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舟山群島最南端。2011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84.78平方公里。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曼氏無針烏賊、大黃魚、以黑嘴端鳳頭燕鷗為主的繁殖鳥類和江豚的繁衍過程以及與之相關的海洋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屬於海洋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歷史沿革

1980-1985年,國家農牧漁業部組織浙江、東海、福建等水產研究所,上海水產學院等對該區的大黃魚、曼氏無針烏賊等主要經濟漁業資源進行了調查,確定了這些經濟魚類的產卵、索餌場、洄游路線,提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81年,國務院批准成立東海大黃魚和帶魚保護區,韭山列島在保護區範圍內。

1988年12月,寧波市海洋開發領導小組組織有關專家對該區島上的土壤、植被、地理、氣候、環境質量及其周圍海域的海洋水文、海洋化學、海洋生物等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2000年,寧波市海洋與水產局、象山縣水產局共同組織有關專家、技術人員對擬建立的韭山列島省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進行了綜合科學考察,編制了相應的保護區建區論證報告。

2002年6月,象山縣人民政府邀請省、市有關專家對該區的鳥類、江豚資源進行了科學考察,完善科考報告。

2003年4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浙江省韭山列島省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 。

2004年4月26日,浙江韭山列島省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管理局在象山縣海洋漁業局掛牌成立。

2011年4月,保護區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韭山島位於象山火山活動區的東部,火山地層屬侏羅紀上統西山頭組,發育有流紋斑岩和脈岩。岩性主要為凝灰岩。岩石下部角礫屑多,上部漿屑多。流紋斑岩,出露在島的西南部烏賊山,面積約0.3平方公里,呈北東長條狀分布。東、南、西三面為海,北為西山頭組火山岩,斑狀結構。第四紀地層極不發育,僅在局部緩坡、淺溝中零星分布,厚度不超過5米。個別小海灣頂部有小面積海相礦、礫石、中粗沙。脈岩相當發育,輝綠斑岩分布在島的北部,安山玢岩、霏細斑岩等分布普遍。

韭山列島位於衢州-三門東西向構造帶東段北側-大劈開等東北向斷裂,以東西向和近東西向斷裂為主。韭山列島為丘陵區,地下水類型主要是基岩裂隙水,全無侵蝕性。位於列島南部的烏賊山,岩體整體性較好,是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地段。西山頭組凝灰岩組成區,由於斷裂破碎帶和節理構造發育,是不良工程地質區。

韭山列島陸域地貌屬於低丘陵,最高海拔165米,山體坡度一般為20~30°,多呈直線坡和微凸形坡。岸灘地貌岬短灣淺,幾乎都是基岩海岸,海蝕地貌發育。潮間帶地貌有岩灘,砂灘、礫灘和泥灘。

水下地貌有水深在5~12米之間的水下緩坡,是主要地貌類型;水下淺灘位於島西北側、西側和蚊蟲山西側的5m等深淺水區,屬於背西南方向強風、強浪來向的島影區;潮流淺槽位於島區東北與雙山、中竹山、下竹山之間的水域,水深在12~15米之間,水下地形平坦,流速較大,泥沙不易落淤。

氣候特點

韭山列島位於歐亞大陸東部的副熱帶季風氣候區。年溫適中,四季分明,冬暖夏涼,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季風明顯,冬季以北風為主,夏季以東南風為主,氣候條件好。年平均氣溫為16.4℃,溫度年較差22.0℃,最冷月份為1月,平均氣溫5.5℃,最熱月份為7月,平均氣溫27℃。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年平均雨量1522毫米,最多1809毫米,最少1277毫米,全年雨日160天。全年降水主要分布在兩個雨季。3-6月為第一個雨季,其中包括春雨和梅雨。9月為第二個雨季。7-8月是相對乾季,晴熱少雨。10月至第二年2月為相對少雨季節。

島上風力較大,年平均風速5.4m/s。最大風速40m/s,極大風速57.9m/s,風向東北。風向的季節性變化明顯,全年4-8月盛行東南風,9月至第二年3月盛行北風。

全年平均霧日55.7天。2-6月為多霧期,其中4-5月為高峰,7-11月少霧期。8月霧日最少,僅0.6天。年蒸發量為1472毫米,7月份蒸發量最大,為193毫米,12月份最小,為64毫米;空氣年相對濕度80%,六月最大,為88%,12月最小,為69%,春季大於秋季、冬季。

