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

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

一級方程式比賽上一次在美國出賽是1991年在鳳凰城。當年的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賽事是由塞納勝出。曾經有人建議想在拉斯維加斯主辦F1比賽,但是該處的酒店並不同意讓高速賽車在他們的酒店大堂前飛馳。

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
賽道名稱:美國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
地址:United States Auto Club 4910 West 16th Street Indianapolis-Indiana 46224-USA
官方網站:http://www.usgpindy.com
賽道長度:4.192公里
賽道記錄:1分10秒399 (2004,巴里切羅,法拉利)
比賽總長度:306.016公里
比賽總圈數:73圈

賽道簡介

一級方程式比賽上一次在美國出賽是1991年在鳳凰城。當年的

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
賽事是由塞納勝出。曾經有人建議想在拉斯維加斯主辦F1比賽,但是該處的酒店並不同意讓高速賽車在他們的酒店大堂前飛馳。印地安那波利斯主辦的印第500大賽每年會吸引三十萬名觀眾到現場觀看。一級方程式的組織人士也希望麥可-舒馬赫、前卡特車冠軍維紐夫和蒙托亞等名將能夠吸引到同樣多的觀眾到現場觀看F1。

比賽當天,起步信號一發出,所有一級方程式的車手們會在大直路起步向北跑去,在總長4.192公里的跑道上經歷13個彎回到起點,第十三彎有可能是死亡之彎。賽道由負責工程建設的主任凱文·弗爾貝斯設計。F1賽車在橢圓上按照順時針方向發車。一級方程式的比賽會使用2/5的橢圓路段,大約一英里長。第一個彎是右彎,將近直角,也就是在橢圓的第四彎入口之前。剩下還有8個右彎和4個左彎。所有賽場經過第13彎進入橢圓。

自從2000年正式承辦F1以來,舒馬赫在這裡兩次獲得冠軍,巴里切羅和哈基寧各一次。由於美國方面承辦F1的經驗還不豐富,加上車手對賽道的不適應,這使得眾多車隊很難在美國取得好成績。不過今年國際汽聯將美國大獎賽的比賽日期提前,或許這有利於商業開發和車手的備戰,因為美國站的前一站就是加拿大大獎賽

賽道特性

賽道兩旁有臨時建造的輪胎牆或者永久的水泥護牆。而在第13彎、橢圓大直路上沒有緩衝區,直接對著水泥牆。

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
在如此高速的賽道沒有緩衝區是極其危險的。而且由於國際汽聯對F1強制採用有條紋的輪胎,使賽車抓地力卡特車還要低。

一級方程式賽車在YardofBricks將達到195英里時速(312km/h)。在進入第一個彎時速以前將達到200英里(322km/h)。在第九個彎,車手要把賽車速度降到55英里/h(88.5km/h)。車手經過一個右彎進入橢圓跑道。此時速度約為100英里(160.9km/h)並且開始加速。在美國站如果上演卡特(CART)車手莫亞的意外或者義大利 蒙扎賽道的情況,是不足為奇的,也是我們車迷非常不想看到的。或許今年沒有大意外,但是相信如果美國仍然按照卡特車的賽道來搞F1,意外遲早會出現。

印第安納波里斯跑道的確複雜。跑道的高速賽段其實卡特/硬地賽車橢圓跑道的一半,賽道的一側是水泥護牆,其中一個高速彎就是橢圓的彎道。橢圓賽道上的彎對於賽車、車手都有致命的危險性。如果喜歡看CART賽車的車迷一定不會忘記1999年最後一站摩亞的意外。F1眾多車手中,沒有多少人有跑卵形賽道的經驗。從來沒有玩過這種卵形跑道的F1車手將在此地經歷一場嚴峻的考驗。

歷屆冠軍榜

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印地安那波利斯賽道
2005:麥可·舒馬赫(法拉利車隊)-M. Schumacher (Ferrari)

2004:麥可·舒馬赫(法拉利車隊)-M. Schumacher (Ferrari)

2003:麥可·舒馬赫(法拉利車隊)-M. Schumacher (Ferrari)

2002:巴里切羅(法拉利車隊)-R. Barrichello (Ferrari)

2001:哈基寧(麥拿輪車隊)-M. Hakkinen (McLaren)

2000:麥可·舒馬赫(法拉利車隊)-M. Schumacher (Ferrari)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