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清真寺

西安清真寺泛指西安回坊“七寺十三坊”中的化覺巷清真大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北大寺、廣濟街清真小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國小習巷營里寺和灑金橋清真古寺。其中化覺巷清真大寺是西安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是我國四大伊斯蘭教寺院之一,創建於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大街鼓樓西北隅的化覺巷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中國古典建築與伊斯蘭教建築風格完美結合的中國殿式古建築群。現存大寺屬明清建築風格,呈東西向長方形,占地12300多平方米,沿東西走向成四進院落,殿、樓、廳、堂共180餘間。

歷史
都說寧夏、青海和甘肅的回民多,其實當年陝西才是回民第一大省,清代鴉片戰爭時陝西回民就高達170多萬人,而時至今日號稱穆斯林之鄉的寧夏也就200多萬穆斯林人口。陝西失去回民第一大省源於清同治年間的回民暴動,其結果是穆斯林在陝西的絕跡,因為暴動平息後倖存下來的陝西回民大部遷往現在甘肅和寧夏,導致當時全省回民銳減至不足5萬,即使到新中國建國初也維持這個數量,上世紀末全國人口普查,陝西回民總數僅列全國15位,處於中游位置。但是陝西的回民大多集中在省會西安,尤其是西安城內西北部的回民居住區,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小聚居”。西安回民居住區也叫“回坊”,“坊”源於唐代,是唐時的一種區域劃分,就像現在的居住小區劃分。而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的方便,穆斯林都依清真寺而居,每座清真寺都形成一個“坊”(小區)。到清代,西安回坊有“七寺十三坊”的說法,這七寺指:化覺巷清真大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北大寺、廣濟街清真小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國小習巷營里寺和灑金橋清真古寺;十三坊是指:化覺巷、西羊市、北院門、麥莧街、大皮院、小皮院、北廣濟街、獅子廟街、大學習巷、國小習巷、大麥市街、灑金橋和城南的回回巷。

“七寺十三坊”
七寺十三坊”的說法源於乾隆四十六年,當時回教哲赫忍耶教派的首領蘇四十三為了營救被清廷關押於蘭州的謝赫道祖馬明心,率領撒拉族、藏族以及回族教眾三千餘人,發動暴動,占領河州(今臨夏)城,直指蘭州。乾隆皇帝聞報,急忙下旨調陝、川和新疆的兵將待命出擊。當時關隴一代“民三回七”,回回人數眾多,紛紛欲動,心向蘇四十三,欲助其一臂之力。清廷自知事關重大,派內閣大學士阿貴赴陝甘一代安撫回民。名為安撫,實為調查,調查的第一站就是西安。阿貴初到西安,草草的做了一番調查,發現西安城內回民——“相沿故事,持誦經文,不過以清淨為宗,善良共勉,並無新教(指哲赫忍耶)及總掌教之名。實與撒拉藩回,原屬名同實異”,見清真大寺中【畢老大人德政碑】。於是他遂上書乾隆皇帝,在其疏中介紹西安回民狀況時,採用了“七寺十三坊”一詞,並聲明了西安府一代回民並無跟隨蘇四十三造反之心,請朝廷不必多慮;並下通告安撫陝西回民,請回眾莫要驚慌,朝廷並無殺戮之意。皇帝在疏中朱筆圈下了“七寺十三坊”,從此“七寺十三坊”成為西安城內穆斯林聚居區的稱謂。

概述
西安清真寺便泛指這些寺,但是很多情況下西安清真寺也特指其中的化覺巷清真大寺,又稱西安清真大寺。西安清真大寺是西安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本地人稱其為東大寺。西安清真大寺是中國四大清真寺之一,也是西安最早的一座清真寺,始建於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經歷代修護保存至今,1988年被列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以融合了中西建築元素的獨特建築風格而著稱於世,現在是中外遊客來西安旅遊的重要景點之一。

位置
化覺巷清真大寺位於西安城內鼓樓西側的化覺巷內,因規模比西安其他清真寺大而得名。化覺巷清真大寺,是我國建築雄偉、環境清幽、規模宏大、保存最完整並馳名世界的伊斯蘭寺院之一,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形制摺疊
現存清真大寺屬於明清建築風格,寺院占地面積一萬三千多平方米,建築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全寺院沿東西走向呈長方形,共分四進院落。院內樹木成蔭,花圃對稱排列,石刻牌坊矗立其間,殿、樓、廳、堂共180餘間。

