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陳北李

南陳北李

中共黨史上有“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之說。“陳是指陳獨秀,李是指李大釗。在共產黨建立之初,陳獨秀建立的中央黨支部在上海,與李大釗建立的北京支部保持相對獨立,“南陳北李”的說法顯示了緊密同一的黨組織還沒有誕生。

詞語簡介

讀音

nán chén běi lǐ ㄣㄢˊ ㄔㄣˊ ㄅㄟˇ ㄌㄧˇ

詞義

南陳北李(南陳北李)南邊姓陳,北邊姓李

古代南陳北李

指 明朝 李時勉、 陳敬宗。 李 為 北京國子監祭酒, 陳 為 南京國子祭酒,皆以直節重望,為士林所依歸。

《明史·陳敬宗傳》:“初, 敬宗 與 李時勉 同在翰林……後二人同時為兩京祭酒。 時勉 平恕得士, 敬宗 方嚴。終 明 世稱賢祭酒者,曰南 陳 北 李 。”

歷史上的南陳北李

李大釗 李大釗

1、中共黨史上有“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之說。“陳是指陳獨秀,李是指李大釗。在共產黨建立之初,陳獨秀建立的中央黨支部在上海,與李大釗建立的北京支部保持相對獨立,“南陳北李”的說法顯示了緊密同一的黨組織還沒有誕生 。

2.、自稱“大地之子”的陳國達與“地質之父”李四光並稱為“南陳北李”。中科院院士、地質學家。

3、中國南方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北方以李姓為第一大姓,因此並稱為“南陳北李”。

三農學界南陳北李

“南陳北李”的簡介

同樣有著鄉鎮黨委書記的經歷,同樣從事著三農學術研究工作,同樣以基層眼光關注三農問題,一個是湖北人,一個是湖南人,一個為農民吶喊,一個為鄉鎮幹部鼓與呼,在三農學界遙相呼應,形成“南陳北李”之勢。他們就是湖南的陳文勝和湖北的李昌平。在他們的影響下,一大批有豐富基層實踐經驗又對三農問題有思考的縣鄉幹部不斷地在報刊、網路上發表三農文章,發出來自於基層的聲音與思考,在理論層面,促進了三農話語的變遷,促進了決策和學術研究日益與基層靠近,為三農研究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整個三農學界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和創新的動力。從此,學界和政界對於三農問題的研究開始更多的注重現實問題、面對現實問題,並深入基層,重視實踐,真正做到“問計於基層,求教於實踐”。

“南陳北李”的由來

2005年12月22日《湖南經濟報》“人物專欄”整版採訪報導了陳文勝關於“鄉村治理”的有關言論。由於陳文勝的《透視“三農”研究的幾大病灶》、《中國三農學界的五種傾向》等一系列文章在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該報記者文翊便把陳文勝與同是鄉鎮黨委書記出身,也走上三農研究道路的李昌平並稱為“南陳北李”。由此,三農學界才開始更多的關注農村實際需要,基層實踐經驗,進而三農研究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發展。

李昌平

(1) 個人簡介

1983年1月-2000年9月,先後擔任鄉鎮黨委書記、縣農村工作部副部長等職,經歷了人民公社以來的農村改革全過程。2000年3月8日,懷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忠誠和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對中國農村經濟的深切憂慮,以《一個鄉黨委書記的心裡話》為題,向朱鎔基總理反映“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盛世危言”,得到時任中央七大常委的動情批覆,引發了湖北監利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村改革,也引起了社會對三農問題的廣泛關注,由此掀起三農問題關注熱潮。2000年9月,被迫辭職離鄉南下打工。曾任《中國改革》、《改革內參》記者、編輯。2000年12月,當選《南方周末》2000年年度人物。2002年1月,《我向總理說實話》由光明日報出版,累計銷量高達100萬冊,成為了解中國農村改革的必讀書(2009年3月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再版)。2004年1月,《我向百姓說實話》由遠方出版社出版。2009年3月第三部力作《大氣候》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現居北京,任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2) 代表言論

“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含著淚水給您寫信。我要對您說的是:現在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更有理由向農民懺悔--我們從他們那裡拿了太多的東西,卻沒有為他們辦好事。對我來講,給總理寫信是我向農民懺悔的開始吧。”

“現在,城裡人是人,鄉里人不是人。要真正給予農民同等的‘國民待遇’。”

(3) 社會兼職及獲得榮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研究員

日本東京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香港樂施會中國部顧問、朝鮮項目高級專員

2000年12月,當選《南方周末》2000年年度人物

2006年被《南方都市報》等機構評為“中國最具行動能力三農人物”

