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塤

古塤

古塤,古老原始而又神秘迷人的遠古樂器,素有“人類樂器的始祖”之稱,它是中國特有的民族閉口吹奏樂器,發音原理與其它普通管樂器頗不相同,在世界藝術中、音樂史中占有特殊地位。

古塤
古塤 古 塤 在 長 安
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一名中國男子用古塤演奏的古曲《楚歌》令全世界的人認識了中國六千年前半坡人創造的古老樂器,同時也引起了國內外的音樂專家和民間藝人的關注。如今近二十年過去了,作為這種古老樂器的出土地,塤已經成為了西安半坡的另一種標緻。今天的《家住西安•紀事》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種古老樂器在西安的六千年歷史。

地位

古塤古塤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塤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塤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然而在漫長的歷史交替中,這種古老的樂器流入民間失去了文字的記載,逐漸從輝煌走向衰落,於明代開始成為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歷史記載。
古塤演奏家高明:塤是遠人技法樂器,管樂器裡邊全世界最早的在全國66700多年以前出現的古樂器。在我們西安的半坡出土的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就有這種樂器,那時候是把它用做打獵用的集合人的像號角一樣的工具。當時只有一個一個小3度的孔,後來就發展到當做樂器來使用。商代的時候塤已經發展到五個孔,這五個孔以後就成為一種正式的樂器使用,但是由於這五個孔再也沒有發展,明清時代塤就失傳了。

出土塤

1956年,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了兩枚距今6000多年的陶哨,它們用細泥捏成,保存完整,經過考古學和音樂家們的考證後陶哨被認為是我國最古老樂器塤的最早形式。
西安半坡博物館宣教部主任李娟:在半坡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兩件陶哨,考古家稱為陶塤。這兩件陶哨呈灰黑色,有一個孔兩個音。1977年著名的音樂家李驥先生,經過測定認為它是中國樂器塤的多體型。

演變

從半坡到漢唐,塤經歷了由單音孔到多音孔的演變過程,逐漸形成能表達高雅、清麗、悲壯、深沉、淒涼之意的成熟樂器,被封建帝王們封為"雅樂" 盛行於宮庭。《詩經•小雅》中就有"伯氏吹塤,仲氏吹篪(chi)"這樣的關於描寫塤在古代宮庭盛典中的演奏情景。
由於塤從明代起就失傳於民間,所以對二十多年前的現代人來說,相當多的人對塤是陌生的。1984年在洛杉機奧運會上,一位名叫杜次文的北京青年男子用古塤演奏的古曲《楚歌》令所有在座的人為之驚嘆,從此"中國魔笛"便成為塤的別稱。從此開始引起民樂學術專家和民間藝人們的關注。
陰占中是陝西蒲城縣平鹿鄉的鄉村音樂教師。十多年來因為喜愛古塤的音色,痴迷於塤文化的他,在自己家裡設了一個手工作坊專門從事塤的研究與製作,成為陝西民間的小有名氣的專業制塤人。
在半坡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兩件陶哨,考古家稱為陶塤。這兩件陶哨呈灰黑色,有一個孔兩個音。1977年著名的音樂家李驥先生,經過測定認為它是中國樂器塤的多體型。
在這條遺留著古代文化韻味的古街上,塤已經變成了旅遊商品跟陶質工藝品。但作為樂器,這些出自製陶藝人手中的塤,還不能夠被稱為樂器。它們只能吹出基本的音階,不論是在音域、音色還是工藝製作上都不夠規範。

再現輝煌 

 省文化廳副廳長、笛塤演奏家劉寬忍:咱們現在在陝西市面上見的塤,應該說是一種旅遊產品。它沒有音高概念,只有個大致的音高,但是不能演奏,能吹出來音但是沒有音準。解放以來隨著音樂的發展、社會文化的進步,音樂家們,尤其是笛子演奏家們,把塤拾起來又來研製它。可以說塤的第一次高潮就是80年代杜次文先生出國在金色大廳演出。咱們陝西的作家賈平凹先生寫的《廢都》的這個小說對塤的發展推動有著很大的作用。
塤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比如荒古渾樸,比如斷金裂石,比如蒼涼哀婉……發展到現在由陝西古塤演奏家自己研製的塤,不但繼承和保留了古塤原有的特點和音色,它的工藝和質地也更加精美和多樣化,在音域上也更具有張力和表現力。
古塤演奏家高明:我實驗用這個玉石做出來這種頭腔和胸腔兩種共鳴的塤,這種塤的音域加大了,而且把這個調提高到一個現在我們叫小C調的音高上,等於取締了大C調的音域。這個塤就適合現代人的聽覺,像男高音的音域。 這樣就可以吹一些歡樂的明快的曲調,不會停留在都是悲傷的曲調中。人們現在還是習慣多聽一些多種風格的、多種情緒的一些樂曲。
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塤,在悠悠的歷史演變中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已經不單純的是一種樂器,而成為了詔示6000年前半坡人如何在混沌和蒙昧中探索生活的見證,在這種古老的樂器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人類與歷史之間觸手可及的距離。

相關條目

三海妖
戈碧站
連湖站
救世主降臨
托素湖站
泉水梁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