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霞蝶

印度霞蝶

分布於印度洋珊瑚礁海域,肉食性,可餵以動物性,以及人工飼料,適合於水溫26度,海水比重1.022,水量400公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體長可達29公分。

簡介

【中文名稱】印度霞蝶
【英文名稱】Hemitaurichthys zoster
【所屬類別】 珊瑚礁魚類 蝶魚科
【詳細介紹】
蝶魚科 Chaetodontidae
該科魚從學科分應和神仙魚為同科,它們有許多相似之處。

形態特徵

蝶魚和小丑魚其實是熱帶海洋觀賞魚的主角,因為它們擁有美艷的體色,嬌美的輪廓,蝶魚兩側扁平橢圓的體型,再加上既尖又小的嘴巴,正符合其天然處所環境-珊瑚礁,它們利用身體扁平細瘦的特徵,穿梭於珊瑚礁岩縫中,而身上的花紋恰好作為掩飾,保護自己,許多蝶魚尾部有一似眼的黑圓斑點,那是它們用來誘騙攻擊者的假眼,作用在於讓攻擊者錯誤的攻擊其背鰭有堅硬背鰭刺端,以保護自己。蝶魚的地域性不是很強,雖有時爭鬥,但並不會經常發生。食性以藻類,海綿珊瑚為主,有些品種也可會吃一些小動物類及浮游生物。

人工飼養

蝶魚其實是一個正真考驗我們養殖水平的魚種,我們以前養淡水魚時,有一種說法"扁形魚比仿棰形魚難養"。這個觀點用到樣蝶魚確實一點也不錯。蝶魚由於進食的嗜好及習慣,加上它適應新水質環境能力差,所以養好它們是具有挑戰性的。實踐證明,蝶魚對水質要求較高,如果一旦穩定的生存下來,請務必保持好已建立好的水質狀況,在操作中,我們應耐心,細心的及時總結成功的經驗,掌握住最佳狀態時水質數據(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另文細說)。總之,你一開始不要養它們,當你的水族箱的水質穩定及條件成熟時,再開始養它們。另外,它們不能在無脊椎造景缸中放養,因為它們會吃缸中的珊瑚及軟體類生物,而養它們的水族箱最好是水量較大,過濾維生設備完善的水族箱,並在缸中放一些岩石或珊瑚石,一是能夠美觀水族箱,還能提供其匿身處。海水比重:1.022,水溫:26度。

鑑別

(IDENTIFICATION)
背鰭鰭棘(總數):12條背鰭軟條(總數):24-26條臀鰭鰭棘:3條臀鰭軟條:21條。

傳入和分布

(INT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首次記錄(年,地區,參考文獻)
Bennett,1831。
定殖
棲息於珊瑚礁邊緣水深1-35米之間的水域。
來源
原產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多以觀賞魚引進。
分布
分布在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非洲至安達曼海,北至南亞次大陸(即印巴次大陸,簡稱次大陸,含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南至模里西斯(非洲島國)一帶海域。

基本特徵

成魚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體被中型鱗片,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8-9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體色黑白相間,從背鰭第5硬棘經胸鰭基部至腹鰭始端,此前的部分黑色;從背鰭第9硬棘至臀鰭第2-3硬棘以後部分也為黑色;中間部分一致白色。背鰭第5-9硬棘黃色,臀鰭第1-3硬棘也為黃色;腹鰭和尾鰭均為白色,胸鰭白色透明。

生態影響

(ECOSYSTEM)
生活在熱帶,至南緯28度止。棲息於珊瑚礁邊緣水深1-35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組大群在珊瑚礁頂部生活,主要以浮遊動物和海藻為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