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作偽

古玉作偽

古玉作偽一般有煙火熏色、顏料浸煮、強酸腐蝕等手段,當前的手法也在不斷翻新。將仿製玉放在火中燒紅,再將剛死的犬腹部開一個深口,趁玉器正熱時放入犬腹中,然後將犬埋在地下,幾年後取出,形成的紅斑血沁和真的一樣,此謂“狗玉”或“狗肚玉”。也有將玉放進割開的活羊腿里,再把傷口縫好,幾年後取出,玉上自然也帶上了血沁,此謂“羊玉”或“羊腿玉”。還有的用豬血與黃土和成泥,放在大缸中,然後將玉埋在裡面,時間一久就有土咬、黃土銹、血沁等痕跡。

古玉作偽

點擊查看大圖
流傳至今的古玉可分為傳世和出土類,其中出土古玉占絕大多數,傳世玉器中仿製品甚多.這些仿古玉器早在北宋就有,清代民國達到鼎盛。據王心瑤的《玉紀補》記載,玉器作舊的主要方法有:
1 把藥料盛入罐內燒制假玉.這種燒制出的玉,玉色雪白,稱之為雪白罐子玉,與真玉極為相似.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上面有氣眼而且也沒有真玉潤澤,也易脆.
2 用各種石類冒充玉石.有些石類晃眼之下極似玉,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類'玉石'極不溫潤,特別亮,硬度底.若與真玉磨檫,則會磨出許多條紋,而真玉則不會有條紋.
3 將殘玉片加以補整,冒充完整古玉器.這類玉器經敲擊發出的聲音黯啞,不似真玉清脆.
4 造黃土銹.將假玉器遍塗膠水後,埋入黃土泥中,時間越久,黃銹越象.
5 造血沁.將假玉燒成赤色,再用活貓犬或剛死的貓犬腹部割一深口.趁玉正熱時放進去,再將貓犬埋入地中,一年後取出即成為所謂的'狗玉',帶有新玉的顏色.
6 造石灰古.將假玉器燒烤至發白,仿古玉器中的雞骨白色.石灰古玉上有火燒的細裂紋,而真玉上面確沒有.
7 將活羊腿割開,放入小件玉器,縫好,經年取出,玉上有血色細紋如同傳世舊玉上的紅絲沁,稱為'羊玉'.'羊玉'不如真玉溫潤,顯得乾澀.
8 將質地鬆軟的玉器用烏梅水煮,玉質鬆軟處被烏梅水搜空後,再以繩系玉入半沸油中煎熬,冒充'水坑古'人稱'梅玉'其沁色不自然.
9 將假玉器用濃石灰水加烏梅水煮,乘熱取出置與風雪中,即產生細如髮絲的凍裂紋,稱為'風玉',用以冒充古玉中的牛毛紋.
10 叩銹. 將假玉器用鐵屑拌和,再用熱醋淬,靜放十來天后入土,數月後取出,即出現桔皮紋.紋中鐵鏽深紅色並有玉斑如同古玉.
11 用雪茄水泡假玉器,使之染上淡赭色沁.
12將假玉埋入茅坑下,玉被糞尿長時泡製後,表面產生一層白霧,以冒充水浸.

作偽在現代

古玉作偽在現代,使用高科技手法更是層出不窮,作偽者常常使用氫氟酸進行強化處理,但只能腐蝕表面,不能沁入內里。經化學處理過的假玉器,是不能佩帶和收藏的,對人體有害,甚至造成失眠、低燒、飲食不振,嚴重的可以致使中樞神經受損。
偽造古玉的方法雖多,但最關鍵的是造假沁色.只要掌握了識別沁色真偽的方法,也就有了鑑別古玉的重要依據.鑑定古代玉器要通過對古玉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玉質、器型、紋飾、工藝特點等的比較歸納,同時還要把該玉器同所處時代的古玉特點仔細比較後方可斷代。

古玉鑑定方法

古玉一直以來都是收藏熱點,但由於古玉涉及的知識很廣加上專業性也強,其鑑別比新玉要複雜的多,所以人們對於古玉的了解往往不如新玉。
古玉的鑑別不僅僅是對玉質的鑑別,還包括年代的鑑別、形制及用途的鑑別以及背景的鑑別等。由此可見,鑑別一件所謂的“古玉器”是真是假,是一件極不簡單的事情,因此多學習些常識是有好處,因為,真品固然不容易定,但卻可以發現假的特徵和證據,從另一方面來講,同樣也可以少上當。
1.古玉器的鑑別內容
古玉的鑑別,在行業內通常包括這樣幾部分內容,一是鑑別玉質,二是鑑別器形,三是鑑別古玉器的年代,即古玉器的製作和使用年代,四是背景情況的鑑別等。
(1)玉質的鑑別。
古玉常見的玉質通常有蛇紋石玉、獨山玉、藍田玉、軟玉、綠松石、瑪瑙及少量翡翠等。玉質的鑑別相對其它方面來講要簡單一些。我們可以運用前面講過的鑑別方法試著去識別它們。但有些出土古玉由於年代久遠,常會有鈣化現象,即由於地下水等的腐蝕,玉器的部分或全部已變成了白色或黃白色不透明狀,這對玉質的鑑別會有很大影響,通常需要經過專業人士檢測後才能確定。
(2)形制及用途的鑑別
對一件古玉器而言,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對其定名。要定名就必須弄清楚它是什麼器型,以及是做什麼用的。這對於有文字記載之後製作的玉器來說相對容易一些,而對於原始社會至夏商等早期而言,則非常困難。考古學的發展使得很多器型都有明確的定義,可仍有一部分由於沒有找到實際證據仍然要靠推測。在古玉器的形制及紋飾一章中,我們介紹了很多較重要的器型和紋飾,它們都有一定的時代特點可幫助我們鑑別。讀者在實際購買中可以相互比照。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古玉的形制可以仿製,須小心謹慎。
(3)年代的鑑別
古玉器的年代,對其價值有重大影響。一件殷商時期的玉器自然要比明清時昂貴許多。這是其文物價值所在。年代的鑑別,考古行業內謂之“斷代”,就是判斷一件玉器出自什麼年代。有時這是一個令專家也深感頭痛的問題,因為準確斷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常聽說或讀到這樣的描述,即某玉器製作年代在某時代以後至某時代之間,如“明末清初”、“唐宋之間”等等。只憑種、器型、琢工等,而無旁證資料,則只能大概斷代。出土古,因墓葬中有其它隨葬晶的參考,甚至有銘文等記錄存在,則斷代相對準確。
(4)背景的鑑別
所謂背景即是指玉器主人的身份和玉器所經歷過的較著名的事件等。同樣一件玉器,是乾隆皇帝的,還是普通富商的,這之間價值相差萬里。玉器的背景越高貴越著名,則其價越高。
上述四個方面都是考古學家在鑑別古玉器時必須要進行的工作,通常也是極專業的工作。而一般消費者通過對各時代的器型及紋飾特點,以及琢工工藝特點等情況的了解,可以建立古玉器不同時代特點的基本概念,對玉器的購買選擇一定會有幫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