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黨

參政黨

參政黨是指在中國,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的民主黨派,這些民主黨派,是個自所聯繫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和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各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物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與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親密友黨。

基本信息

簡介

胡錦濤與民主黨派領導人座談胡錦濤與民主黨派領導人座談

通力合作的友黨關係: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既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實質,是代表廣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各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物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與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親密友黨。

民主黨派

參政黨參政黨

民主黨派,指在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除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以外的八個參政黨的統稱。它們是:是中國大陸除了中國共產黨以外的八個政黨,即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他們大部分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以及日本投降以後、國共內戰爆發以前成立的。那段時間中國政治氣氛比較寬鬆,要成立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的黨派自行解散了,毛澤東希望其他黨派不要解散,可以和共產黨互相監督。保留下來的八個黨派作為“參政黨”,在自己的黨章中都明確規定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參政議政。民主黨派的主席一般兼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副委員長或全國政協副主席。

民主黨派的順序不可隨意變動。其排名的依據一般認為是各黨派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所作的“貢獻”大小。排在首位的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其次是中國民主同盟。

基本制度

合作基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四項基本原則

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活動準則:中國民主革命黨依照憲法和法律

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參政黨參政黨

爭議

參政黨參政黨

贊同的人認為協商制度體現了民主與合作,並且擯棄了西方多黨競爭時互相拆台、“政治遊戲”的方式,而且符合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循序漸進,有利於今後的更大的民主。

反對的人則認為民主黨派其實都必須依靠共產黨,是一種虛假的合作。他們認為,真正的多黨合作,應該是多黨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不一定要實行西方多黨制,但最起碼,各黨之間的地位必須平等,而並非讓某一個黨比其他人更平等。

更有人士認為,中共自稱“解放”了國民黨一黨專制下的人民,而又建立起了與此相同的“政治協商”制度,是自己否認自己的行為,所以根本不存在“贊同”這一觀點。因為中國國民黨在大陸時的政治制度正是現在中共所實行的所謂的“政治協商”制度,在當時的中華民國經常舉行國民黨領導下的政治協商會議,而中共當時卻是以反對黨的身份對國民黨一黨專政和所謂的“訓政”(國民黨領導下的政治協商會議)政策進行抗議的,現在的中共反而套用自己當年堅決反對的政策又對此持“贊同”態度的確會讓人產生很多疑問。

四項基本原則

參政黨參政黨

四項基本原則是鄧小平在1979年提出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不允許爭論的四個議題。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講話中提出,中共中央認為:

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即人民民主專政);

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這四項基本原則的提出表示意識形態方面的控制開始放鬆。提出四項基本原則後,除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不能被討論外,其它的政治議題只要不在這個列表中都可以進行討論。

此外,雖然這些原則的本身不能受到質疑,但是這些原則的表述可以進行討論。例如,後來就有過一次關於社會主義是什麼的廣泛討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俗稱“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過去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今後在國家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對外友好活動中,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團結的鬥爭中,將進一步發揮它的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但在《憲法》正文中,沒有規定政治協商會議的地位。

當前,該國家政治機構下設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簡稱全國政協)以及各個地方委員會。其中“全國政協”常設機構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簡稱“全國政協常委會”),該委員會由全國政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組成。

名稱來歷:1945年10月重慶談判,國共兩黨在商議

參政黨參政黨

時,共產黨代表周恩來認為談判重點就是召開政治會議討論建國方案,便提出召集黨派會議的協定草案。國民黨代表王世傑不同意“黨派會議”或“政治會議”的名稱。他從高度民主與法制的角度,為充分尊重各方意願,提出在“政治會議”中加入“協商”二字,雙方均接受了這個建議。在8月的毛澤東、蔣中正談判中,政治協商會議的名稱及其任務便正式確定下來,並寫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決定“由國民政府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邀請各黨派代表及社會賢達共商國事”。1946年1月10日至31日,由國民黨(8人)、青年黨(5人)、民主同盟(9人)、共產黨(7人)和無黨派人士(9人)的代表一共38人在重慶舉行了“政治協商會議”,再一次確立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並提出了對<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的若干修正的建議。 1949年中國大陸易幟後,中共於同年6月召集了各黨派代表商議建政事宜,先稱“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鏇改命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此所謂“人民”,即意在排除國民黨及其他黨派,並以1949年留在大陸的共產黨為一黨專政基礎。惟與1945年之政治協商會議,並無關係。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毛澤東在開幕詞中宣布:“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第一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共662人,其中團體代表235人、區域代表116人、黨派代表165人、人民解放軍代表71人、特別邀請人士75人,充分體現了會議代表的廣泛性,體現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大團結。

大會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相當於臨時憲法。大會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會議決定以北平為首都,改名北京;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第一屆政協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作了準備。

現任全國政協主要領導:根據1982年12月11日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第三十一條的規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設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書長;第三十六條規定全國委員會主席主持常務委員會的工作。

參政黨參政黨

主席:賈慶林

副主席:王剛、廖暉、杜青林、阿沛·阿旺晉美、帕巴拉·格列朗傑、馬萬祺、白立忱、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李兆焯、黃孟復、董建華、張梅穎、張榕明、錢運錄、孫家正、李金華、鄭萬通、鄧朴方、萬鋼、林文漪、厲無畏、羅富和、陳宗興、王志珍

秘書長:錢運錄(兼任) 歷屆全國政協主席:

毛澤東,第一屆(1949年—1954年),第二、三、四屆名譽主席

周恩來,第二、三、四屆(1954年—1976年)

鄧小平,第五屆(1978年—1983年)

鄧穎超,第六屆(1983年—1988年)

李先念,第七屆(1988年—1992年)

李瑞環,第八、九屆(1993年—2003年)

賈慶林,第十、十一屆(2003年—)

政協委員產生辦法:成為政協委員首先必須是年滿18周歲的公民,按慣例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但海外華僑,及現在由台灣統治的地區的人民理論上也可參加。

基層政協:基層的政協有基層級別的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協商產生,不採用選舉。

縣級以上級別的政協:由該級政協的下一級產生,但也可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各人民團體以協商推薦的方式產生。

中國政黨列表

中國大陸政黨列表

執政黨 中國共產黨
參政黨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國農工民主黨 、 中國民主同盟 、 中國民主促進會 、 中國民主建國會 、 九三學社 、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台灣政黨列表

<strong>泛藍陣營</strong> 中國國民黨 (簡稱 國民黨 )、 親民黨 、新黨
<strong>泛綠陣營</strong> 民主進步黨 (簡稱民進黨)、 台灣團結聯盟 (簡稱台聯)*近來數次否認其屬 泛綠陣營 ,改以“ 第三勢力 ”為政黨號召、建國黨、 新國家連線
兩大陣營以外 無黨團結聯盟 (簡稱無盟)*聲稱中立,惟歷次在選舉及 立法院 表決中與泛藍靠攏、 台灣勞動黨 、 台灣綠黨 、第三社會黨、工黨、 台灣吾黨 、台灣農民黨、紅黨、 客家黨

香港政黨和壓力團體

<strong>泛民主派</strong> 民主黨 、 公民黨 、香港職工會聯盟、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街坊工友服務處、前線(政黨)、社會民主連線
<strong>親建制派</strong>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自由黨、 香港工會聯合會 、泛聯盟、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其他 四五行動 、支聯會、民間人權陣線、香港公民協會
地區政團 民主救港力量、 南方民主同盟 、 公民起動 、公民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