該區域存在著一定的災害性氣候。大風是最常見的災害天氣。其中由強冷空氣引起的強北風,年均30-43次;由熱帶氣流等引起的強南風年均4-21次。海霧對航運危害很大。風暴潮是本島區的主要海洋災害,以颱風暴潮為主。每年6-8月發生災害性暴潮的年頻率達82%,其中7月最多,占全年的43.6%。由於該區地處外海,受颱風的影響也較重。

水文信息

•潮流

寧波市海域的水文要素的時空變化主要受控於太平洋潮波、台灣暖流和江浙沿岸流,又受長江徑流的影響。韭山列島海域屬正規的半日潮流海區,高低潮不等現象不明顯,漲落潮歷時幾乎相等。漲潮流偏北向,落潮流偏南向,呈往複流運動和順時針方向旋轉。表層流速較大,最大流速發生在高潮後2.5小時左右,並隨深度增加而遞減。落潮流速稍大,歷時稍短;余流夏、冬季都有向北的趨勢,流速夏季比冬季大,表層比底層大。夏季流速約15m/s,冬季流速約10m/s。

•潮位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平均潮差大於354厘米,最大潮差大於608厘米。

•水溫

冬季表層水溫在10.3℃-11.2℃之間。分布趨勢以南韭山列島為中心向東遞增,表底層溫差較小。夏季表層水溫在27.0℃-28.0℃之間,呈東北低、西南高的分布趨勢,表底層溫差較大,在島的北面有溫躍層出現。

•鹽度與含沙量

本海域冬季平均鹽度27.95,分布由東向西遞減,鹽度梯度較大。夏季平均鹽度為31.83,分布較均勻。而本海域的含沙量冬季最高為0.22kg/㎡,夏季一般在0.03kg/㎡以下,並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梯度較大。單寬淨輸沙量冬夏相近,在78-81T/(m3.d)之間,泥沙運移方向由南向北。

•波浪

由於海島地形複雜多變,潮間帶灘涂面積大小不一,岸坡陡緩懸殊,因而島嶼間的波浪特徵也不盡相同,但總的趨勢是冬季盛行偏北風,風浪以偏北向為主;夏季多偏南風,風浪以偏南向為主。浪高由北向南增大。西和北向波浪相對較小,最大波高小於3米,而偏東和偏南向海域開闊,波浪極易傳入和能得以充分發展,最大波高5米左右。冬季最大波高在3米以下,夏季最大波高在4米以上。

土壤狀況

南韭山島上的土壤以中性粗骨土和紅壤為主。紅壤土層深厚,呈微酸性,鹽基飽和度較高,礦質養分較豐富,一般分布在島的靠風浪影響較大的一面,由於處於四面環海的地理環境和高蒸發量的氣候條件,從而使其土壤的發育中具有大陸丘陵土壤強風化淋溶的富鋁化屬性。中性粗骨土多數分布在海島丘陵的陡坡處或山脊部位,因坡陡與水土流失,自然植被多為矮小灌木、茅草等。

根據2004年8月對韭山列島(主要是對東嘴頭、搗臼灣、東灣三個地點)的土壤進行的採樣分析,結果表明韭山列島土壤質量較好,除了重金屬鉛的含量超標外,其餘各項指標均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的一級標準。

區域範圍

韭山列島位於舟山群島最南端,隸屬寧波市象山縣爵溪街道。保護區總面積為484.7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由南韭山小東岩、官船岙、黃礁、上竹山、麒麟頭、大青山、將軍帽、南耳朵、馬補山、蚊蟲山小礁、南韭山烏賊山咀西側連線組成的範圍)面積58.84平方公里(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2.1%),緩衝區(核心區外3公里的海域範圍)面積117.16平方公里(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4.2%),實驗區面積308.78平方公里,距大陸最近點爵溪街道的長嘴頭18.5公里。

韭山列島由76個島礁組成(其中島嶼28個,礁48個),其中較大的島嶼除南韭山外,還有積穀山、官船岙、蚊蟲山、馬補山、大青山、上竹山、中竹山、和下竹山等8個,此9個島嶼亦稱“九山”,呈東北——西南向排列,島礁總面積7.3平方公里。

韭山列島的主島為南韭山島,該島位居列島中部,大目洋漁場的東側,地理坐標為29°25′42″N,122°11′48″E,南北長5.26公里,總面積4.08平方公里,灘涂面積0.2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5.7公里。官船岙位於列島西北部,面積0.883平方公里;積穀山位於列島東南部,面積0.34平方公里,海拔165米,為列島最高峰。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曼氏無針烏賊、大黃魚、以黑嘴端鳳頭燕鷗為主的繁殖鳥類和江豚的繁衍過程以及與之相關的海洋生態系統為主的保護區。

