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柯定律

但據卡斯柯公司的自我介紹,通過上海捷運1號線共三期工程的實施,卡斯柯已經完全掌握了基於固定閉塞技術的捷運信號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篇名為《卡斯柯公司捷運信號系統國產化報告》中,透露了上海捷運1號線的信號系統從進口轉為國產的過程。 這間接印證了上文所述的,國內捷運的信號系統招標,近年來幾乎被幾大公司包攬的事實。

卡斯柯的發家史 聞名於國內信號領域的卡斯柯,成立於1986年,是鐵路系統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它與上海捷運的淵源,始於上世紀90年代。
1994年,卡斯柯與當時的外方母公司美國GRS(現為ALSTOM)一道,奪得上海捷運1號線信號系統ATC的契約大單。這是當時國內第一個具備列車自動駕駛(ATO)功能的固定閉塞捷運信號系統。
起初,該項目因使用國外貸款而採用了國外設備,因此相應地,車輛等機電系統也採用了由國外公司提供的類似於“交鑰匙”的承包建設模式,全線由美國進口引進。
但據卡斯柯公司的自我介紹,通過上海捷運1號線共三期工程的實施,卡斯柯已經完全掌握了基於固定閉塞技術的捷運信號系統。從1997年初開始,卡斯柯公司參考上海捷運1號線ATS的系統結構和功能,僅用18個月的時間,就自主開發了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ATS100系統,並聲稱,這是卡斯柯捷運信號系統國產化的起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篇名為《卡斯柯公司捷運信號系統國產化報告》中,透露了上海捷運1號線的信號系統從進口轉為國產的過程。“由於ATS100的成功,在2001年上海捷運1號線北延伸升級改造時,上海捷運建設公司(現為上海申通捷運集團公司)決定使用卡斯柯公司的ATS100,更換1995年從美國GRS進口的ATS系統,卡斯柯提供的新型ATS系統在2003年初投入使用,成為國內捷運線路中第一個全國產化的實用ATS系統。”
由此可見卡斯柯對自主研發的ATS100的自信程度,以至於要全線更換掉原美國進口系統。自此,上海1號線成為卡斯柯公司的“代表作品”。
但令卡斯柯引以為豪的上海1號線同樣有過事故前科。早在2009年的12月,因卡斯柯公司提供的信號系統誤發速度碼,導致兩列車側面相撞,所幸司機及時制動,未造成傷亡。
儘管如此,卡斯柯仍然是上海捷運信號系統的“巨頭”,公開資料顯示,上海1、3、4、10號線以及明珠線二期工程,其信號系統都與卡斯柯簽訂了相應的契約,幾乎占了上海捷運的半壁江山。僅僅到2006年,卡斯柯公司捷運相關市場契約已占公司全年市場契約總額的一半,產生了大量利潤。
不僅在上海如此,從該公司網站上公布的情況看,2000年之後,卡斯柯公司始終保持著年均30%左右的增速。其生產的信號系統遍布上海、大連、長春、天津、深圳、廣州等多個城市的捷運線路,承攬或參與的已建、在建捷運信號項目達28項,其中僅京滬兩地就占20項,數量相當可觀。
僅2009年上半年,卡斯柯在捷運市場先後簽約深圳捷運二號線、五號線,廣州六號線,北京捷運亦莊線、九號線、房山線等信號系統項目,契約總額超10億元。
“從1993年開通的上海捷運一號線,到2004年開通的上海3號線、4號線;從2008年中國第一條基於無線通信的北京2號線CBTC信號系統,到中國第一條無人駕駛的北京機場線信號系統,再到已於近期開通的上海10號線,卡斯柯在不懈地推進著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的國產化進程。”2010年,《中國電子報》一篇宣傳卡斯柯的報導,如此讚美了卡斯柯的成績。
就在2011年4月,上海軌道交通建設表彰大會上,卡斯柯10號線項目部還獲得2010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優秀集體稱號。
暗藏壟斷
但捷運運營現狀卻不如卡斯柯所描述的那么樂觀,就拿此次出事的上海10號線來說,早在兩個月前,就已有不良信號記錄。7月28日晚,尖峰時段,本應開往航中路方向的上海捷運10號線列車,突然逆行,反常地朝虹橋火車站方向開出。事後究其原因,人們發現,卡斯柯信號系統的設計缺陷仍然是主要原因。
信號是列車運行的憑證,儘管投資額在整個工程中所占的比例低(通常在3%以下),但對於提高列車通過能力、提高運能、保證行車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輿論對卡斯柯的背景也頗有微詞。
