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ATV核潛艇

印度ATV核潛艇

ATV是一型攻擊核潛艇。其裝備6具533毫米魚雷管,可攜帶30枚魚雷、水雷或巡航飛彈;通過在“薩加里卡”巡航飛彈上加裝核戰鬥部,ATV將使印度海軍具備對1000公里外目標的有限核威懾能力。

基本信息

印度ATV核潛艇印度ATV核潛艇

國家:印度
項目:先進技術艦船(ATV)
總數:4-6艘
單價(美元):10億(估計)
製造商:維莎卡帕特南海軍造船廠 (vnd) 和梅諾卡船塢公司(MDL)
排水量:5,500-6,500噸
長度:100米(328英尺)(估計)
寬度:15米(49.2英尺)(估計)
吃水深度:9米(29.5英尺)(估計)
動力系統:一個壓水核反應堆(PWR)使用20%的濃縮鈾燃料(160-190MW);一個渦輪(47,000hp/70MW);一根轉動軸;一個7葉片高轉速的螺鏇推進器。(估計)
速度(節):水面上12-15節,水下30-34節。(估計) 續航範圍不受限。
下潛深度:300米(984.2英尺)。(估計)
定員人數:尚未確定(估計為70人)
武器包括:魚雷:6個21英寸(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水雷。一共包含30種武器(水雷、魚雷和飛彈)。
飛彈:潛艇可以發射使用垂直發射系統或魚雷管發射的巡航飛彈(SLCM),地對地飛彈(SSMs)和潛射彈道飛彈(SLBM)。(估計)

發展歷程

自1971年以來,印度有關部門提出了5套研製核潛艇的方案,其中前4套均立足於自主研製。但是,印度軍事工業繼承的是昔日大英國遺留下來的爛攤子,製造工藝落後、技術儲備嚴重匱乏,別說是核潛艇,就連常規潛艇的研製都是空白。這不可避免地造成印度在研製過程中舉步維艱,尤其是核反應堆的建造、小型化及與艇體相結合等問題更是難上加難,再加上印度國內複雜的派系鬥爭,更注定了ATV的命運多舛,前途坎坷。在核反應堆的設計上,因當時印度沒有鈾濃縮設施,印度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提出採用鈽作為裂變材料建立核反應堆,並稱設計的這種沸水反應堆核芯更大,可一次運行6700小時。但印海軍通過特種電腦軟體檢查了反應堆的穩定狀況和瞬變情況後認為,混有氧化鈽氧化鈾的棒狀燃料不適用於核潛艇,而且鈽裂變時同位素分離困難,堅持要求使用盤狀濃縮鈾燃料。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結果,印度雖然投入了約1億美元的資金,並設計出了總長可達429公里的方案圖紙,但設計方案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夭折。

印海軍和原子能研究機構無休止的爭鬥終於使印政府失去了信心。1988-1991年,印度從盟友蘇聯租賃了一艘C-1級(670A型)飛彈魚雷核潛艇K43號,並將其改名為印度教戰神的名字“查克拉”號。在3年租賃期內,印度海軍對這艘核潛艇進行了各種航行試驗,不僅使印度海軍官兵了解和掌握了核潛艇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技術,而且也獲得了寶貴的數據和資料,對ATV的研製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同時,印度海軍還專門為“查克拉”號核潛艇建造了配備60噸起重機碼頭船塢、修理廠、輻射安全處,擁有了使用核潛艇所必需的全部基礎設施。1992年,印度決定以俄C-1型攻擊型核潛艇為樣板,由國防發展署和海軍共同負責ATV的製造工作,核推進系統則由原子能部負責。l994年,印度原子能委員會宣布完成ATV核反應堆樣機的陸上試驗。1999年7月,印度宣布ATV建造工作正式展開。2001年印度海軍聲稱,印俄專家已聯合完成了以濃縮鈾為燃料功率達190兆瓦的潛艇核動力裝置的陸上試驗,並開始在英•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進行安裝和測試。2000-2004年,俄還先後向印提供了58噸低濃縮鈾,並為印度建造了4個核反應堆。目前,印度已經完全解決了40-55兆瓦級壓水堆小型化的問題。承接艇體建造的私營L&T公司則宣布已完成了ATV艇體大部分的建造工作,建成的艇體段將用駁船運至維薩卡帕特南造船廠進行組裝。不過,如果將來ATV投入批量生產,印度政府則傾向於由馬扎岡船塢有限公司建造。

