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

反全球化

“反全球化”並不是要反對全球化這種趨勢,轉而尋求傳統的發展道路。從本質上講,“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種全球化的結果,因為它的成員享用了交通、信息傳遞等全球化帶來的各種便利條件,否則,來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業、不同組織,擁有不同的政治觀點的人不可能走到一起。

基本信息

深層原因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觀點

反全球化反全球化

安南在2000年4月發表《千年報告該報告》,在第一部分重點談及全球化問題,認為很少有人、團體或政府反對全球化本身,他們反對的是全球化的懸殊差異。原因在於:

第一,全球化的好處和機會仍然高度集中於少數國家,在這些國家內的分布也不平衡。

第二,最近幾十年出現了一種不平衡現象:成功地制定了促進全球市場擴張的有力規則,並予以良好實施,而對社會目標無論是勞工標準,還是環境、人權或者減少貧窮的支持卻落在後面。

更廣義地說,全球化對許多人已經意味著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無法預測的力量的傷害,造成經濟不穩和社會失調,文化完整性和國家主權可能處於危險之中。甚至在最強大的國家,人們不知道誰是主宰,為自己的工作擔憂並擔心他們的呼聲被全球化的聲浪淹沒 。

深層次原因分析

1、在世界範圍看,新的全球矛盾仍然是窮者與富者的對立。在全球化加速的情況下,未來世界的危險性是資本的統治、技術的統治與少數集團、少數國家統治,即全球民主喪失下的全球治理。因而新的世界矛盾與衝突不可避免。如果全球化最後導致的是全球大多數人們沒有得到利益,甚而失去家園、失去基本生存保障,那么全球化的後果將不堪構想。

2、全球化使得民族認同與民族主義問題空前突出。那些無法在全球經濟中支配自己命運的人更需要民族認同與民族國家。多元文化、認同、文明如何與單一經濟共存是一大世界性挑戰。

3、“反全球化”力量多為那些在全球化中最沒有競爭力的、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邊緣化的最不已開發國家與民族(族群部落)、被排斥的人群、試圖保護自己的特性不受影響的團體與個體等等 。政府與公司不得不增加全球化的人性面,特別是善待全球化中的少數者問題。

力量來源

反全球化的主體可概括為反全球化者,它包括反全球化人士和反全球化組織。

反全球化人士。第一,一類相當突出的反全球化力量,是那種旨在維護以至弘揚本文明、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體系的宗教文化運動,它們抵抗全球化大潮中主導的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念體系的侵蝕和支配。第二,以跨國公司和美國的經濟文化實力為主要靶子的一些反全球化思潮或意識形態。第三,由於全球化威脅或剝奪其就業而反對全球化的已開發國家部分勞工,他們構成那裡勞工界的反全球化運動及其社會基礎。第四,社會主義等“左派“力量、環境保護主義者和人權運動分子等成分構成的部分反全球化運動。

從本質上講,“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種全球化的結果,因為它的成員來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業、不同組織,擁有不同的政治觀點,沒有全球化帶來的各種便利條件如交通、信息傳遞等,這些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來的。因此說,離開了全球化,“反全球化”也就不復存在。

主要表現形式

1、原始主義

反全球化反全球化

將人類的歷史看作是以往那種美好狀態的衰落,就是人們最初的狀態是最好的,然後慢慢人類歷史就走下坡路了,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歷史倒退論的觀點,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文化不受到別人的侵擾。

如,芝加哥有這樣奇觀,大街上汽車跑,四輪馬車也跟著跑。這些人都是自己織布、自己做衣服,婦女包著頭巾,不學別的就學本民族的語言、本民族的文化,上本民族辦的學校,不和外族通婚,也是怕別的文化侵擾到他們。如果和外族人通婚,就要被趕出部落。

