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砂器的發源,因1976年宜興羊角山發現燒制紫砂砂器的龍窯,推前了500年左右,從明代推至北宋。與什物相印證的文字有“梅堯臣:“紫泥新品泛春華”,“雪貯雙砂罌”。歐陽修:“喜共紫甌飲且酌”。米芾:“雪濺紫甌圓”。但是近發現成書於唐光啟二年(886年)的20卷《桂苑筆耕集》,作者崔致遠,在唐僖宗時任高麗都統巡宮侍御使內供奉一職。
該集第七卷《湖州杜孺休常侍》一文道出了“紫泥”一詞,全文如下:“昨睹除書,伏承榮膺寵命再理吳興,伏惟感慰常侍比臨霅水,大振袁風。適聆高握新蘭,又見重分舊竹,實謂政聲日洽,人慾天從。徵黃太守之書卻隨鳳去;借寇使君之眾迎得春來。自此煙封茗畦,月桂苹渚。不詠洞庭歸客,即吟金谷主人。再樂三年,終蘇一境,然後入居青瑣,坐演紫泥,福庶品而既多,掌陶鈞而不晚。某早銜殊眷,撲慰實深,拜賀末由,瞻馳倍切云云。”
這段文字是寫唐僖宗乾符五年至中和二年(878-882年)任湖州刺史的杜孺林的一段事,大意是昨天看到你的任命書,知道你榮任管理吳興(湖州)是人慾天從非常得人心的……三年之後,你可以住在青磚的民宅里,捏你的紫砂,滾動你的陶軲轆(陶鈞),這也是我深感羨慕的等等。從這則筆記中明確了“坐演紫泥”之義,這個“紫泥”比梅堯臣寫的“紫泥”早約150年,距陸羽去世只78年。
湖州刺史與常州刺史每年都相聚兩州邊界為貢茶忙碌。湖州的長興顧渚山與陽羨的鼎蜀鎮(今丁山)僅一山之隔,崔致遠的這則筆記也印證了今宜興丁蜀鎮的陶藝在唐代中期就已發展成為很多人的業餘興趣了。
吳興(湖州)與宜興(陽羨)是唐代最重要的貢茶區。茶事興起與茶具發展緊密親密相關。但在北宋趙佶即位後的100多年裡,這裡的天氣逐漸變冷,貢茶不能按時納貢,貢茶所需就向南發展,促進了武夷山茶事的崛起。建窯的兔毫盞也應運而生。這時宜興的紫泥也因受茶事南移的原因而暫時收斂了鋒芒,但大量的日用品和少量的散茶茶具是餬口所需,因而留下了羊角山的什物。待明代萬曆之後,一是朱元璋廢餅茶,促進了散茶餬口的發展;二是天氣回暖,貢茶中央又回到了太湖西岸;三是文人的介入播揚,泛起了一大批研習紫砂的藝人群體,宜興砂器又形成一個直到清三代之後的高峰。
再一個高峰就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因中華茶文化的復甦發展,除飲用外又加珍藏。這幾回高峰的文化價值及質量都是不相同的。
茶是國飲,紫泥的地位雖從屬於茶,但也不乏珍品,如明張岱所說:“然一砂罐,一錫注,直躋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無慚色,則是其品地也。”在唐代已經有了“紫泥”的用具,還有待於考古的進一步發現。
相關詞條
-
紫泥
紫砂礦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雲母和赤鐵礦組成,其製成紫砂成品泥具有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乾燥、燒成收縮率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而成為舉世名陶。其良好的結合性...
漢語辭彙 礦產分類 泛概念 -
原礦紫砂
紫砂礦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雲母和赤鐵礦組成,其製成紫砂成品泥具可塑性、生坯強度高、乾燥、燒成收縮率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而成為舉世名陶紫砂礦土由紫泥、本山...
概述 主要組成 形成過程 -
紫砂泥
又叫紫砂礦,雅稱“富貴土”,俗稱“天青泥”、“紅棕泥”、“底槽清泥”、“大紅泥”,為製作紫砂壺(器)的主要原料。深藏於黃龍山岩層下數百米,在“甲泥”礦層...
形成 紫泥的礦層 煉製 詳細分類 其他分類 -
原礦紫砂壺
紫砂壺的原產地在江蘇宜興,故又名宜興紫砂壺。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現代更是紫砂史上絕無僅有的繁盛高峰時期,名人輩出,工藝及造型的多樣化,更使紫砂添上了神秘...
紫砂壺介紹 鑑別方法 -
紫脂泥
此泥所制壺通體柔嫩光滑,呈暗黑略現紫光,質堅而沉重,結晶特高。 “紫”者“紫色”也。 “脂”者“羊脂”也。
-
紫砂壺泥料
製作紫砂壺的過程中,泥料是最主要的因素,是決定一把紫砂壺品味的重要標尺。製作紫砂壺的泥料,種類有很多種,主要分為三大類:紫泥、紅泥、綠泥,這三大類中又分...
簡介 紫泥 紅泥 綠泥 其他種類 -
原礦清水泥
從胎質講一般紫泥、清水泥適合泡濃度高的紅茶、普洱茶等,朱泥料的則更適合泡香茶、高山茶、鐵觀音等。 普洱茶、紅茶要求保溫時間長,用較高深、窄長的250ml...
原礦介紹 清水泥 清水泥茶壺適合的茶葉種類 -
紫砂礦
又叫紫砂泥,雅稱“富貴土”,為製作紫砂壺(器)的主要原料。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
概況 介紹 原料 產地 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