植被資源

根據對南韭山島及其北面的大青山島和南面的積穀山島三個島嶼的野外標本採集、現場記錄及室內標本鑑定,已知這三個島嶼共有野生及常見栽培種子植物242種(包括變種),隸屬於187屬,74科。其中木本植物有78屬,108種;草本植物109屬,134種。

該區域的植被總體質量較低,植被較為單調,類型稀少,僅有3個植被型組,4個植被型,10個群系組和10個群系,而以灌叢(或灌草叢)和草叢為主。灌叢(或灌草叢)大多分布於相對避風的溝谷地帶,成條狀或小片狀。草叢是該區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

該區域的海島都是遠離大陸的孤懸小島,四周面海,由於風、水份、地形、土壤等諸因素的綜合作用,植被層次分化不明顯,多出現喬、灌、草同處一層的現象。植被外貌低矮整齊,色澤單純均衡。

這裡的植被類型與大陸植被相比,具有較大的區別,明顯具有海島特色。如普陀樟灌叢、濱柃灌叢等是海島特有的植被類型。天仙果灌叢、野梧桐灌叢、海州常山灌叢等在大陸很少出現,而在這裡卻是常見的植被類型。山麥冬草叢在這裡成片出現,而在大陸卻很少見。

從植被現狀來看,該區域的植被大多數是幾經破壞後恢復起來的。很多地方已無木本植物,而僅見五節芒,生態功能退化。

動物資源

•鳥類資源

截至2007年7月,韭山列島自然保護區共有鳥類12目34科108種,其中留鳥25種,夏候鳥23種,冬候鳥34種,過境鳥26種。在這108種鳥類中,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黑嘴端鳳頭燕鷗、黃嘴白鷺、岩鷺、紅隼、赤腹鷹、雀鷹、松雀鷹、日本松雀鷹和灰臉鵟鷹等9種,浙江省重點保護鳥類黑腳信天翁、大白鷺、中白鷺、白鷺、夜鷺、黑尾鷗、黑嘴鷗、黑枕燕鷗、四聲杜鵑、棕背伯勞、虎紋伯勞和紅尾伯勞等12種。

•其他陸生動物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根據野外調查,結合歷史資料,韭山列島共有兩棲類1目4科7種,其中中華蟾蜍、澤蛙和黑斑側褶蛙屬於常見種類。韭山列島的兩棲類主要分布在南韭山島的房屋周圍和海邊陸上。

爬行動物共有3目8科15種,其中多疣壁虎、北草蜥和石龍子屬於常見種類,蠵龜、海龜、玳瑁、棱皮龜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種類。

獸類共有5目5科6種,其中普通伏翼、黃毛鼠和黃胸鼠屬於常見種類,江豚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種類,也是韭山列島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江豚主要分布於韭山列島自然保護區內的海域中,韭山列島自然保護區屬於其繁殖區域,在每年4~9月在韭山列島自然保護區內有一定的數量。獸類的其他種類主要分布在南韭山的島上。

總體上,由於韭山列島特殊的島嶼地理環境,兩棲類、爬行類和獸類的種類和數量都相對缺乏,資源並不豐富。在種類組成和分布上具有浙江沿海島嶼脊椎動物資源和分布的特點。

海洋資源

•浮游植物

截至2006年7月,韭山列島附近海域鑑定到浮游植物84種,其中硅藻門72種、綠藻門1種、甲藻門11種。主要優勢種有瓊氏圓篩藻、虹彩圓篩藻、中肋骨條藻等。

•浮遊動物

截至2006年7月,韭山列島附近海域共有浮遊動物66種,其中水母類12種,橈足類12種,幼蟲16種,毛顎類、浮游多毛類4種,端足類各3種,枝角類、櫻蝦類、介形類、被囊類、浮游螺類等各2種,磷蝦類、糠蝦類、十足類、甲殼類、漣蟲類等各1種。主要優勢種有背針胸刺水蚤、近緣大眼劍水蚤、雙刺唇角水蚤等。

•底棲生物

截至2006年7月,韭山列島附近海域共調查到底棲生物20種,其中軟體類8種,多毛類8種,甲殼類3種,紐蟲1種。主要優勢種有西格織紋螺、雙鰓內卷齒蠶、不倒翁、背蚓蟲等。

