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伯來文學

古代希伯來文學

古代希伯來文學中著名的作品,是希伯來的《聖經》。它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編纂,直至公元1世紀時完成。後基督教徒把它編為《舊約全書》和《次經全書》。

古代希伯來文學

正文

希伯來人是閃米特族的一支。原在兩河流域遊牧,公元前15、14世紀時侵入迦南,征服並同化當地居民。在腓尼基的影響下,創造了希伯來文字,開始產生文學。公元前12世紀,從地中海東部的島上侵入一支新的強敵,腓力斯(一譯非里斯提)人占據了迦南地區的幾個設防城市,把迦南地區改名為“巴勒斯坦”,意思是“腓力斯人的土地”。希伯來人對腓力斯人的戰爭十分頻繁艱苦,成了希伯來文學的重要題材之一,同時也促進內部各部落的團結,儘快建立統一的王國。公元前11世紀時建立了以色列—猶太王國,推掃羅為第一任國王(公元前1028~公元前1013在位)。掃羅死後,由大衛繼位(公元前1013~公元前 973),國勢強盛,把腓力斯人趕出國境,控制了從腓尼基到埃及的商隊大道,奴隸制經濟空前繁榮,文學藝術興盛。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在位時(公元前973~公元前933)被稱為黃金時代。所羅門死後,王國分裂為以色列與猶太(公元前 922),互相殘殺。反映在文學作品裡,特別是“先知書”里,“先知”們不斷揭發、控訴富人欺壓窮人的現象和社會風氣墮落的情況。
公元前 722年,亞述摧毀了北國以色列的首都撒馬利亞,俘虜了國王及大批臣民。以色列王國遂告滅亡。150年之後,猶太王國也遭到同樣的命運。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圍攻耶路撒冷,並把它付之一炬,同時擄去王公貴族、軍隊、手工業者、建築師和男女歌唱家等5萬餘人,這就是著名的“巴比倫之囚”,是猶太人的大災難,但在文化上卻起了刺激、促進的作用。在文學上,愛國主義思想有了發展,產生了潑辣的先知文學;在宗教上完成了一神的猶太教教義和教規。這時期還編纂了他們的“聖經”──法典,吸收了一些巴比倫的神話、傳說。希伯來文學有了更大的發展。

