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本信息
總科名:泥蜂總科
總科拉丁名:Sphecoidea
科名:泥蜂科
科拉丁名:Sphecoidea
種名:叉突節腹泥峰
種拉丁名:CercerisrufipesevectaShestakov
國內分布:北京、山東、河北、河南、山西。
形態特徵
成蟲:雌蜂體長14-18mm。體黑色有黃斑。頭的正面、前胸2個小斑、後胸、足及腹部第二至第五節背板端半部均為黃色。雌蜂唇基寬,端緣小齒狀,基部有1個片狀突起,中央凹陷深,例角尖。翅透明,端緣暗色。腹部第一節顯著窄於第二節;腹部各節側面收縊。雄蜂體較雌蜂體短。腹部第二至第六節背極端半部黃色。卵:乳白色有光澤。香腸形。長4.4mm,粗1.5mm。幼蟲:蛆狀。乳白色。頭、尾部尖細,閃現脂肪光澤。老熟幼蟲體長16-27mm,杏黃色。蛹:離蛹,黃色,長14—22mm。蛹體外有繭。繭有2種,大部分的蛹只有一層深棕色柔軟的紙質繭,極少數踴在此紙質繭內還有一層堅硬的淺棕色繭。
生物學特性
叉突節腹泥蜂在山東平陰1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地下巢室內結英越冬。翌年4月下旬開始化蛹,5月上、中旬為化蛹盛期。5月中旬始見成峰,5月下旬成蜂大量出現。開始營築巢室及捕捉象甲成蟲。6月中旬為該蜂的捕食活動盛期,7月中旬為末期。5月下旬始見初孵幼蟲。6月中旬幼蟲老熟做繭,不再活動。叉突節腹泥蜂多在田間土路、土堰斜坡下部及多年荒廢的硬土地上營巢。一群蜂巢的水平分布面積為0.5-1.7m’,垂直分布範圍為10-25cm。其中以地下15cm左右分布最為集中。在10cmX12cm的水平剖面上曾見到有5個巢室。巢室內壁光滑,長卵形。長徑為26—29mm,短徑為11一20mm。在巢室內越冬的老熟幼蟲子裡年4月下旬開始化蛹,蛹期為18—23天。5月中旬野外即可見到成蜂。成蜂出巢後即尋偶交尾,並取食花蜜做補充營養,爾後開始營巢和捕捉象甲成蟲。叉突節腹泥蜂有繼續在其舊發生地營造新巢的習性。其營巢能力較強。營巢時用唇基片將土拱下,用足將上扔運到背後,用腹部末端把上供送到地面。1頭成蜂1天可做1個長卵形(中徑1.6cm,長徑3.2cm)的巢室。營巢後即開始捕捉象甲成蟲。捕捉時行動極為迅速,先飛臨象甲上空,然後突然俯衝,用足將象甲抱握住並注入蜂毒,將其麻痹後抱飛回巢。據觀察,約3—45分鐘可捕捉1次,其間隔時間的長短與寄主的數量、距巢的遠近和蜂的出巢次數有關。每巢內有捕捉的象甲成蟲9—22頭,平均14.7頭。每一個巢室內所捕捉象甲成蟲的種類比較專一。當象甲成蟲填滿巢室後,蜂即在巢室內產1粒卵,以膠質物將卵粘附於象甲成蟲的腹部,然後封閉巢室並留直徑為2mm左右的通氣孔,再營造新巢。巢室內的象甲成蟲即為該蜂幼蟲的食料。成蜂一生可產卵12粒,所營巢數亦與之相同。成蜂壽命28-55天。成蜂捕食活動在9-18時,以10—13時和15-17時最為活躍。該蜂的整個發育肥除成蜂外出活動,其餘均在巢室內生活。據室內飼養觀察,卵期4-6天。幼蟲孵出後把頭插入到象甲成蟲的體腔內,吸取其體液及內臟。食完巢室內象甲約11—15天。最後2-3天幼蟲取食迅速,蟲體增長也快;稍後幼蟲老熟,吐絲做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