2、社會改良主義

社會改良主義並不從根本上反對全球化,它反對的是西方國家現行的全球化的政策和策略。

社會改良主義強烈地反對世界銀行世界貨幣組織、WTO等國際機構,包括是一些國家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認為,當今世界的兩極分化,是西方已開發國家現行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造成的。要求這些國家調整他們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 如綠黨,他們有一系列的主張,比如說反對市場經濟、反對物質主義、反對消費主義、反對壟斷、反對核威懾等等,主張生態經濟、宣傳和平主義思想,倡導社會公平原則,這些也都是針對西方已開發國家現行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如今綠色政治思潮在歐洲政壇上影響很大,綠黨已經占了歐洲議會的很大席位。

3、民族主義

本意是要反對西方價值觀的入侵、普遍化擴張,但卻走向了民族主義和反全球化。北韓是一個典型。

4、原教旨主義

是主張按照某一套原教旨主義重新組織全部社會生活的集體行動形式。反對的是一直以來由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反對按照西方的價值觀念所建構的全球性。原教旨主義實際上是想用自己所主張的那個價值觀的普遍化擴張,來對抗全球化中西方價值觀念的普遍化擴張。

啟示

(1)反全球化不會阻礙全球化這一反映當代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趨勢。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產物,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不可抗拒的趨勢。全球化要求在全球範圍內合理地配置生產要素,從而促進全球經濟的共同繁榮,這是歷史的進步。這一歷史進程是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轉的。實際上,反全球化本身也是全球化這一歷史潮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大多數“反全球化”勢力也都不反對全球化本身,而只是反對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一面。

(2)反全球化有助於人們更加全面、辯證地看待全球化,正視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在西方國家占有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全球化進程中存在著許多弊端以及許多不合理、不公正的現象。反全球化揭露了“全球化時代”存在的嚴重問題,積極反對霸權主義和殖民主義,促使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不得不正視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尖銳問題,努力促進國際協調管理機制的改革與完善。近年來在各種國際會議中,都認為反全球化不會阻礙全球化這一反映當代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趨勢。

(3)反對全球化提醒我們,全球化本身是一把雙刃劍。美國學者羅伯特•塞繆爾遜承認:“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加快經濟成長速度、傳播新技術和提高富國和窮國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徑,但也是一個侵犯國家主權、侵蝕當地文化和傳統、威脅經濟和社會穩定的一個有很大爭議的過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承認:“全球化對美國是好事,對其他國家是壞事……因為它加深了貧富之間的鴻溝。” 英國《衛報》發表的題為《全球化的受害者》的文章承認:西方國家利用全球化推行“新殖民主義”。甚至美國《華爾街日報》在1995年7月6日就發表文章承認存在“美國的新帝國主義”。

人們都還記得,在經濟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壓力下,泰國過早地、過度地開放金融市場,撤掉了所有自我保護的屏障,結果導致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泰國金融危機很快發展成為東南亞金融危機,接著發展成為亞洲金融危機,還導致俄羅斯金融危機和巴西金融危機。這個極其深刻的歷史教訓無論如何也不能忘記。正是這一沉痛的歷史教訓提高了開發中國家的人們對全球化的認識,使幾年前曾片面地熱中於全球化的人們現在也轉向於冷靜地全面地看待全球化。我們可以通過全世界的反全球化浪潮,可以謹慎對待全球化。認識到全球化的利弊。

國家對策

反全球化是讓全球化的腳步走向更加公平、公正、自由的方向。反全球化浪潮更是已開發國家和不已開發國家弱勢群體的吶喊。應該讓大多數人民真正參與全球化,只有廣大人民對全球化的利益與風險有了切身感受,全球化才能獲得真正的動力源。就是說,全球化才會有可持續性。不能聽任全球化進程只受市場力量支配,而必須有駕御全球化的相應制度安排,否則全球化的社會成本太高,將在根本上制約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為此,要形成三級國際制度。在國內,各國首先要加強適應全球化的制度建設。在國際,現存國際經濟組織要加速機構改革,對各國政府與人民更加負責,增加機構與工作的透明度並接受全球各地公眾的監督。地區是溝通全球與國家的中間環節,有關國家應在地區一級積極探討多邊合作、地區一體化的模式,爭取使類似歐洲東亞這樣的地區在全球化的制度結構中扮演更大角色。

