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韭山為韭山列島的本島,是浙江省中部沿海的較大島之一,位於象山縣丹城鎮東32公里的海面上,西距大陸最近點為18.61公里。據民國《象山縣誌》記載:“韭山以產大韭得名”,又因島處舟山群島之南,所以冠以“南”,稱南韭山。
神話傳說
南韭山山頭迭起,風景秀麗。相傳,當年觀音菩薩想在東海里找一塊佛地,建個佛國,便騰雲駕霧,從西方一直飛到東海,在東海上空週遊了一圈,被南韭山的美麗景色迷住了。但她記得佛祖說過,造東海佛國一定要造在有100個山頭的海島上。觀音急急降落在南韭山的一個最高山頭――鳳凰山頭,一五一十地數起南韭山上的山頭,橫數豎數只有99個山頭,她覺得這實在太可惜了,不得意中尋到了普陀山,一數,這裡正好有100個山頭,於是作起法,有了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有了“不肯去觀音”後,佛地得以一天天擴展,逐漸變成了佛國。
有一天,觀音去南海路過東海,行至南韭山的上空,又一次被這美麗的景色吸引住,覺得這地方實在太好看了,耐不住再一次數起南韭山島上的山頭,這一數剛好是100個,而不是99個。原來在當年,菩薩也被這美麗打動,忍不住有幾分激動,這一激動把自己所站立的那個山頭忘了數進去。這回觀音是後悔莫及了。所以當地百姓說:“東海里有兩塊佛地,一塊是舟山的普陀山,一塊是象山的南韭山,普陀已成佛國,南韭山至今還空著”。想必這塊佛地總有一天會被開發,開發成一塊時代的寶地。
地質形貌
南韭山島東北――西南走向,呈狹長的S形,兩端高聳稍寬,中部低窄小。島上峰嶺起伏,坡勢陡峻,大多為火山凝灰岩構成,中部一個叫燥穀倉的地方,那白底紅黑相間的花崗岩探出地表,一路展去如錦如畫;四下海灣多金色沙灘,海水如碧,白浪堆雪;山頭時有雲霧飄渺,望高看遠,帆影鷗姿兩相伴,游雲浪花互相映,宛若海上仙島。
小島氣候溫濕,為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島上舊有東晉石刻,記有:“東南半壁,一麋二鹿,東晉十二年,寧細把將歐。”字句。《象山縣誌》載:“韭山摩崖石刻,在韭山南平岩上,字大五六分至寸許,近被海沙擁塞,止得千餘字可見,而不能識為何時所刻。”現經人實察,這塊石刻已被毀沒,僅在燥穀倉一山的洞口石壁上刻有“仙岩”兩字,內石壁上刻有隸書“逸仙洞”三字。可見,東晉時這個美麗的東海小島便有人在活動。
小島上現建有簡易碼頭。植被豐富多可入藥,如金銀花、石蒜、黃精等。礁石間盛產馬蹄螺、辣螺、牡蠣、佛手、淡菜等,灘涂上有紫菜、馬尾藻、裙帶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