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鱗霞蝶魚

多鱗霞蝶魚

多鱗霞蝶魚(Hemitaurichthys polylepis),又稱銀斑蝶魚,俗名霞蝶,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該魚體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較腹部凸出。吻短,口端位,幾水水。上下頜具小梳狀齒。矩形之前鰓蓋具弱鋸齒。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棲息在沿岸珊瑚礁區,以攝食動物性浮游生物為生。屬於高價值觀賞魚,不供食用。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多鱗霞蝶魚(銀斑蝶魚) Hemitaurichthyspolylepis

多鱗霞蝶魚 多鱗霞蝶魚

棲息深度:5-40米

模式種產地:Amboina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最大體長:18cm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Chaetodonpolylepis

英文俗名:Pyramidbutterflyfish,Shybutterflyfish,Pyramidbutterfly,Brushytoothedbutterflyfish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棲所生態:通常成群於群體外圍斜坡潮流經過處。以浮遊動物為食。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琉球群島、中國沿海、台灣菲律賓印尼紐幾內亞、澳洲北部、新喀里多尼亞、帛琉密克羅尼西亞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等海域。

形態特徵

描述一

多鱗霞蝶魚 多鱗霞蝶魚

體被小型鱗片;側線完全,終於尾鰭基部。背鰭單一,硬棘IIX,軟條23-26;臀鰭硬棘III,軟條20-21。體銀白色或淡,頭部較暗色;體側自背鰭第III至第VI棘及軟條部基部下方具金黃金的三角形斑。背鰭與臀鰭金黃色;胸鰭為淡色;腹、尾鰭銀白色。

描述二

本魚吻略尖突,體型甚高,略呈正方形,其最顯著特徵乃身體上有塊極大的銀色區域,它起自背鰭基底中央,分別向喉部及尾柄處擴展而尾柄及尾鰭亦為銀色;此外其他部位均為鮮黃色,背鰭和臀鰭亦為黃色;有些個體的頭部顏色較深呈棕色。背鰭硬棘8枚、軟條23至2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20至21枚。體長可達18厘米。

生態

本魚棲息在沿岸珊瑚礁區,常數尾或數十尾一起在水域的中層或下層活動,非常害羞不易親近,以攝食動物性浮游生物為生。

經濟利用

屬於高價值觀賞魚,不供食用。

保護狀況

保護狀況保護狀況
多鱗霞蝶魚多鱗霞蝶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