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文俊

叢文俊

男,漢族。考古學家,書法家。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篆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叢文俊 叢文俊

叢文俊,別署林取、如也,號兩可齋主人、直指軒主人。1949年1月22日生於吉林市,祖籍山東文登。1981年畢業於吉林大學考古專業,獲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漢語文字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古籍所考古學專業(古文字學研究方向),獲博士學位。1994年,叢文俊創建了吉林大學歷史文獻學專業古代書法文獻與書法史研究專業,並開始面向海內外招收碩士研究生。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篆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員,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歷史文獻研究室講師,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作品

長於多學科的綜合考證與研究,頗具創意和開拓精神。在書法創作上取得了全面的成就和廣泛影響,

多次擔任全國各類大展評審。出版有《商周金文》、《春秋戰國金文》、《先秦書法史》(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中國書法簡史》(光碟版)、《書法史鑑》、《叢文俊書法研究文集》(30萬字)、《揭示古典的真實——叢文俊書學、學術研究論集》(81萬字)、《叢文俊書法作品精選》、《篆隸書基礎教程》《叢文俊還歲書法集》 等。迄今為止,已發表學術文章一百三十餘篇,其中有三十多篇被海外專業刊物全文轉載,據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1998年)統計,其論文總被引排序全國“藝術學”前十名。

初自學楷、行、草諸體,後得於省吾、羅繼祖指導,遍習甲骨、古文、大小篆等,尤對簡帛和北碑用功最深,所作隸書古拙飄逸,草書縱橫捭闔,氣勢不凡。1976年起作品先後選入 “現代中國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覽” 等。有的作品在多種報刊上發表,或被收入《中國楹聯墨跡薈萃》。發表書論文章《簡談〈好太王碑〉字型》《古漢字書法二十五講》《論隸書——兼說隸變的早期特徵》《韻、意、法互較》等。

2006年10月文軒畫廊推薦書法家叢文俊教授在魯迅美術學院舉辦書法碑帖題跋展,由當年就讀中國畫系的青年畫家蘆熙霖先生為畫展做全程攝像並記錄了叢文俊先生輝煌的藝術成就。

成就榮譽

他以書法研究、創作上的卓著成就,先後三次獲吉林省政府“長白山文藝獎”,獲首屆“中國文聯各文藝家協會中青年德藝雙馨優秀會員”稱號,中國書協首屆蘭亭獎理論獎;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教育一等獎;當選2009年“中國書壇十大年度人物”,當下最具市場潛力的十大書家,兩獲國家圖書獎,獲中國美術館《當代書法名家提名展》首展五十人提名並被收藏作品,數十次擔任中國書協各類大展評審。2008年被《中國書畫》評為“中國當下最具收藏價值的十位書家”。多次應邀到韓國、日本、美國及我國台灣地區參加學術會議並進行講學活動,為當代中國最負盛名的學者、書法家、書法理論家之一,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獲獎 。

外界評價

在自我完善並進行學術理論建樹的同時,叢文俊先生還傾心於書法理論與實踐的教育,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書法藝術的布道者,教鞭遠及歐美、東南亞,近到港台及國內外二十多所大學,培養了書法碩士、博士近百人,被稱為中國書法教育和學術界的大師級人物。
叢文俊學識淵博,被業內譽為書界大儒、學者型書家。他深諳於文字學,能對各種書體做追根溯源的研究,上至商周甲骨、金文、小篆、戰國銘文、簡牘、帛書、秦漢磚瓦、漢魏碑碣、墓誌無不涉獵;下至晉唐宋明各代名家墨跡潛心研摩,並能使之貫通,是中國當代書壇少有的諸體兼擅的全能型書家。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認為,“叢文俊非常難得的集書法藝術創作、學術研究和書法藝術教育於一體,同步對當今書壇產生巨大影響,他也以實際行動,為書法界樹立了標桿。” 叢文俊對書藝孜孜以求,在不斷否定自我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藝術實踐。

作品賞析

篆書(澹泊明志 虛靜無為) 篆書(澹泊明志 虛靜無為)
叢文俊書法 叢文俊書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