建築結構
第一進院
進入懸掛有“清真寺”匾額的五間樓便來到第一進院。在五間樓迎面一字排開擺放有4件圓形的器物,這4件圓形的器物是燈架,在燈架上沿順時針方向插有兩圈30餘個燈座。這些燈架在化覺巷清真寺的使用有相當長的歷史,它主要用來慶祝“蓋得爾夜”。
蓋得爾夜是伊斯蘭教對《古蘭經》“始將之夜”的敬稱。“蓋得爾”是阿拉伯語的音譯,亦譯“大赦之夜”,又稱“平安之意”,意為“前定”、“高貴”。“蓋得爾夜”是指伊斯蘭教曆的九月二十七(一說二十五或二十九)日之夜。相傳這夜,真主安拉將世間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一切事物都大體安排好了,所以穆斯林稱這一夜為“前定之夜”。這一夜,安拉通過枷百利天使開始向穆罕默德聖人頒降《古蘭經》,眾天使和精靈都奉命降臨人間。在這個夜裡,做一件善功可獲取千月善功的報償,所以穆斯林稱這一夜為“高貴之夜”。《古蘭經》第九十七章即以“蓋得爾”命名,認為是高貴的夜間,勝過平時一千個月。所以全世界的穆斯林每逢此珍貴之夜,都要依各個民族的方式舉行慶祝活動。這一夜,在穆斯林集中的地方還要張燈結彩,以示慶祝。
西安的穆斯林在紀念日這一天,白天人們要在這些燈座上插上這些菜油燈盞子,然後再添上菜油,等到晚上將油燈點亮,直至通宵。本寺燈架除了在“蓋得爾夜”使用之外,在這些燈架陽面,還刻了四個漢字:“祈求和平”,長年擺放在五間樓對面。
第二進院
二進院內樹木成陰,花圃對稱排列,石刻牌坊矗立其間。這個石刻牌坊為三間四柱式,中楣鐫刻“天監在茲”4個大字,這4個字出自《詩經》。分別在《大雅·大明》和《周頌·敬之》二詩中。《大明》里有“天監在此,有命既集”的詩句,而《敬之》里有“涉降撅士,日監在茲”的詩句。“茲”和“此”這兩個字以前通用,意思是“此地”。題額人將兩詩中的相關內容,化成一句話,意思是上天正在監視著我們在此時此地的行動。
兩側坊棉分別鐫刻“欽翼昭事”和“虛誠省禮”,東西有踏道,約建於明代。石牌坊西踏道南北兩側各豎立沖天雕龍碑兩座,一座為明萬曆年間立的《敕賜重修清真寺碑》,文為馮從吾所撰,碑陰鐫刻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回族)手書“道法參天地”;一座為1768年立的《敕修清真寺碑》,碑陰鐫刻1621~1627年間禮部侍郎、大書法家董其昌手書“敕賜禮拜寺”。均為我國書法珍品。
第三進院
第三進院的大殿叫敕修殿,在1522-1566年間重修時系當時寺院的正門,是這座寺院歷史上最早的一座殿;殿內藏有兩通石碑。大家看,這通碑叫《長安禮拜無相記碑》,1455年刻。這通碑叫《月碑》,是1732年寺院教長小西寧用阿拉伯文撰寫的。《月碑》,以穆罕默德《聖訓》為理論原則,推出並規定了確定封齋、開齋日期的若干準則。立此碑以方便回民民眾計算齋月日期。
第三進院中央建有一座三層八角形的中國式宣禮樓,又名省心樓,巍然挺立,極為壯觀。該樓是“穆安津”(宣禮員)召喚穆斯林來寺禮拜的最高點。宣禮樓兩側各有廂房10餘間,南側正中5間叫南宮殿,上面寫有一副對聯:“難解網蛛,兵銷呼鴿;信傳戰馬,約復放獐。”這副對聯是敘述穆罕默德聖人的故事。“難解網蛛”是說穆罕默德聖人遭敵人追殺,逃到騷爾洞避難,蜘蛛隨即在洞口結起網。後來敵兵追到,見到洞口有蜘蛛網,認為無人在洞內。“兵銷呼鴿”的意思是:此時有人懷疑洞內有人,就把石頭往洞裡投。這時兩隻斑鳩從洞裡飛出來,於是敵人相信洞內不會有人。