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營街有座清真寺,始建於明末清初,原寺是一座三進殿宇式轉、木、土坯混合結構建築。
這座經歷了近400年風雨滄桑的古寺,雖然歷代穆斯林民眾,都對其進行修繕、維護,但因戰亂、自然災害等諸多原因,再加上年代久遠,到德州解放時有些部位已老朽變形,大殿等主要建築都成了危房。文革期間,本來就已是危房的古寺,成了街道辦的小工廠。
2006年春,經南營清真寺管委會研究決定,仍按中國殿宇式的建築模式,對其進行重修。經一年半的緊張施工,於2007年底,重新改建的“南營清真寺”,矗立在了古寺的原址上。
規模建制
2007重修的大殿為重檐歇山式混泥土建築,窯亭高為13米,建築面積(含窯殿)255平方米。大殿的西北角有一個帶階梯的木製高台,稱為“民板”,是阿訇開經的地方。
重建的南、北講堂,均為殿宇式建築,寺院的大門為垂花式宮門,門楣上是臨摹毛澤東為“延安清真寺”題寫的“清真寺”三個大字的匾額;院落里方磚鋪地鮮花陪襯著翠柏,顯得既莊嚴肅穆而又雅致端莊。
寺院的西院,是進行葬禮和祭祀活動的場所。寺內站禮廳、洗漱間、辦公室、客廳等設施應有俱全。至此,一座古色古香、莊重肅穆的伊斯蘭教寺院,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