卡斯柯由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與阿爾斯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前者為行業內央企,7年前,其脫離鐵道部,納入國資委管轄序列,但與鐵道部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有知情人士稱,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掌握國內軌道建設的絕大部分資源,而在這其中,存在著一個不可忽略的企業,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下簡稱“通號院”),它是中國通號旗下重要的全資子公司,承擔著集團通信信號科研、勘測、設計等核心業務,該院最初由鐵道部設立。
7·23溫州動車事故的信號調度系統,包括電路監測維護軟體正是由該院設計。
溫州事故發生之後,全國鐵路系統紛紛在7月27日收到檔案,在涉及的上萬公里高速鐵路和城市軌交中,凡通號院設計研發的產品,都將面臨排查和整改。
如果不發生7·23事故,按照原計畫,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通號股份”)注資13億完全控股的這家公司,將會隨著集團A股上市募資,進一步擴張業務版圖。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稱,鐵路業內人士都知道,這家通號院相當有來頭,這裡聚集著一乾有權在鐵路系統技術評審中發言的專家。其商業模式是在政府資金支持下,既設計研究,又委託生產,然後在鐵路系統內順暢地銷售產品。
而知情人士則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國內行業知名的和利時、北方交大微聯、浙大網新等信號系統公司,包括卡斯柯,都依附隸屬於通號院,其中,卡斯柯所占的市場份額最大。而國內捷運的信號系統招標,近年來也幾乎被幾大公司包攬。
在高鐵契機出現後,通號院負責設計了高鐵所需的信號調度系統,隨著高鐵事業的蒸蒸日上,京津滬廣深等18個城市捷運輕軌通信信號工程,也由其總承包。
由此通號集團總資產從2007年48.5億升至2009年102.2億,年均增長28.2%。主營業務收入從42億元到79.4億元,年增長23.6%。
在信號系統迅猛的國產化進程中,國務院與國家計畫委員會的政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999年和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原國家計畫委員會《關於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實施意見》(國辦發〔1999〕20號)和《關於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實施方案》(計產業〔1999〕428號和計產業〔2001〕564號),提出要確保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和機電設備平均國產化率不低於70%,其工作重點是車輛和信號系統,並確定了車輛和信號系統的定點生產企業。
接下來的2002年、2003年、2005年和2006年,幾乎以一年一次的頻率,分別在不同的檔案中提出對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的新要求。
尷尬的中國製造
儘管國家對捷運設備國產化率有明確的要求;儘管卡斯柯公司所編寫的《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ATS技術規範》,已被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軌交通委員會發布為行業推薦規範;儘管卡斯柯擁有上述《技術規範》中所要求的、達到SIL2等級的列車監督控制系統,但仔細梳理國內各城市的捷運信號系統,我們會發現,全盤採用國產自主開發產品的捷運線路所占比例依然寥寥無幾。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捷運系統內人士告知時代周報記者,核心技術仍以國外技術為主,正是出於安全考慮。
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的捷運信號系統承包模式正在悄悄地起著變化。
譬如廣州,廣州捷運一號線於1993年底正式開工,其建設模式與起初的上海一號線基本相同,對機電系統也是採用了由國外公司提供的類似於“交鑰匙”的承包建設模式,全套引進德國西門子技術,並在國內城市軌道建設中首次引入了國外諮詢公司。
時至今日,據廣州捷運內部員工稱,捷運系統內人員仍公認西門子信號系統為所有線路中的最優。正因如此,廣州捷運線路當中,西門子信號系統也一直占較大比例。