“約復放獐”的意思是:以前一個外道人獵得一頭活獐,他對聖人說:“你如果能使獐說人話,我就做你的信徒。”聖人把獐招到面前問道:“你怎么落到獵人的手裡了”,獐流著淚央求說:“請聖人作保,讓他們放我。等我給小獐吃了乳我一定回來。”聖人答應擔保它。外道人說:“獐是畜類,去了一定不會回來。”後來獐按時回來。南宮殿內迎面陳列一張魚骨鑲嵌床,在床的靠背正中鑲嵌著一隻貝雕雄鷹,神采奕奕,佇立在岩石之上,所以又名“英雄獨立床”。大家看,床的上方懸掛有4幅木板書法作品,分別由宋朝大書法家黃庭堅、蘇東坡、米芾(回族)和著名愛國將領岳飛書寫。該作品是木板竹字,即用竹皮刻成漢字,再將字一個個貼上在木板上。這樣不容易被人拓片複製。
樓北側是講經堂,裡邊珍藏有一幅清代的《麥加圖》和一套《古蘭經》手抄本及其他一些珍貴字畫、瓷花瓶等。
第四進院
這個院中心的亭子叫“一真亭”,又名“風凰亭”,中央主亭呈六角形,飛檐尖頂,形若鳳頭,兩側亭子為三角形,左右翹翼,三亭相連,貌似鳳凰展翅,造型特異,獨具風格。亭東瞻下懸有“一真”雕龍小立匣,系1399年兵部尚書鐵鉉(回族)手書。亭西還掛有田中玉所書“包羅宇宙”匣一面。亭南北兩側各有面闊7間的廂房,原為接待朝廷宣諭皇帝聖旨的文武官員所建,故名官殿。南廳迎面有副對聯:熟羊告毒,烹鯉言機;巨蟒道安,羸駝轉健。現在讓我們來看這副對聯的意思。“熟羊告毒”是一個典故,出自《天方至聖實錄》,說的是,昔日聖人與外道人交戰,走在路上,飢餓難忍,一人以熟羊獻給聖人,羊就說道:“我的肉有毒,不能吃!”試了試,果然如此。
北廳為文物展覽室,藏有唐天寶元年《創建清真寺碑》。此外還有兩件文物最為有名,一件為“日晷”,是古代用來觀測日影推算時間的,但這裡的日晷與中國傳統的日晷不同,它有自己獨特的原理、構造和性能。目前全國只有4件日晷,故頗有研究價值。另一件為“試官石”,該石面縫間釘了不少舊式鐵釘,全入者,釘蓋緊貼石面,半入者,距釘蓋部分彎曲不入。倒於石面,一說舉人釘之能預卜是否考取,新進士釘之能預卜是否速得美官,一說官吏釘之,以證明是清官還是污吏。
名人碑刻
石牌坊後南北兩側各豎立沖天雕龍碑一通,一為明萬曆三十四年“敕建重修清真寺”碑,碑陰鐫刻宋米芾手書“道法參天地”五個大字;一為清乾隆三十三年“敕修清真寺”碑,碑陰鐫刻明天啟年間禮部侍郎董其昌手書“敕建禮拜寺” 前院緊臨照壁的木牌樓,建於十七世紀,,高約九米,琉璃瓦頂,挑角飛檐五個大字,是中國書法藝術之珍品。 第三進院落通過之敕修殿,是這座寺院歷史最早的一座殿宇。殿內有曾任該寺教長,人稱“小西寧”撰寫的阿拉伯文“月碑”一通,其內容系伊斯蘭教齋月計算方法,此碑對了解陝西伊斯蘭教發展史有極為珍貴的價值。

地位
清真大寺於一九五六年被公布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八年晉升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單位。作為一個國家級宗教場所,自一九七八年對外開放以來已接待來自世界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廣大遊客,穆斯林兄弟和港澳台同胞等共一百多萬人次,並且接待了一大批國家元首和政府高級官員等貴賓。通過對西安清真大寺的了解,必將加深對西安穆斯林民眾宗教生活認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