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礦紫砂壺

原礦紫砂壺

紫砂壺的原產地在江蘇宜興,故又名宜興紫砂壺。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現代更是紫砂史上絕無僅有的繁盛高峰時期,名人輩出,工藝及造型的多樣化,更使紫砂添上了神秘的色彩。現在宜興的紫砂茶壺、紫砂花瓶、紫砂壁畫、紫砂花盆、紫砂雕塑,紫砂茶海及紫砂裝飾品。均已形成了獨特的完整的風格特點。

紫砂壺介紹

紫砂壺,為江蘇宜興最負盛名。紫砂壺因其悠久的製作歷史和古樸而精美的藝術造型成為目前收藏品中一種極具收藏和欣賞價值的藝術品。紫砂壺燒制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可以燒制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於岩石層下且分布於甲泥的泥層之間,泥層厚度從幾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根據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有關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黃泥屬高嶺—石英—雲母類型,含鐵量很高,最高含鐵量達8.83%。紫砂壺在高氧高溫狀況下燒制而成,一般採用平焰火接觸,燒制溫度在1100-1200°c之間。紫砂壺成品的吸水率大於2%。在顯微鏡下的紫砂壺既是周身布滿氣孔的團聚體;這些團聚體大多數是由石英、赤鐵礦和雲母等礦物組成的,也有少量的是高嶺石等單一礦物組成;團聚體內部的為閉口氣孔,而包在起周圍的為氣孔群,即開口氣孔。

紫砂陶器在燒制過程中,就因這種特殊結構的團聚體產生較大的收縮而生成一層斷斷續續的開口氣孔群。據測試,紫砂陶器的氣孔率約為5%。紫砂壺的氣孔率介於陶器和瓷器之間。正因其這種獨特的質地,使紫砂壺極適於沏茶。紫砂壺所沏的茶水,色香味俱全,配以其精美的藝術造型,使品茶達到完美的境界。

自明朝正德以來的五百年間,中國文人與宜興歷代砂器製作高手合作,將雕刻、鑲嵌、書畫等多種工藝美術手段用於砂壺,製作出典雅精美的沏茶名壺,為世界各大博物館所收藏,成為中華一大瑰寶。近年來,紫砂作為居室飾物,不僅具實用功能,且滿足了家居的裝飾需求,因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鑑別方法

原礦紫砂壺 原礦紫砂壺

紫砂壺第一講究紫砂材質 ,講究砂質的效果,紫砂礦岩從礦石風化到顆粒狀,然後用石磨碾成帶有顆粒的粉沫,加水練成熟泥,製作茗壺,這種原始的泥料加工方法,能很好地保持砂壺的透氣性,使其日用功能良好,優良的材質顆粒效果使壺的音質為深、沉、沙、啞。砂料最佳的顆粒為32目-60目。原始的加工方法,可使砂壺產生圓滑、舒適的感覺。紫砂壺的表面不論偏紫、偏紅、粉紅、豆紫等,養壺不久都應有象上油的感覺,不能枯、乏,顯得沒有活力象老人的皮膚。 紫泥應紫里泛青、泛紅,紅泥應紅而不艷,本山綠泥應黃里發青。過去茗壺的顏色與龍窯的氣氛有關。龍窯燒制的茗壺的顏色與龍窯的氣氛有關。龍窯燒制的茗壺,一般斷面發黑。

看顏色

純正紫砂的顏色,不論紫色、黃色、紅色或者是兩者之間的顏色都應有玉石般的韻味,其光質為黯然之光,象上了油一樣,越擦越潤,不能上臘,不能拋光,可參考老玉石的材質效果,材質越稀有、越有價值,因為資源有限。

聽聲音

紫砂壺是陶之上品,所以壺的聲音是陶的聲音。泡茶以後,聲音沙、啞、沉,不能象金屬聲或者瓷器那么脆聲,聲音沙啞說明材質透氣性好,內部不結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變味。

手感

紫砂壺的手感應具光滑圓潤、舒坦,雖有顆粒但很圓潤,紫砂顆粒一般以32目-60目為適宜,通過傳統手工加工,石磨碾粹的砂粉其手感和機器加工出來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

養壺效果

好的紫砂壺,通過養壺泡茶少許,然後用於布乾擦就能看出啞光色質,油性很重,時間養的越長,色質越深沉,古樸,直至產生壺之靈氣,與人通性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