從長遠看,當前反全球化運動提供的最深刻教訓應該是:世界各國應儘快探索“全球治理”之道。為了人類的共同未來,為了一個更均衡的、可持續性的全球化,民主、公正與合理的全球治理是非常必要而緊迫的。因為全球治理涉及各國的切身利益,各國之間達成一些能付諸實施的全球化問題框架非常困難(如同關於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世界貿易組織貿易談判一樣)。 只要我們客觀正確的對待反全球化運動,反全球化必將成為全球化的發展的一塊最好的磨刀石。

著名運動

近年來大規模的反全球化運動,至少有下列數起:

1999年11月美國西雅圖反對世界貿易組織,成千上萬民眾抗議世貿自成立四年來推動的貿易自由化政策。

2000年4月美國華盛頓五一勞動節前夕遊行,兩萬名工會、勞工組織和環保人士反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約有1350人被警方逮捕。

2000年5月6日 在泰國,有數千名民眾抗議在清邁舉行的亞洲開發銀行(ADB)33屆年會。

2000年9月11日 澳洲墨爾本 圍堵世界經濟論壇(WEF),示威民眾組成人鏈,希望阻止作為全球富豪和統治精英的俱樂部的論壇召開。

2000年9月26日 捷克布拉格 反對世銀、國基會(IMF),連續多天有一萬五千人堵塞會場周圍街道,捷克的總統哈維爾派出軍警鎮壓,甚至有納粹黨徒協助警方。

2000年10月底 韓國首爾 抗議第三屆歐亞高峰會(ASEM),韓國民主勞總和學生與市民團體發動三萬工人、學生團結一致反對全球化,喊出“另一個世界是可實現的!”。

2000年12月6日 法國尼斯 反對歐洲聯盟(EU)高峰會議,總計八萬來自各地的示威者,包括歐洲工聯(CES)發動的工會會員冒雨遊行,反對大財團控制下的歐洲和歐盟一體化政策,爭取一個保障人民生活的歐洲。

2001年1月27日 瑞士達沃斯 反對世界經濟論壇,瑞士軍警以防範暴動為由,阻止來自歐洲各國民眾到來示威。在地球的另一端,巴西的阿雷格里港,一萬人參與名為“世界社會論壇”的民間會議,討論有別於財團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和社會模式。

2001年4月 加拿大魁北克 反對美洲自由貿易協定,鋼鐵工會會員、環保人士和左翼團體走在一起,共同反對貿易協定,指出它方便大資本的剝削自由,使美洲各國工人的待遇競相向下調低,使財團利潤需要凌駕於環境保護之上。

2001年5月1日 世界各地 國際勞動節,世界各地都有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反對官商全球一體化政策,要求保障勞工權益。

2001年6月16日 瑞典哥特堡 反對歐洲一體化,八萬來自歐洲各國的民眾,反對歐洲聯盟進一步推動經濟自由化及抗議美國總統布希到訪。警察更開槍打傷民眾。

2001年7月20日 義大利熱那亞 抗議八大工業國會議(G8),創紀錄的十五到三十萬民眾聚集在熱那亞街頭,遭到警方強力鎮壓,一名青年當場遭警方射殺。

以上所列只是較大規模的抗議行動,事實上,在全球各地都有大大小小反對新自由主義、反對全球化的鬥爭。在東亞地區,除上述的韓國以及社會主義運動相對強大的菲律賓外,反全球化運動也有所發展。鄰近台灣的香港,是跨國資本推動中國私有化進程的重要據點,早在1997年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年會時,就有反對陣線的組成,進行了示威活動。2001年5月,財富論壇在香港舉行會議時,《全球化監察》及部份學生、民間團體,舉行了反對富豪瓜分世界,主張全球資源人民共享的抗議行動。在日本,2000年7月在沖繩召開的八國高峰會也遭遇了抗議者,現在日本的進步團體也在籌組ATTAC(AssociationfortheTaxationofFinancialTransactionsfortheAidofCitizens,國際上重要的反全球化運動組織,1998年創立於法國,創立的初衷是要課徵托賓稅TobinTax,以管制資本流動,在尼斯示威和巴西世界社會論壇中都有重要角色)的日本分部,準備更積極的推動反全球化運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