外形設計

印度ATV核潛艇印度ATV核潛艇

ATV採用了短粗的水滴狀艇形,體態輕盈,可謂是“袖珍型核潛艇”。艇長73.8米,寬9.9米,吃水6.6米,水面排水量2300噸,水下排水量2850噸,艇員編制75人。在各國現役核潛艇中,ATV僅略大於法國製造的“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艇長72米,寬7.6米,吃水6.4米,水上排水量2385噸,水下排水量2670噸,艇員編制70人)。ATV的塊頭決定了其載荷不大,有限的艙內空間顯然不可能容納更多的電子設備、儀器武器裝備,這肯定使其作戰能力大受影響。當然,艇小也有艇小的優勢,大型核潛艇在淺水區會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排水量不到3000噸的小型核潛艇卻正好大顯身手。印度海軍當前的首要“敵人”是在阿拉伯海海域游弋的巴基斯坦海軍艦艇,而這一海域則非常適合ATV施展拳腳。

結構布局

ATV採用了與絕大多數俄制潛艇相同的雙殼體結構,即在其耐壓艇體外面又加裝了一層輕型艇體。ATV的殼體採用的是印度海得拉巴國防金屬實驗室研製的高強度特種合金鋼板,其平均厚度達24-27毫米,焊接處加厚為30-35毫米,極為堅固。採用雙殼體結構優點很多:一是安全性增強。據稱,ATV即使被一枚普通的324毫米魚雷直接命中也不礙事,至於一些輕微的撞擊就更不在話下了;二是雙殼體結構的艇體體形優良,有較大的橫、縱穩定性,水面航速較高,耐波性好。不過,雙殼體核潛艇的缺點也很突出:一是占用了艙內體積,擠占了乘員和設備的空間,使ATV今後改裝的餘地更加有限;二是由於浮力儲備過高,據稱高達32%,因此,在下潛時需要較長的時間,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反應速度,三是雙殼體結構複雜,使得潛艇的建造與維修比較困難。尤其是在靠近潛艇首尾兩端的部位,空間十分狹窄,建造施工、檢查以及塗裝都難以進行,今後維修時可能不得不把潛艇部分地拆下才能進行。

指揮與探測系統

這是衡量攻擊型核潛艇性能指標的最重要參數之一,也是核潛艇有效攻擊敵艦艇或成為敵方攻擊目標的決定性因素。ATV的指揮與探測系統如導航聲納電子戰術火控系統均由印度海軍物理和海洋實驗室及科欽造船廠聯合研製,其技術參數不詳。筆者認為,考慮到印度甚至沒有研製常規潛艇的經歷,要自主研製核潛艇的指揮與探測系統困難很大,估計很可能會照搬或者仿製印度海軍引進的俄制“基洛”級潛艇的同類設備。而俄制潛艇指揮與探測系統歷來就是其“軟肋”,其技術水平明顯不如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的同類潛艇。當然,印度近期決定從俄租借l艘最先進的“阿庫拉”-2級(971B型)攻擊型核潛艇,以色列也表示願同印度聯合研製戰略核潛艇,這為印度提高ATV的指揮與探測系統的性能提供了可能和機遇。

機動能力

機動能力是核潛艇對敵發動攻擊和逃避敵獵殺的重要保證。ATV的動力源是一座功率為90兆瓦的核反應堆,外加2台輔助發電機。驅動渦輪及螺鏇槳則由英迪拉•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和原型試驗中心聯合研製的。據稱,ATV的水面最高航速16節,水下最高航速20節,自持力42天,最大航程1.4萬公里。從航速上看,由於ATV仍然採用傳統的壓水式核反應堆,動力不是很強,航速明顯不如各國現役的多數核潛艇(水下最高航速一般高於25節,有的甚至高達40節),僅僅相當於一般的常規動力潛艇。從自持力上看,ATV也低於國外現役核潛艇60-80天的水平。

最大潛深

最大潛深是衡量核潛艇安全性的重要指標之一,下潛深度深可大大減小反潛武器對它的威脅。ATV的外殼採用高強度鋼製造,並且在耐壓艇體外部裝有尺寸更大的肋骨,從而大大增加了耐壓艇體的強度,其下潛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增強。據稱,ATV的最大潛深可達到400米,與俄第四代“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水平相當。潛艇下潛深度達300米以上即可有效躲避反潛深水炸彈的攻擊。應該說,ATV的下潛能力是相當不錯的,不過要與美國“海狼”級的600米和俄“阿爾法”級攻擊型核潛艇900米的潛深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靜音效果

