水庫散發出來的大量水分,形成這裡獨特的氣候環境:冬暖夏涼、雨水充沛、空氣濕潤、光照充足,春、夏、秋三季雲遮霧繞,成為銀耳生長發育的良好環境。
歷史淵源
20世紀60年代末,始行人工栽培銀耳。外貿公司從漳浦縣步文真菌站首次引回銀耳菌種,創辦古田縣外貿公司西山菌種站,向社會供應銀耳菌種1萬多瓶。同時,大橋鎮蒼岩村姚宜孝從松溪引進段木栽培銀耳技術;大甲鄉彭兆燧也開始培育銀耳菌種,並採用段木接種栽培。銀耳生產周期需200天左右,每立方米木材僅收乾耳100克~450克,價格每公斤120元~240元。其主要產地在大橋、大甲公社的一些地方,未形成批量生產。
1969年,大橋公社沂洋大隊蒼岩真菌所姚淑先引進上海農科院及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銀耳木屑瓶栽,首
1979年,吉巷鄉前壠村青年農民戴維浩取得栽培容器的新突破,即使用進口薄膜袋裝料,打孔接菌,以臥式排架出耳,每50公斤木屑可收5公斤乾耳。該法試驗成功使成本大為降低,促進了銀耳大批量生產,1980年全縣銀耳產量達104噸,比上年增長15倍。
1983年,姚淑先等首先引進棉籽殼試種銀耳並取得成功,棉籽殼取代木屑作為主原料栽培銀耳的成功,變廢為寶。此後,全國利用棉籽殼生產銀耳供應市場,節約了大量木材,同時使單位產量提高30%。同年,古田縣使用推廣食用菌機械,年產量從1983年的978噸猛增至1984年的1927噸,比增197%。
經過20年栽培實踐的淘劣促優,至1990年,全縣形成600多個栽培銀耳專業村,其中重點村30多個。同年,全縣銀耳產量達2105噸,產值10029萬元。
21世紀以來,古田銀耳又廣泛推廣工廠化生產,該工藝是建立銀耳生產專用房,實行工廠化管理、無公害化種植。
生產情況
2007年,古田銀耳已形成專業化、基地化、周年化的生產格局,使古田銀耳的生產與種植真正成為當地農村的主導產業,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來源。全縣形成100多個銀耳栽培專業村,銀耳栽培標準化專用房1萬多間,2006年全縣栽培銀耳2.35億袋,產量達1.76萬噸(乾品),占全中國銀耳總產量的90%,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2009年,古田縣銀耳鮮品產量達到23萬噸,產值近8億元。
產品榮譽
1995年,在第二屆全國農業博覽會上,“古田銀耳”榮獲金獎;
1999年,“古田銀耳”又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
2000年“古田銀耳”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名牌農產品”稱號;
2001年5月,獲國家工商總局核准登記為域名證明商標;
2004年6月,原國家質監總局批准對“古田銀耳”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根據《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過了對古田銀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批准自2004年6月16日起對古田銀耳實施原產地域保護(公告2004年第72號)。
地域保護範圍
古田銀耳原產地域範圍以福建省古田縣人民政府《關於申請確定古田銀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範圍的報告》(古政文[2004]121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福建省古田縣所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古田銀耳應具備以下主要質量技術要求條件:
1、品種:採用當地銀耳野生種和Tr01、Tr21、Tr63等品種的銀耳純白菌絲和香灰菌絲進行最佳化組合、提純、復壯、出耳試驗所選育出的菌種。
2、工藝流程:配料→裝料→滅菌→接種→菌絲體培養→出耳管理→採收。
3、加工:以傳統的手工操作為主,以日光催白和熱風烘乾相結合的方法,工藝流程為:消除耳基清洗→泡洗→日曬→烘乾→精選分級→包裝貯存。
4、產品特性:總糖≥8%,蛋白質≥6%,含水量≤15%。
專用標誌使用
在古田銀耳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古田銀耳“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須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設立的申報機構申請並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後,方可使用古田銀耳“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
相關人物
戴維浩,古田縣興華真菌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是古田人敬佩的食用菌“土專家”,聞名遐邇的民營科研“大腕”。20世紀70年代,戴維浩就開始潛心鑽研食用菌產品的開發與栽培技術,他首創的全國“袋栽銀耳”生產技術,實現了銀耳栽培技術歷史性的突破,袋栽銀耳產業成了全縣的支柱產業。 因為他在銀耳種植方面的突出成就,屢屢獲獎,1987年袋裝銀耳被寧德行政公署評為“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生產者稱號”;2005被評選為全國勞模,2001年他的食用菌栽培基地被亞太地區食用菌培訓中心列為“國際食用菌技術培訓基地”。2011年2月,古田縣人民政府簽發《古田縣人民政府關於頒發古田縣第一屆科學技術獎的決定》,決定授予戴維浩為科學技術傑出人才重大貢獻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