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
特性因數K值又稱watsonK值或UOP K值,它是油品的平均沸點和相對密度的函式,其具體關係式如下:
式中
T為油品平均沸點的絕對溫度(K),此處的T最早是實分一子平均沸點,後改用立方平均沸點,現一般使用中平均沸點。
由上述公式可見,在平均沸點相近時,K值取決於其相對密度,相對密度越大則K值越小。當相對分子質量相近時,相對密度大小的順序為芳香烴>環烷烴>烷烴。
套用
特性因數K常用於劃分石油和石油餾分的化學組成,在評價催化裂化原料的質量上被普遍使用。它是由密度和平均沸點計算得到。特性因數是一種說明催化裂化原料石蠟烴含量的指標,K值高,原料的石蠟烴含量高,K值低,原料的石蠟烴含量低。但它在芳香烴和環烷烴之間則不能區分開。
K值的平均值,烷烴約為13,環烷烴約為11.5,芳烴約為10.5.大多數催化裂化原料的K值約在11.5~12.5。我國催化裂化原料K值大多在12.0以上。原料特性因數K值的高低,最能說明該原料的生焦傾向和裂化性能。原料的K值越高,它就越容易進行裂化反應,而且生焦傾向也越小,反之,原料的K值越低,它就越難與進行裂化反應,而且生焦傾向也越大。
一般來說,K值每上升0.1,轉化率上升1%~1.5%。在轉化率相同時,K值每增加0.1,汽油產率可相對增加0.6%~0.7%。但K值反應原料油的裂化能力並不全面,由於組成的差別(特別是極性化合物),即使兩種K值基本相同的原料油,其裂化能力也會有較大的差別。比如兩種K值相同的直餾原料和回煉油,雖然K值相同,但轉化率和汽油產率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