靜音效果是核潛艇生存能力的關鍵因素之一。現代核潛艇的下潛深度使雷達和光電等探測設備,甚至衛星偵察都無能為力,只有聲納才能探測到。因此,核潛艇只要降低自身噪音就能提高隱蔽性和生存能力。據計算,噪音每降低20分貝就可使敵方被動聲納探測距離降低50%,使自身被動聲納探測距離增加l倍。ATV主要採用了兩項隔音技術:一是採用減震隔音技術。ATV的核反應堆安裝在彈性基座上,各種管路採用了彈性連線管,有效地控制了推進系統產生噪音,據測算這可使噪音下降20分貝;二是敷設消音瓦。ATV的外殼嵌滿了規格為16平方厘米的方形塑材消音瓦,艇體用反聲納橡膠塗層包裝起來,以吸收潛艇自身噪音並能阻止敵主動聲納的探測。這可使噪音降低15分貝左右。綜上所述,ATV的噪音應該能降至120-130分貝以下,靜音效果基本相當於美國"洛杉磯“級和俄羅斯“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的水平。因此,印度現任總統、核專家卡拉姆甚至誇下海口,ATV將成為“未來印度洋海底的黑洞”。

攻擊能力

核潛艇只是一種水下載體,真正體現作戰威力的還是艇載武器。ATV雖然身軀瘦小,但卻可以“享用”到超強的武備。據印度媒體透露,ATV裝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多種型號的魚雷;同時,ATV還裝有垂直飛彈發射系統。作為戰略武器,未來ATV勢必將裝備如“烈火”、“蘇里亞”等遠程彈道飛彈,但當前很可能採用潛射巡航飛彈。候選飛彈主要包括印度自行研製的“薩加里卡”、印俄合作研製“布拉莫斯”及俄制的3M54El潛射巡航飛彈。作為印方來說,當然願意裝備自行研製的“薩加里卡”飛彈,該飛彈名義上由印度自行研製,實際上許多技術和設備,尤其是慣性導航系統和渦噴技術主要是從以色列、俄羅斯引進的。更重要的是,這種飛彈的研製工作嚴重拖延,首次發射試驗也一拖再拖。因此,ATV更有可能先採用已試射過多次、技術性能比較成熟的“布拉莫斯”飛彈。該飛彈可攜帶核、常規彈頭,並能從空中、地面、水下和水面等多方位進行發射。其彈頭重200-300公斤,採用主動無源雷達制導,可打擊300公里遠的目標,未來射程還可能進一步增大到1000公里以上。

綜合評估

ATV的水下排水量不到3000噸,以這樣的排水量注定了其先天不足,總體性能不可能十分先進,這也顯示出印度設計師的思想較為保守。ATV最初是作為攻擊型核潛艇設計的,從衡量攻擊型核潛艇的五項主要技術指標(靜音能力、武器效能、航速、潛深、探測與指揮系統)來看,它除了潛深較大外,其他指標均與俄制的“基洛”級和“阿穆爾”級常規柴電潛艇相差無幾,顯然無力擔負獵殺敵飛彈核潛艇和攻擊航母戰鬥群的任務。而若作為飛彈核潛艇,ATV最多僅具備短程的巡航飛彈攻擊能力,明顯缺乏最重要的彈道飛彈的遠程攻擊能力和多個目標打擊能力,無法擔當“二次核打擊力量”核心。因此,總的來看,ATV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基本就相當於採用了核動力的先進俄制常規潛艇,其總體作戰能力較常規潛艇並沒有質的提升。當然,印度當前的首要對手是鄰國巴基斯坦,首要目標是擁有海上核打擊能力,而核潛艇的性能如何尚在其次,有無問題對於印度海軍來說才是最為迫切和重要的。

主要影響

ATV雖然性能並不突出,但作為一種戰略武器,未來一旦服役就將改寫5大核國家對核潛艇的壟斷歷史,對亞洲海上力量戰略格局將產生重大影響。具體反映在:

一是印度海軍遠洋攻擊能力得到極大加強,必將加快其“印度洋控制戰略”的實施。印度海軍的戰略是封鎖敵對海軍在印度5400公里海岸線和259萬平方公里排他性水域活動。而配備巡航飛彈的核潛艇將使印度海軍具備這種海上封鎖能力,大大增加敵方海軍戰略和戰術行動的複雜性。

二是加快了印度戰略核打擊力量建設步伐,將可能進一步激化南亞核軍備競賽。印度海軍一旦列裝ATV,標誌著印度陸海空“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初步建成。印度將由此獲得對巴基斯坦常規戰力及核戰力的雙重優勢,南亞原本脆弱的戰略平衡將進一步傾斜。巴基斯坦也將被迫不惜代價發展其核力量,使南亞核軍備競賽可能進一步加劇。

三是印度獲得“二次核打擊能力”後,將進一步削弱中國現有的核戰略優勢。印度一向信奉“實力至上”,一直視中國為“潛在的、最大的威脅”。1998年印度邁入核門檻後,已大大削弱了中國現有的核戰略優勢,未來擁有戰略飛彈核潛艇後,將具有“二次核打擊能力”,基本形成與中國“核對等”的態勢。其在中印邊界問題和西藏問題上可能將更加有恃無恐,在亞太和世界事務中對中國形成的挑戰也將更趨嚴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