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申家村

南申家村

宋朝末年,另一說,明朝萬曆年間(1573-1619年),申姓建村於河南岸,以姓命村名南申家村。 南申家村位於海陽市東北部,地處東經121°08′,北緯37°04′。

基本概況

東與東劉家村接壤,北與北申家村相交,南與土堆村為鄰。隸屬郭城鎮。距鎮政府駐地3.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45公里,距煙臺市60公里。 南申家村以丘陵為主,僅有1/5的泊地。全村轄區面積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160戶,428人。有申、周2姓,均為漢族,申姓居多。

大事記

1941年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67年興修水渠1公里。

1974年投資1萬多元,購置發電設備,為民眾解決照明用電。

1975年投資2萬元,購買拖拉機4台。

1977年冬在南山建小型水庫1座。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8年投資3萬多元,進行農村電網改造。 同年用上了有線電視。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30公斤。1979年,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建大口井2個,小型水庫1座,整大寨田2.7公頃,糧食畝產提高到250多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2002年,糧食畝產提高到410公斤,總產達到36.9萬公斤。 1987年,村黨支部發動民眾栽植蘋果4公頃,由技術員統一指導管理。全村人均蘋果收入由幾十元,猛增到1000多元。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420萬元,其中農業300萬元,林業100萬元,畜牧養殖業10萬元,其它10萬元。

第二、三產業1952年,辦起供銷合作社代銷店。1960年,辦起磚瓦窯廠,規模不大,收入微薄。後建起石灰窯等。2002年,全村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22人,收入2 2.9萬元,其中工業10萬元,商飲業12.9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本村自古重視文化教育,解放前就成立了詩書班。建國後,建起國小,後又投資建起北申家完小、聯中。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30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農民過著衣不遮體的貧困生活。建國後,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人均糧食達到800公斤,全村有電視機140台,電話60部,各種機動車100多輛,電冰櫃25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齊,住房擁擠。建國後,住房條件逐步改善。2002年,住房面積由建國初期的人均不足5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2月成立黨支部,申明德任黨支部書記。之後,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申順坤、申順堂、申順勤、申樹奎、申維基、申忠義、申玉德、申炳恭、申言林、申友奎、申福。1994年1月起,申友奎復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2個,黨員23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設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申子林、申萬奎、申德能、申言林、申順穆、申維基、申炳恭、申正奎、申友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