古代希伯來文學古代希伯來文學
公元前 538年,巴比倫被波斯所滅。“巴比倫之囚”也隨著歸波斯人統治。波斯王居魯士決定釋放被囚的猶太人回去重建耶路撒冷。在波斯統治下的100多年中,希伯來文學受到波斯文化的影響。
公元前 334年,馬基頓的亞力山大東征,占領了西亞廣大的區域。希伯來文學又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公元前64年,羅馬的龐培東征,猶太又淪為它的屬國。公元70年,在抗羅戰爭中,重建的耶路撒冷又毀於炮火。從此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古代希伯來政治、文化的歷史也從此結束。
古代希伯來文學中著名的作品,是希伯來的《聖經》。它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編纂,直至公元1世紀時完成。後基督教徒把它編為《舊約全書》和《次經全書》。
《舊約全書》共39卷,編纂的體例是分為經律、歷史、詩文、先知 4部分(猶太教聖經原算24卷,分為經律、先知、聖著 3部分,史書放在先知部分內。他們把12小先知算一卷,《以斯拉記》《尼希米記》算一卷,《撒母耳記》《列王記》《歷代志》等書的上、下卷都算一卷)。
經書即《摩西五經》──《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這部分成書最早,公元前 444年就被確定為聖經。內容有最早的歌謠,如《拉麥之歌》、《掘井歌》;有創造天地、樂園禁果、洪水方舟等神話和亞伯拉罕、以掃、雅各、約瑟、摩西等人的傳說。《創世記》中有很多神話傳說,尤以約瑟的故事最為膾炙人口。《出埃及記》是一部英雄史詩,敘述摩西組織以色列族人逃脫埃及人的奴役,在沙漠中流徙的情景。《利未記》和《民數記》寫曠野中苦鬥的生活。《申命記》寫摩西在約旦河東岸向民眾演講,宣布神的法紀。《申命記》是五經中成書最晚的一卷(約公元前 6世紀),從中可以看出希伯來散文的修辭技巧。
歷史書計有《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記》(上、下)、《歷代志》(上、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等10卷,是以色列—猶太國的興亡史。成書年代大約是公元前 600至公元前 300年之間。《約書亞記》寫渡河征服迦南的經過。《士師記》是“士師時代”與強鄰戰鬥的英雄史傳。《撒母耳記》上、下兩卷寫以色列—猶太王國的建立和發展,主要寫掃羅和大衛兩個開國元勛的事跡。《列王記》上、下兩卷寫大衛以後列王的故事,對所羅門時代的繁華,描寫十分詳細。《歷代志》是後出的希伯來民族的通史,強調了愛國主義思想。《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是復國重建時期領導人物的傳記。這些史書中有許多部分顯示了希伯來散文的特色:簡潔、生動,既有史實,又有傳說故事和詩歌插曲。
先知書是希伯來文學中的一束奇葩。先知們在社會面臨危機之際,大聲疾呼,發表政論或詩歌作品以斥責富人的殘暴、官僚的腐敗和社會風氣的墮落,富有不怕犧牲的殉道精神。馬克思所說的“舊約全書中的語言、熱情和幻想”就是指先知書的特點。如阿摩司在以色列國滅亡之前30年所寫《阿摩司書》,警告有亡國的危險;耶利米也因直言諫諍而多次監禁,後見君臣大批被囚而作著名的《哀歌》。《哈巴谷書》寫尼布甲尼撒的軍隊凶暴而貪得無厭,斥責強國蹂躪弱小。《以賽亞書》譴責社會風氣的墮落,又給苦難中的人民以希望。
《舊約》中的詩文部分以詩歌、小說為主,也有戲曲、牧歌。《詩篇》是抒情詩集,收 150篇詩,多數是合樂的。相傳為大衛所寫,其實不是一人之作,有些是幾百年後“巴比倫之囚”的悲歌。《雅歌》是抒情的牧歌,公元前 2世紀時的作品,在《舊約全書》中是最晚出的,受希臘牧歌的影響,並且沒有宗教的情味。希伯來的哲學詩集被稱為“智慧書”,其中《箴言》一書集民間諺語之大成;《傳道書》中則以優美的文筆反映了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約伯記》是一出雄大的哲學劇曲,探討好人為什麼受苦的問題,反對當時流行的現世報應說。《耶利米哀歌》5首,哀亡國之痛,作自我懺悔,含有復國新生的希望。此外,先知書中的《以賽亞書》、《以利米書》、《何西亞書》、《阿摩司書》、《哈巴谷書》、《彌迦書》等,都是用詩歌的形式寫成;經、史類的書中也載有不少詩歌。
希伯來的小說產生較晚,公元前4世紀初才有第1部小說《路得記》,取材於 700年前士師時代的故事,反映復國時期的生活。寫一個異族女子路得和本族農民波阿斯相戀成親。反對當時的領導人以斯拉和尼希米的狹隘的民族思想。《約拿書》作於公元前300年左右,主題也是反對狹隘的民族思想。《以斯帖記》作於公元前 168至公元前165年間,寫兩個希伯來人在波斯朝廷中為本民族進行鬥爭的故事,用以鼓勵希伯來人反抗敘利亞塞琉古王朝的殘酷迫害。與此同時出現的《但以理書》,用想像中的幻境,借歷史上亡國之君艱難復國的故事,以激勵處於塞琉古王朝統治下的希伯來人的鬥爭。恩格斯指出這部小說的作者通過但以理之口說出“關於波斯、馬其頓的世界統治的興衰和羅馬的世界統治開始的預言”,是為了“使讀者能夠接受最後關於以色列人會克服一切苦難,終將勝利的預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2卷54頁)。
《次經》或譯《經外經》,14卷,寫作年代較晚,未能編入希伯來《聖經》;但在基督教希臘文的《舊約》譯本中包括了這些作品,拉丁文譯本是從希臘文本轉譯的,所以天主教《聖經》中也包含《次經》。《次經》各卷的原文分希伯來文和希臘文兩種。《以斯特拉》上下卷、《猶滴傳》《便西拉智訓》《蘇撒娜的歷史》《巴錄書》的上半卷、《耶利米書信》《瑪喀比傳》上卷等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其餘的《所羅門智訓》、《以斯帖補篇》、《但以理補篇》、《巴錄書》下半、《瑪拿西禱文》《瑪喀比傳》下卷等是用希臘文寫成的。《多比傳》據說原文是希伯來文, 已散佚,只存希臘文本。《猶滴傳》寫女英雄巧殺敵將的故事。《蘇撒娜的歷史》揭露貪贓枉法的審判官,讚揚富有正義感而勇敢機智的青年法官。《瑪喀比傳》寫苦難深重的民族獲得獨立的故事;它的上、下兩卷用兩種不同語文寫成,內容近似,而繁簡各異。《所羅門智訓》是哲學文集,深受希臘斯多葛派思想的影響,為守舊的希伯來人所不喜愛,而文字則頗美麗。《以斯特拉》下卷屬於“啟示文學”。自《但以理書》問世以後,在公元前後 125年內,未經採錄在《次經》中而流傳的啟示文學作品有《以諾書》《巴錄啟示錄》《彼得啟示錄》《摩西升天》《所羅門詩篇》《以賽亞升天》等所謂“偽經”。
古希伯來文學作品反映了氏族社會和奴隸制社會的生活。除少數外,都充斥著一神的猶太教思想,並富於民族思想和愛國主義的色彩。
參考書目
 朱維之:《基督教與文學》,上海,1947。
 R.G.Moulton, The Literary Study of The Bible.
 L.I.Feuer and A.Eisenberg,Jewish Literature Since the Bible. Cincinnati, 1941.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