而到了廣州捷運二號線工程,則轉變為通過招標選擇了供電系統與信號系統的“項目管理服務PM”,轉為由國外企業承擔項目管理,以外方為主導,通過控股合資企業引進部分技術,承擔部分配套機箱機櫃、電纜生產組裝工藝;完成協助外方實現集成設計、安裝調試、商務管理等服務;設備組裝(機櫃配線)。
再之後,隨著政策的不斷深入,到廣州三號線籌劃時,已變成由國內企業為主導的信號管理了。通過具有國產化資質及產品研發、生產能力的系統集成商,以牽頭和項目總包方式參與項目管理,並與國外技術方簽訂了國產化合作協定,引進部分國外技術,參與設計、安裝調試、商務管理工作。上文所述的卡斯柯、浙大網新、北京和利時等,就是負責該項目的管理。
這間接印證了上文所述的,國內捷運的信號系統招標,近年來幾乎被幾大公司包攬的事實。
儘管如此,通過整理公開信息可見,廣州捷運集團仍然傾向於青睞國外的信號系統。針對網路上炒得沸沸揚揚的,稱廣州六號線同樣採用卡斯特產品的訊息,廣州捷運方面在9·27當天晚上向媒體緊急透露,稱6號線的信號系統由卡斯柯信號和阿爾斯通交通、中鐵電化局三方聯合體提供,其中信號系統核心關鍵設備由阿爾斯通交通提供。
時代周報記者手頭的一份廣州《城市軌道交通基於通信的列車控制系統(CBTC)研發項目》的招標書中,也對技術評審均作出了十分詳細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21世紀經濟報導》也指出過,通號院和通號集團的專家或其緊密合作者,在一些技術評審會商中亦掌握一定話語權。
強調高國產化率,基於國外技術改造的“自主研發”,實際上是各技術的融合體。同時,還有央企信號系統公司在行業內實行壟斷,這種種因素無疑催生了尷尬的畸形的中國製造,連捷運建設方都對其望而卻步,只能另擇其路。
卡斯柯式噩夢
這一次,沒有雷擊,卡斯柯的產品卻又撲朔迷離地發生了故障。
“不好意思,我們公司一直是不接受採訪的。”9月27日下午,記者撥通了卡斯柯公司的總機電話,一位工作人員禮貌性地回答道。而卡斯柯公司的網站在事故發生後也一直處於無法連線狀態。
而據上海當地媒體報導,卡斯柯公司當天為了迴避記者採訪,將辦公室大門緊閉,對按著門鈴的訪客視若無睹。
“具體的原因我現在還不清楚,但捷運的信號出現問題是很常見。”王夢恕解釋道,“跟地上的環境不一樣,地下空氣較為潮濕,經常會發生電子元件失靈的情況,何況有很多元件實際上是過了使用期限的,所以基本上是難以避免,只能要求捷運公司加強對發生故障後的應對措施。”
但王夢恕並未了解,上海10號線2010年才開通運營,一年後,跟隨整個上海捷運的步伐,10號線又將信號系統升級為CBTC,即“基於無線通訊的信號控制系統”,由卡斯柯母公司阿爾斯通的產品“Urbalis888”成為這條線路的神經中樞。
目前捷運的主流信號系統共分為“基於模擬軌道電路的ATC系統”、“基於數字軌道電路的ATC系統”以及“基於通信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即CBTC)”。
與依賴軌道定位的前二者不同,CBTC只需要通過無線信號傳輸來確定列車的位置以及速度,不需要在軌道上安裝設備,也不與牽引供電爭軌道,並且定位準確度比原來大大地提高,更可以完全實現移動閉塞,即不再按區段距離來劃出不大於300米的閉塞區,而是完全由計算機控制車間距離,大幅縮短列車運行間隔到90秒,即1分半的時間就能有一趟地鐵開出。升級改造後的北京二號線正是使用了CBTC系統,將行車間隔縮短為2分鐘,使得捷運的運量能夠很好地提升。
儘管研發至今已有30年之久,但CBTC系統依然還有無法避免的缺陷。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杜平的文章介紹,CBTC系統的列車定位和移動授權依賴無線信息傳輸,如果某列車或地面某點發生無線通信中斷或故障,就會失去對列車的定位,將對運營造成較大的影響,且故障處理將比原來的軌道電路系統複雜。
另外,CBTC系統採用的IEEE802.11系列的WLAN標準是一個開放的無線頻段,該頻段不限制其他用戶使用,用戶較多時容易造成相互干擾,面對如今使用越來越頻繁的WiFi網路,這又是不小的挑戰。
而列車從地面的一個AP切換到另一個AP時信息傳輸會有中斷,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丟包現象,即信號數據包無法被接收到。
據南京捷運運營分公司助理工程師馮麗娟所做的一項統計,採用西門子CBTC系統的南京捷運二號線從2010年5月28日開通至12月,車載信號設備最常見的故障是ATP冗餘和無線丟失,占到全部故障總數的60%左右,其中ATP冗餘發生了577次,線路開通的頭三個月,每個月ATP冗餘量在120次以上。
這意味著,開通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南京捷運2號線的信號系統故障總數高達960次以上。
確實,捷運信號出現問題很常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