陳文勝

(1) 個人簡介

陳文勝,湖南省衡陽縣人,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處長兼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生教育與管理中心主任,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鄉村發現》執行主編,湖南新農村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在讀博士。曾經擔任過鄉鎮團委書記、黨委成員、副鄉長、鎮長、黨委書記,著有《鄉村債務的危機管理》、《鄉鎮視角下的三農》《新農村建設熱點難點著力點》等書。主編《新型農民能力培養叢書》(1-5輯,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一書,中央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作序,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入“2010-2011年全國農家書屋重點圖書推薦目錄”在全國推廣發行,到2011年銷量達40多萬套,已經遍及到全國大多數農家書屋。主持創辦的“湖湘三農論壇”已經成為國內享有盛名的三農學術論壇,是全省乃至全國三農問題研究、學術交流、推介的重要平台。主持創辦的三農通俗讀物《中國鄉村發現》已經成為湖南唯一定期向全國出版發行的知名品牌,主持創辦的三農學術網站“中國鄉村發現網”榮獲2007年“中國農業網站100強”稱號。中國鄉村發現書刊、網站定位於為三農理論與實踐打造一個“想說就說,想寫就寫,想看就看”的舞台,構築一個農村研究“官、學、民”三者互動的平台,提供一個“為基層和農民說話、說基層和農民的話、讓基層和農民自己說話”的陣地,成為一個基層幹部、未名學者、在校學生以及關注三農問題的普通民眾發出聲音的講壇,已經成為全國各地縣鄉幹部發出最強音的堅強陣地。

(2)代表言論

把三農問題的解決方案,定位為“應該怎樣”,卻不分析現實的“可能”。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專家學者和政策制訂者為中國三農問題開出的藥方,總是道理上行得通,現實中卻寸步難行。

三農問題的實質是“三弱”,即弱勢農民:種糧農民;弱勢政權:鄉鎮政權;弱勢幹部:鄉鎮幹部。在整個農民群體中,種糧農民最弱;在整個政權體系中,鄉鎮政權最弱;在整個幹部隊伍中,鄉鎮幹部最弱。

鄉鎮政權是整個國家政權的基石,也是當今行政體系在農村承擔責任最大的一級政權。改革國家權力配置的基本原則應該是:確保兩頭,精簡中間。具體就是以事權的多少作為權力分配的依據,在事權與財權統一的前提下,對各級政府的權力配置重新進行洗牌;強化中央集權,確保巨觀調控能力;精簡中間層面,確保政策監督能力;重心下移縣鄉,確保政策執行能力。這也許是當前中國在體制內形成權力制約機制和提高行政效率的最佳選擇。

鄉鎮政權的弱化才是三農問題的起因。當強勢的城市權力進入農村,以人事委任、責任下壓、部門立法為手段,使鄉鎮政權淪為縣級以上城市政權在農村的代理人,維持農村的秩序,便於政府的權力和社會的資本對農村各種資源的吸納;這樣才使得農民喪失對鄉鎮政權的信任。

主流的學者專家就如同在“國企改革”中首先要下崗分流工人一樣,在這次機構改革中首先就要撤銷鄉鎮、下崗分流鄉鎮幹部。某個非常有影響的主流學者,就提出要裁撤1000萬鄉鎮幹部來解決三農問題,這是典型的郎鹹平先生所說的“靠拍腦袋做決策”的結論。是先定事定職能,後定機構定人員;還是先定機構定人員,後定事定職能呢?目前國內正在進行的鄉鎮機構改革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要廢除條塊分割的體制,還鄉鎮法定職能的本來面目。除了公、檢、法、司這些單位應該上受垂直管理外,凡設在鄉鎮的行政和經濟類部門統一由鄉鎮屬地管理。要按照“簡政放權”的原則,增強鄉鎮的管理協調能力,將鄉鎮政府建成真正統一、效能的農村社區政權組織。所謂“皇權不下鄉”,就是不能由農村以外的上級及其部門,通過這些七站八所把權力伸向農村,以國家公權來謀取各部門的自身利益。取消農業稅後,徹底斬斷了把鄉鎮和農民捆成生死對頭的繩索。這時候,誰當鄉鎮長不是特別重要,只要人民滿意就行。民選鄉鎮政府就是讓委任的“官權退”,選舉的“民權進”;人民民眾監督管理鄉鎮政府順理成章、水到渠成。這不僅能夠從根本上杜絕買官賣官的腐敗現象,而且將根本改變“只唯上、不唯下,只唯長官意志、不唯民之所欲”這樣倒立“金字塔”式的現行政權體系,從而真正實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3) 社會兼職及及獲得榮譽

《中國鄉村發現》主編

中國鄉村發現網創辦人

香港中文大學作訪問學者

湖南省新農村建設促進會常務理事、執行秘書長

湖湘三農論壇秘書長

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

湖南省扶貧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

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

1994年被獲“衡陽縣十佳青年能人”稱號

2006年獲得人民網“2006年度最受關注的五大網路論文”獎

2007年湖南省“省學科前沿問題研究”二等獎

2007年湖南省社科院“創新成果”二等獎

2007年獲得湖南省社科院“智庫建設特別貢獻獎”

2009年獲得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特別獎

5 、“南陳北李”齊力搭建“縣鄉幹部論壇”,傳遞基層話語。

由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縣鄉幹部論壇”是一個讓學者與農村幹部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學術平台,其主題是探討我國各地三農問題的現狀、問題和對策。論壇組委會由李昌平任主任,陳文勝、賀雪峰等人任常任委員。“南陳北李”聯袂打造的這一學術交流平台,為促進會我國三農事業發展又一次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