•潮間帶生物

根據2006年4月(春季)和7月(夏季)對大青山(北面)、積穀山(南面)、南韭山(中間)三條潮間帶斷面調查,共鑑定出78個種類,其中軟體動物39種,甲殼動物18種,藻類13種,多毛類3種,腔腸動物3種,棘皮動物2種。韭山列島潮間帶的相對優勢品種為短濱螺、粒結節濱螺、日本笠藤壺、鱗笠藤壺、疣荔枝螺、綠海葵和藻類。

•漁業資源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截至2007年7月,韭山海洋生態保護區海域共有海洋生物97個品種:其中魚類54種,占總數的比例為55.7%,共有12目31科48屬;甲殼類有26種,占總數的比例為26.8%,共有2目14科22屬;頭足類和其它軟體動物有12種,占總數的比例為12.4%,共有5目10科11屬;另有腔腸動物和棘皮動物5種,占總數的比例為5.1%。保護區內主要的漁業資源種類有帶魚、大黃魚、小黃魚、鯧魚、曼氏無針烏賊、馬鮫魚、鮸魚、梅童魚、黃鯽、鳳鱭、黃姑魚、白姑魚、叫姑魚、刺鯧、海鰻、斑鰶、棱鯷、鯔魚、鱸魚、舌鰨、石斑魚、龍頭魚、日本鯷魚、小公魚、鰕虎魚、裮葛鮋、青鱗魚、日本槍烏賊、蝦姑、中國毛蝦、中華管鞭蝦、細巧仿對蝦、葛氏長臂蝦、細螯蝦、日本鼓蝦、脊尾白蝦、三疣梭子蟹、日本蟳、雙斑蟳等。

•江豚資源

韭山列島的江豚主要分布在核心區及其附近海域,約為100平方公里的範圍。尤其是在南韭山島之北,官船岙、牛軛山、下竹山、中竹山、上竹山、小青山、大青山等島周圍海域形成江豚較大種群的分布區。

島礁資源

韭山列島由76個島礁組成,其中島嶼28個、礁48個,其中較大的島嶼除南韭山外,還有積穀山、官船岙、蚊蟲山、馬補山、大青山、上竹山、中竹山和下竹山等。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寧波市政府組建了“韭山列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管理局為全民事業單位,級別為正科級。人員編制為17人(其中局長、副局長各1人,中層2人,工作人員13人),負責統一管理。

•編制規劃

浙江大學、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開展了對韭山列島的科學考察,全面研究韭山列島生態系統的現狀。同時,還編制了《浙江韭山列島省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為保護區的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

•建章力制

寧波市政府出台的《寧波市韭山列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加強對保護區的管理,堅持對核心區和緩衝區實施日常巡查保護,嚴厲打擊偷捕等違法行為。

開發利用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距離象山縣丹城鎮僅32公里,距大陸最近點爵溪街道所轄之長嘴頭18.5公里。緊靠保護區周邊有中國漁村、檀頭山景區、 金沙灣海濱度假村以及紅岩景區、石浦漁港景區等已經開發的景區,可以形成聯動效應。

生物景觀:據實地調查,保護區內有多種水鳥、江豚、魚類等資源,為開展觀鳥活動、海島垂釣和海島休閒觀光等提供了優良的條件,南韭山島就是較為理想的休閒和觀鳥場所。遊客觀光可以看到海面上不時翻騰躍起的江豚,可以欣賞到在天空中來回飛翔四處覓食的海鷗。南韭山本島就是較為理想的休閒和觀鳥場所。

地貌景觀:保護區境內有潮、礁、洞、沙灘及山等自然景觀,具有獨特的海島風光。

生態價值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韭山列島及其附近海域水鳥資源十分豐富,現已觀察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9種,省重點保護鳥類12種。其中黑嘴端鳳頭燕鷗屬於全球極度瀕危的物種。建立保護區後,水鳥的棲息地將得到有效保護,水鳥種群數量將得到恢復和擴大。

韭山列島附近海域是江豚的重要繁殖場所,保護區的建成,使該區域的環境得到改善,污染得到控制,漁業資源得到恢復,從而擴大江豚的種群數量。

韭山列島附近海域是大黃魚、曼氏無針烏賊、帶魚的產卵場和索餌場所,建立保護區後,通過對這些主要保護對象進行繁殖生物學及其環境利用研究,了解它們繁殖生物學特點、繁殖地利用規律等,確定影響其繁殖的主要影響因子,有針對性地制訂保護措施。

保護區具有良好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生物資源,通過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重點保護對象保護工程、科研監測工程和宣傳教育工程的實施,這裡將成為國內外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科研人員、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和實習的良好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